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節目如何向海外傳播中國(之二)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0-21 9:29:39



全球化時代的跨文化傳播



  【牧言再生】文化的傳播一般只有兩種方式,一為武力入侵,侵略一個文化國度,將自己的文化強加於另一文化。另一種是滲透,即在無聲無息中將自己的文化讓另一種文化接受。我們的強勢和弱勢分別在什麼地方呢?
  【特邀嘉賓:關世傑】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武力入侵和滲透只是其中的兩種。我們中國的強勢文化是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民族眾多,而且中國主張和平共處,和而不同,我想這對大多數國家是有吸引力的。目前我們的弱勢就是經濟欠發達,我們的對外傳播還不夠發達,我們在世界上的聲音還是比較微弱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人説跨境電視傳播是“文化帝國主義”,即發達國家或地區對發展中(或發達程度低)的地區的跨境電視傳播視為恃強淩弱,毀壞後者社會與文化的洪水猛獸,不知二位老師對此是否認同?
  【特邀嘉賓:關世傑】説到文化帝國主義,首先有必要解釋一下帝國主義的概念,對什麼是帝國主義,我國的定義與英美的定義是不同的。在我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主要引用的是列寧在1917年出版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説法。帝國主義是壟斷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新華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修訂版,第203頁)。英美國家,帝國主義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征服、殖民統治、或經濟控制,對另一國領土擴大其影響的政策或做法”(”the policy or practice of extending a country’s influence over other territories by conquest, colonization, or economic domination” 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76頁)。文化帝國主義的説法源自美國學者。所以帝國主義的意思是後一種意思。
  1969年,美國學者H.席勒在《大眾傳播與美利堅帝國》(Mass Communication and American Empire)中明確地闡述了文化帝國主義的思想。席勒繼承了新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分析了國際傳播工業中的全球權力結構,分析了跨國公司和主導國家之間的關係。他指出,美國大型跨國公司與美國的軍事和政治利益相得益彰,出於追求利潤的目的,正在摧毀南方發展中國家的文化自治,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在傳播硬體、軟體以及媒體對美國的依賴。
  這部著作具體提出了以下4個重要論點:(1)現代傳播媒介成為美國實施全球政策的工具。他認為,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法國和荷蘭衰落後,被新興起的基於經濟、軍事和信息力的美利堅帝國所代替。美國跨國公司不斷地增長,主導了全球的經濟。這种經濟的增長,得到了傳播業的支持,使美國的商業和軍事組織在以新電子技術為基礎的全球傳播系統中,取得領導地位。(2)電視帝國主義的論題。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傳播技術和投資的依賴,對媒介産品的新需求,使大量進口美國媒介産品,特別是電視節目成為必要。(3)世界文化同質化。既然大眾傳媒的生存和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贊助者的廣告,因而,這些傳媒不僅竭力宣傳西方的産品和服務,而且間接地通過傳播消費方式來鼓吹資本主義的“美國生活方式”。其結果是一種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南方國家)形成了“電子式的入侵”。這種入侵威脅或破壞了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文化,犧牲了社區的價值觀,加強了物質消費主義,甚至使傳統文化不復存在。(4)美國媒介的多米諾效應。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商業電視如此之強大,以至於很少有國家能夠抵制。即便是有意回避不利於自身發展節目的國家也會發現,他們的政策正在為美國廣告機構和境外的私人廣播電臺所動搖,而從鄰國接收到的商業廣播電視往往産生一種“多米諾”效應,通過它,美國的商品、連同其製造公司和美國政府的意圖,從一個國家擴散到另一個國家,其影響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波及整個世界。
  文化帝國主義觀念提出以後,在上一個世紀70-80年代爭取世界信息與傳播新秩序中,廣泛被發展中國家所使用。文化帝國主義理論受到了一些批評。有的作者認為,它忽視了媒介的形式、內容和受眾的作用。用文化研究方法分析國際傳播的學者認為,像其他文化製品一樣,媒體的“原文”可以有多種含義,可以由受眾給予不同的解釋,在確定“原文”含義的過程中,受眾不僅是消極的消費者,而且是“積極的”參與者。從上述的簡要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帝國主義是只用控制全球的傳播系統來施加和擴大一個國家(指美國)的影響,是稱霸世界的一種手段。美國控制了全球的傳播系統曾形成一個世界一種聲音的局面,而我們國家的跨國電視傳播,就是為了突破這種控制,打破這種壟斷,向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方向努力。我們的國際電視內容是為了使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而不是想控制世界,更不是想稱霸世界。因此我們現在的跨國電視不是文化帝國主義。
    【yq117】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必然保持其多樣性,這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必須面對挑戰,尊重文明文化的多樣性,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從“固守者”、“守望者”轉變為主動進行文明對話的“交流使者”。這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歷史的必然選擇。我們只有在平等文明對話的交流中,才能進一步學習借鑒和共處,在吸取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中,才能更好的保護、促進和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能出現的“文化單一”、“文化壟斷”的傾向和趨勢。人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一再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繁榮進步,乃至人類的文明和發展,雖然經濟是基礎,制度是保障,但最終取決於文化的先導。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提倡不同文化文明間的對話,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更好的實現和平、發展與合作。

  【種高梁的人】我們需要把我們的優秀文化通過媒體介紹到海外,但在傳播過程中,應該保護我們的文化傳統和特色。二位老師同意嗎?
  【特邀嘉賓:李又文】我覺得這是一個全球化和中國特色的問題。當我們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時候,我們既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同時也應該找到一種最好的結合點,將我們的文化傳統特色展現在世界面前。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國的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傳播過程當中,也會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
  【特邀嘉賓:關世傑】我們在當今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時代,我們要注意吸收外國的先進文化,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和發展我們民族的文化。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走向世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這是理所當然的。不光中國應該保護和發展自己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世界各地人們都應該這麼做,因為文化的多樣性是屬於全人類的,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策馬嘯西風愛祖英】我們曾評價國外的媒體對我們的報道將我們的國家“妖魔化”,那我們在用自己的節目向國外介紹中國的時候,會不會有意地將我們國家美化?謝謝!
  【特邀嘉賓:李又文】任何媒體對某一國家的報道都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媒體的報道都是從某一角度對所報道內容進行構建,因此,當我們製作節目新海外宣傳中國時,不可否認,我們是從介紹我們國家的文化歷史和現代生活的活力出發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就是所謂的“美化”。但是,隨著媒體的發展,交流渠道的增多,海外觀眾會看到一個從多角度反映出的中國,而不是一個由西方媒體構建出的妖魔化的中國。
  【yq117】中國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也是一個文化大國,更是一個熱愛和平、熱愛文化、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北美衛星平臺和建立的其她對外傳播平臺這些特有的電視傳播形式,更加全面客觀、更加具體形象和有中國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也是一個文化大國,更是一個熱愛和平、熱愛文化、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北美衛星平臺和建立的其她對外傳播平臺這些特有的電視傳播形式,更加全面客觀、更加具體形象和有針對性的強化對外傳播,增強文明對話的有效性,增進與不同國度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用事實打破“妖魔化”,打破阻隔和壟斷,向世界發出中國的時代最強音,讓中國的聲音傳遍世界!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你們如何看待電視外宣節目中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的關係?
  【特邀嘉賓:關世傑】傳播技術的發展是地球的空間距離縮短了,利用衛星直播電視可以把電視節目傳遞道地球上的天涯海角,這是傳播能力全球化。世界個各國的國情不同,語言文化不同,要使本地的觀眾看你的電視節目,必須使之喜聞樂見。在國際衛星直播電視頻道在一個地區爭奪觀眾的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哪個頻道的節目當地人喜聞樂見,競爭力就強,這就是使其電視節目接接近當地生活,適應當地的文化,這就需要電視節目本土化。所以現在有個名詞叫全球本土化,把兩個詞結合在一起。

  【種高梁的人】老師能否談談如何建立全球媒介新秩序?
  【特邀嘉賓:關世傑】建立世界信息與傳媒新秩序是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發展中國家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組織為舞臺展開的一次鬥爭,隨著美國和英國在1985年、1986年先後推出教科文組織,以及冷戰結束之後國際新的格局。爭取秩序的鬥爭進入低潮,建立傳媒新秩序和建立全球政治和經濟新秩序是密切相關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當前,一方面要建立好自己國家的傳媒建設,加強信息海關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再有,要積極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因為發展中國家都是世界性組織的成員,而且在國際組織中佔多數。

  【中國吉祥0】老師,能否説説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或者美洲國家)最基本的不同點?
  【特邀嘉賓:關世傑】中國文化就是以漢語漢字為傳播符號,歷史上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的文化。而美國文化,它是一種多元文化,其主流文化是以英文為傳播符號,並以盎格魯.薩克森的清教徒為主流的文化。一個是東方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具體到美國和中國文化的差異,在加以觀上有這麼幾個方面:中國是強調家庭為核心的集體主義,而美國是強調以個人為核心的個人主義;中國相對來講等級的觀念比較強一些,美國更強調平等、等級觀念更差一些;再有,中國的主流文化是宗教色彩很淡薄的文化,而美國的文化宗教色彩比較多一些。

  【clare66】世界上最大的媒介公司之一—時代華納公司已故總裁史蒂文羅斯在1990年“愛丁堡國際電視節”上發表演説時曾説:我們正走在通向真正自由公開競爭的道路上,這是一場受消費者口味和需求指揮的競爭”,不知老師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李又文】全球化時代媒體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因此,媒體之間的競爭就是爭奪觀眾的競爭。他認為能夠迎合觀眾口味和需求的媒體就會是全球化時代媒體競爭的強者。但是,他似乎把觀眾看成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抹殺了他們之間存在的不同的趣味和需求,只將媒體的競爭減化為對觀眾的需求競爭。


責編:張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