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節目如何向海外傳播中國(之三)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0-29 11:11:21



突破“華文傳播圈”的意義與發展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漢語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除兩岸三地外,還包括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共同的語言與文化使海內外華人的聯絡與互動在全球化的今天更趨活躍。許多學者據此提出了“大中華圈” 的概念,而本次西法語頻道的開播,更突破了這個“華文傳播圈”,請問兩位嘉賓,在進行交流和傳播時,應該注意哪些文化上的差異呢?
  【特邀嘉賓:曲 星】對外受眾進行分層次的節目播出,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過去,我們中央四套播出的時候,是中英文分時段播出,據我在國外的感受,這樣的效果不是特別好。因為一般的觀眾不會仔細去記哪個時段是英文,哪個時段是中文,所以時間稍微長一點以後,外國的觀眾如果幾次都正好碰上了中文播出時段的話,那就會以為這是中文的頻道,以後就不會再到這個頻道上找節目;而華人幾次正好碰上了英文的播出,他就會認為這個節目主要是英文的播出,他在這個頻道上找信息的時間也會少一些了。所以,現在我們把中央四套向海外播出完全是用漢語,這個固定的對準華人華僑這個受眾,就能夠抓住一批受眾,我們另外開了全部英文的九套,這樣就可以讓英文的受眾在這個頻道了解中國的相關情況。
  現在開了西班牙語和法語的頻道,應該説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但是我剛才説的問題可能同樣存在,如果我們這個頻道的受眾主要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那麼我們可以根據時差的關係,把當地語言調在白天,而對於法國和西班牙,由於他們在一個時區,所以,就可能出現法國的觀眾幾次碰到西班牙語的播出,而西班牙國的觀眾幾次碰到法語的播出,就會減少對這個頻道的興趣。所以,當時機成熟的時候,要改善播出效果的話,可能還是要單獨的設。
  【特邀嘉賓:劉笑盈】我國的對外傳播應該包括兩個重要的戰略:一個是在華人文化圈內的傳播,一個是超越這種文化圈的全球傳播。在世界上除了中國內地以外,華人華僑有五千萬之多,華語文化圈的傳播對於增強祖國大陸對華人華僑的吸引力,擴大華人華僑對祖國發展的了解,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做的工作還很不夠。至於超越華人文化圈的全球傳播我們更是剛剛起步,還需要繼續努力。

  【等待戈多!】中國電視節目向海外播出,他們對中國當前的現實是否會相信,因為我聽説至今還有人認為中國人是穿長衫梳辮子呢?
  【特邀嘉賓:劉笑盈】你所説的外國人對中國人不了解的情況確實存在,這正是我們過去封閉和不夠開放的結果。中國電視節目向海外播出也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重要方法。我們知道電視的主要特點就是直觀性、現場感,所以他們更容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如果我們傳播的信息不斷地增多,他們就會改變對中國的傳統認識。

  【一千零一頁】曲教授,您如何看待中法文化年這種跨文化交流的活動,法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嗎?他們喜歡從電視裏了解中國文化嗎?
  【特邀嘉賓:曲 星】法國人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中法兩國之間歷史上的交往就是從文化上開始的,當年第一批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們想象的是到了一個文化荒蕪的地帶,所以以為很容易的就可以讓中國人信奉上帝,結果他們發現在他們到來之前中國已經有非常古老的數千年的文明,而且中國自己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所以他們帶來的文明和中國的文明就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碰撞,這種碰撞在法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啟蒙時期法國的一些重要思想家,比如説伏爾泰、孟德斯鳩等等都對中國文化有過各種評論,這樣激起了法國人很大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説是一直延續到現在。法國總統希拉克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可以説出中國某個朝代有幾個皇帝,他看到一件青銅器,可以推測出大概是什麼年代的,他甚至自己還在寫一個關於中國皇帝的劇本。所以,從這裡看出法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可見一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組織了文化年,文化年的舉行使雙方對對方的文化興趣進一步的上升。
  我最近剛剛從法國回來,在跟法國朋友談起文化年的問題,法國朋友説:由於舉辦了文化年,現在每當國際上發生大事的時候,我們就在問中國人是怎麼想的。所以中國文化年在法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現在法國在中國舉辦文化年,中國觀眾領略了法國創新的意識、他們古老的文化,比如説印象派畫展,從法國國家畫廊中調來了最珍貴的展品;比如説法國百年的精品,怎麼樣把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所以有了這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兩國的了解和理解會進一步的增加。

  【中國吉祥0】哈,有意思,希拉克總統竟然這麼喜歡我們的文化,堪稱兩國佳話!不過,讓我深思的是,外國人都這麼青睞中國文化,我們更加要熱愛自己的文化了,您説是吧?
  【特邀嘉賓:曲 星】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確實,有特色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國際性的東西。過去由於各種原因,我們文化的傳統受到的某些損害,是非常讓人痛心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文化傳統的重要性,從你給我的回應中,比如説您就非常重視文化。謝謝你!
  【中國吉祥0】教授您過獎了,也謝謝您。

  【牧言再生】請教二位,中國文化中的中庸、和緩,避世等諸多理念是否也進一步阻礙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呢?
  【特邀嘉賓:劉笑盈】中國文化既有避世,也有入世,所謂儒道互補。中國文化中也不乏進取的精神,所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所以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是存在著內在動力的。而且,我們用和緩的中庸的方式來傳播,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從歷史上看,中國在東亞長期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傳播的中心,這也可以作為一個證明。

  【牧言再生】劉先生,我們都知道,所有被廣泛傳播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通行法寶。能否談一談中國在傳播上具有哪明顯優勢呢?中國文化有無可能會成為強勢文化呢?
  【特邀嘉賓:劉笑盈】我認為有可能成為強勢文化。中國文化是非常有特點的文化,除了歷史悠久以外,它的包容性和它的中庸,它的進取性,都是世界文化中富有特色的組織部分。但是文化只有和經濟結合才有可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歷史上中國文化發揮國際影響的時候,比如唐宋時期,是中國在經濟上最強大的時期。現在中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去年我們的國民生産總值為世界第六,國際貿易為世界第四,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可能帶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從而成為強勢文化之一。

  【牧言再生】您這麼説是不是也暗示了政治和經濟的進步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和強化了文化的先進性呢?
    【特邀嘉賓:劉笑盈】的確如此。相對來説,文化是比較虛的東西,它應該附著于發達的經濟和強盛的國力基礎之上。

  【一千零一頁】目前席捲全球的文化衝突和對話,正體現著人類精神視野的不斷交流融合。我們需要努力總結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精華,將中華文化成果納入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未來“天擇”之中。兩位專家,電視節目應該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向海外觀眾進行系統的、有序的介紹和宣傳?
  【特邀嘉賓:曲 星】首先對中國文化究竟包括什麼樣的內涵,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研究,列出幾個大類,做一些文化的專題;一些傳統的文學作品,在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時候,如果有一個文化體驗的內涵,受眾的感覺會好很多,比如我剛才説的中國的仁義、平和、義利以及剛才網友補充的天人合一等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做出比較有深刻內涵的文化專題片。記得幾年前,央視曾經做過一個追尋當年到中國來的法國傳教士的蹤跡的片子,從埋在中國各地的傳教士的墓地説起,然後介紹他們的生平,介紹他們與中國文化的碰撞,這樣在法國獲得了很好的反映,這就是一個例子。
  法國的電視裏面還有一類節目,每週一期,專門深入到社會很細小的角落,從很細小的裏面談出一個一般人認為“土得掉渣”的東西,收視率還很高,我在法國留學的時候,每個星期都要看這個節目。上個星期我見到法國最大的美容化粧品公司的董事長,他跟我談他們在中國黃河邊上看到縴夫用來燒粥的土缽子,這些黃河縴夫天天用它來燒水做飯,沒有感覺到它的美,結果一個法國記者花錢把這個買下來了,而且又給他錢讓縴夫帶他去找産地,把這個背景了解好以後,把缽子帶到巴黎,在展會上用不同的燈光打出來,然後參觀者都發現這個缽子原來是這樣的美,一種原始的粗獷的美,再配上他在尋求這個美的所見所聞,展覽居然還獲得了成功。就是説發現美,然後表現美,這也許是我們電視節目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重要職能。


責編:羅石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