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電視媒體對未成年人之社會化的影響 |
作者:陳昌鳳 發佈時間:
2004-10-22 11:44:31 |
|
電視的社會教育功能
家長和社會人士特別擔心電視的負面影響。其實,適當利用電視,會有較好的社會學習意義。電視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觀念,即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因為電視有轉瞬即逝的特點,受眾接受電視也屬於“非專心型”,所以在傳播知識方面電視功效不大,電視側重於灌輸觀念,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美德,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團結友愛等觀念。
在學習社會或群體習慣的過程中,電視等大眾媒介參與了對個體思想和行為的塑造。電視等傳媒為孩子提供了一幅現實生活的圖畫,幫助孩子構築成一個“現實”和“完整”的世界。電視等媒介還為孩子提供社會規範或規則,孩子從中觀察、感受和學習到共同信仰、傳統生活方式、語言和生活規則等等,從而明確社會規範、角色和等級的利害關係,理解自己的地位和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大眾媒介的影響下,青少年逐漸建立關於現實世界的概念和信仰。
不管媒介內容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孩子最容易發生媒介人物認同。國內學者在媒介接觸對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的研究中認為,青少年經常接觸電子聲像媒介或者媒介刺激娛樂內容,可能不利於青少年道德的發展。[20] 另一方面,如果經過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傳媒作為社會學習的手段,會有積極的影響。台灣的研究表明,適當控制少兒收看電視可以避免少兒健康受損;電視未必使少兒學業退步。[21] 但是,目前很少有社會是有意識利用電視的社會功能的。香港的調查顯示,香港青少年最喜愛的傳媒是電視,最主要的目的卻是娛樂。 [22]
電視節目中當然也有很多教育意義的卡通片與故事片,對兒童的社會學習具有積極的價值。這些利社會行為電視節目通常強調以下行為特質:接受規律、遵守秩序、與人合作;幫助他人,利他主義;主動對人表示友善,關心別人,能設身處地了解他人感受;能自律、抑制衝動、抗拒誘惑;有耐性,堅韌不拔,能容忍短暫的挫折;做錯事肯認錯,能悔過自新,有補救錯失的勇氣;愛護動物,熱愛自然;勤勞節儉;孝順父母、愛護幼小孤弱;見義勇為,喜打抱不平,不畏強暴,熱心公益。[23]
電視內容和表現技巧對社會學習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有4點是影響兒童利社會行為學習的關鍵因素:對模式人物的獎懲;用對比的方式描述對錯的結果;親切、有人情味兒;電視人物與少年兒童觀眾的相似性。[24]
從保護到重視權利:培養媒介素養
隨著電視的普及,電視與少年兒童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過去,人們主要關注的是電視對少年兒童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從“保護少年兒童免於受電視危害”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如今,更多的社會開始從“小公民”的權利的角度,來審視電視的功能和影響。
1995年3月,71個國家的代表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召開了電視史上第一次“電視與兒童”世界高層會議。與會者大多是各國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和電視臺少兒部的負責人、少兒節目的製片人、研究或關心傳媒與少兒問題的專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等600多名。會上達成這樣的共識:單純的保護主義觀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必須確立“兒童的權利”意識。少年兒童作為社會的“小公民”,同樣擁有從電視媒介上學習有益的知識和文化、享受健康的娛樂的權利。只有普及了這種意識,並通過國家行政和社會手段建立保障這種權利得以實現的制度,才能變害為利,使電視成為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25]
根據聯合國198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條約的精神,這次會議制定了少兒電視憲章(THE CHILDREN’S TELEVESION CHARTER),對少兒節目提出了7條原則性,要求少兒節目優質、去商業化、增強對環境和自我的信心、有利於學習語言和文化、摒棄暴力和性、定時等等,強調兒童通過電視學習本國本民族文化的必要性。目前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兒童電視準則,包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斯堪的納維亞等。澳大利亞廣播委員會對兒童節目的指導,主要依據委員會制定的《兒童電視準則》(CHILDREN’S TELEVISION STANDARD)來衡量。這個準則非常詳細具體,節目評價標準也很具體。
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媒介素養教育。西方不少國家在中小學紛紛開設了媒介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目的是為了學生能獨立地評判、接收並分析大眾傳媒傳遞的信息。媒介素質教育最早發端于英國,目前已成為英國中小學校的必修課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和美國都在中小學乃至大學開設了這一類課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極力倡議傳媒素養教育,從60年代開始,差不多每10年便舉辦一次傳媒教育的國際會議。1992年教科文組織出版了《全球傳媒教育的新趨勢》( New Directions: Media Education Worldwide )。在亞洲,日本于1977年成立了“公民電視與傳媒論壇”,推廣媒介素質教育。2000年以來,日本的大專院校裏也相繼開設了有關媒介素養的正式課程,菲律賓1988年成立媒介素質教育協會。90年代以後,媒介素質教育已成為一股世界潮流。在中國,香港成立了傳媒教育協會,台灣當局則已正式發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表明對媒介素養教育運動的認可。
媒體素養教育把運用媒體的權利交給少年兒童,幫助他們理性地辨別信息的意義,辨別媒體真實與社會真實,形成對媒體性質和功能的正確認識,提高對負面信息的辨別能力,並學習如何使用傳媒、如何利用傳媒發展自我。在我國大陸,傳媒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但手法上還需要進一步專業化,同時媒介素養教育也亟待進行。
責編:詩曼
|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