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粗鄙化——當前電視節目的弊端
作者:網友“廢物典型” 發佈時間: 2004-4-16 16:52:37



  四、電視節目的發展趨向 

  優秀的電視人文談話節目,是電視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對娛樂化浪潮的生存策略,是電視人開始注重學術性、思想性的真實體現,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學術方針的具體反映,尤其是弘揚人文精神、倡導先進文化的生動體現。它在電視節目走出媚俗、低俗的誤區、提升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和貢獻。 

  (一)建立東方智慧的談話平臺 

  全國許多家電視臺各展其長,紛紛辦起了各具風格的談話節目,而其中有一類談話節目受到知識觀眾的格外關注和追捧,它被業界稱之為電視人文談話節目。這類節目以人文批判為內容,以人文知識分子為主體嘉賓,圍坐一起所進行的一場頗具人文含量的聚談、暢談。有些電視臺,這類電視人文談話節目甚至被提到了高於其他節目的地位,成為臺裏重點經營的主打欄目和品牌欄目,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如陜西電視臺的《開壇》、中央電視臺的《藝術人生》等,還有諸如《世紀大講堂》等欄目和各類法制節目。 
  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出現在中國的當下,並非歷史的偶然,而是明顯帶有中國社會演進和中國電視發展過程中選擇的必然。一方面,熒屏上洶湧的娛樂化浪潮,使人覺得電視正在製造大量的 “沙發上的土豆”,觀眾身陷沙發,面對電視機,只求淺顯的感官刺激。因此,社會的詬病使得電視人不得不開始反省電視的作用,調整電視的功能;另一方面,一批有學術良知、有人文精神的知識分子,正在尋找一種更具傳播力量的媒體向社會言説,而電視至少在目前是這類言説最為理想的表達工具。因此,大眾化的傳媒與精英式的知識分子一拍即合,使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如期而至,並成為21世紀之初電視話壇的一個亮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類節目的製作成本相對低廉,製作手段和運作環節較為簡單,因而深得電視人的喜愛。 
  人文加談話,這個任務在過去大多由平面媒體承擔,報刊上,我們常常能見到諸如“學者訪談錄”、“談藝錄”、“專家聚談”等欄目,到今天,正在逐步向電視等電子媒體延伸,這種延伸體現了電視節目在向人的精神深度進發,在向“視覺”發展的同時向“聽覺”的廣度拓展,這是電視媒體在人文領域裏的可貴探索。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裏麵包含著濃重的人文色彩,這是一座無比博大精深的東方智慧的寶庫,也是當代電視人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人文源泉。如果無視這種精神存在,那是電視人的悲哀。因此,電視人有必要建立起東方智慧的談話平臺,讓這批寶貴的精神財富結合到今天的電視傳媒中去,最終得以光大傳揚。 

  (二)追求談話節目的人文風格   

  優秀的人文談話節目,其本質特徵是一種承擔。它通過人類生活中最常見、最親切、最便捷的交流方式——談話,在作用於觀眾的過程中啟迪心靈、培育情感,從而幫助人們追求感興趣的精神生活。人文談話節目的話題從終極關懷到倫理規範,從理想信念到道德責任,從世界觀到人生觀,從生活態度到行為方式,從社會批評到文藝批評,可以説在精神層面無話不談。由於電視傳媒的廣泛性和節目內容的豐富性,它能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影響著觀眾。因此,它不僅是抵抗熒屏粗鄙化、低俗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抵抗心靈粗鄙化、低俗化,彌合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行為方式鴻溝的有效手段。 
  以《開壇》為代表的一批電視人文談話節目而言,它們大都把自己定位在“人文精神的張揚之地,知識才俊的精神大餐”之中。創作理念是“傳統話語當下化,人文話語傳媒化,精英話語平民化”,力求標新立異、凝聚智慧、體現人文關懷、展現思想魅力、解讀人文話題。近年來,余秋雨、周國平、肖雲儒、陳平原、龍應臺、朱學勤、葛劍雄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藝術家和學者紛紛走進《開壇》,內容涉及教育體制改革、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知識分子責任與使命、文化遺址保護、作家與人格、城市文化批判、傳媒的遮蔽性、傳統藝術的困境與突圍等眾多人文領域,他們提供給觀眾和社會的不僅有理性分析、有建設性的批評,也有真誠地討論和憂患的呼籲。 
  從某種意義上説,世俗化之風漫卷之日,也是人文精神失落最多之時。今天的社會,重物質利益和實用功利,輕人文關懷的現象比比皆是。由於人文的核心價值是學術性,思想性,知識性,社會批判精神,因此,作為具有道德批判和價值關懷話語權的知識分子,對於今天現代化的發展負有特殊的社會功能。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們在生存態度上具有更為積極的進取心,心中澎湃著強烈的道德激情,這使他們自願地承擔起關注社會、改造社會為己任的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電視談話節目如果很好地利用了這批人文資源,將會大大提升其人文品格。 

  (三)期待人文談話質量的提升 

  創造一個學術公共領域和人文話語空間,是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努力的一個目標。毋庸諱言,相對於以鏡頭和畫面見長的故事類、綜藝類、紀實類節目而言,談話節目尤其是人文談話節目有它自身的難度。如果做得不好,人文談話有可能成為一種淩空蹈虛的奢談,空談,清談。因此,要取得成功,成為品牌,實踐的過程應該有著相當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它不僅要求電視人高舉人文談話旗幟的勇氣,而且要有智慧和膽識。這裡,我們期待的人文談話節目應該是這樣的: 
  1、人文談話的參與者,應該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不但要提供讓觀眾喜歡的藝術和學術的情景,以滿足精神交流的渴求,而且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説去塑造較為完美的人格。 
  2、觀眾希望能與這樣的嘉賓達成精神默契,這正像一位哲人説的那樣,他們既不高高在上又不過於隨便;既洞察人性的缺陷,又仍抱有善意;既活在自己完整的內心世界,又不厭棄日常生活;既不故作超脫之態,又從不自戀自憐。 
  3、人文談話節目應該成為人道、理性和真理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談話者要兼具知識分子精神和民間立場,那種虛假和欺騙的談話,不可能再有生命。它能夠摒棄狹隘的、封閉的、偏執的己見。當然,人文談話還拒絕自命精英、裝腔作勢的表達方式。 
  4、這種節目應該是建構文化多樣性的極好形式,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它能夠使廣大觀眾共享他人的文化和價值。 
  另外,這類節目還要善於從社會議題中找到人文談話的由頭;要強化鏡頭中的知識美感和學術美感;要營造談話場地的權威談話氣氛;要實現人文話題與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要取得人文談話節目的娛樂化元素的綜合利用;要找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人文角色定位。惟此,才能使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較長的生命力。我們堅信,一個質量高的電視談話節目影響一批觀眾,一批高質量的電視人文談話節目將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 

  五、如何克服當前電視節目的粗鄙化 

  應從正確的思維觀點出發進入,起點要好。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認為:“我們的文化正走向粗鄙化,即粗糙、粗俗,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的電視節目真的是不倫不類,缺少文化氣息 ”。各個電視臺為拴住觀眾的眼睛,奇招、怪招一起上,一些原本是明星、大腕“坐鎮”的娛樂節目,變成了孩子的天地。越來越多的稚嫩臉龐在娛樂節目中粉墨登場了。 這些節目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寶寶們展開,形式大都是主持人與孩子對話,問一些低俗無味的問題,讓這些孩子回答,然後,這些孩子的答案往往出人意料,進而博得了觀眾的歡笑。一時間,各種“寶寶秀”、“寶寶賽”層出不窮。收視率提高了,觀眾開心了,娛樂節目的工作人員也忙得不亦樂乎。然而就在這樣的節目背後,又存在著多少隱患! 節目的內容以及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人們難以想象的。有一個娛樂節目中,“小嘉賓”唱了一首兒歌:“一隻小魚水中游,兩隻小魚交朋友,三隻小魚手拉手”。此時,主持人繼續問道:“如果四隻小魚呢”?場上非常安靜地等待著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孩子在短暫思索之後回答道:“四隻小魚打麻將”。頃刻間,全場觀眾都樂得合不攏嘴。 在另外一個節目中,男女兩位主持人問一個小男孩:“是哥哥好還是姐姐好”?“姐姐好”。小男孩答道。“為什麼呀”?“姐姐長得漂亮,以後做我女朋友”。不難想象,全場觀眾聽過這個答案後又是一陣爆笑。 他們笑的或許只是這個小孩的答案,但仔細想一想:這個答案是出自一個3歲頑童之口,所謂的“天真無邪、純潔可愛”的孩子的語言、思想竟是這樣,人們還笑得出來嗎?  
  這些拿孩子做主角的娛樂節目,觀眾年齡涉及面很廣,包括各類人群。或許在成年人眼裏,只把這些電視上的“寶寶秀”們的言語當做笑話。而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説,他們會把這些語言當做“名言”;他們還會把“寶寶秀”中的同齡人當做他們的“朋友”嗎?孩子的思想就在這無形當中受到了影響。如果這種影響久而久之地積累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一些家長認為,這些娛樂節目的低調乏味,實在令人擔憂。有家長擔憂,有些主持人用“港臺腔”影響孩子。還有家長表示,有的主持人問孩子一些關於家長和家庭的“內部機密”,純真的孩子就會“如實回答”,這樣對孩子、對家庭都是一種負面影響。北京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娛樂性的綜藝節目是電視文藝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任務,而少年們(尤其是兒童)的思想和精神意識尚處在萌芽階段,外界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所以這些有關孩子的娛樂節目對電視機前的兒童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而且有的節目裏,三四歲的小孩唱情歌,説一些不三不四的語言,其“示範“作用實在堪憂。 就此類娛樂節目對兒童的影響作用,記者採訪了國家廣電總局的有關負責同志。他們説:國家一直就對這種娛樂節目有嚴格的審核,而且對這種娛樂節目也很有意見。據了解,2001年底,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了《關於制止娛樂性綜合性節目中不良傾向的通知》。通知中規定:堅決制止播出色情、愚昧、迷信及其它格調低下,有害身心健康的內容。而且應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幫助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高品位、高格調。與此同時,廣電總局的有關負責人還表示:要求各省級管理部門在通知發出後,立即傳達,認真落實,自查問題,及時修改。如果再次發現問題,廣電總局將對這些節目作出通報、停播、撤銷等懲處措施。 

  六、建立質量好、水平高的電視節目 

  此次調查列舉了33類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在所有的33類節目中均處於優勢,其中具有明顯優勢的前10種節目類型依次是:國內新聞、國際新聞、大型直播類節目、新聞評論類節目、綜合文藝類節目、動物自然類節目、天氣預報、體育、談話和法制類節目。對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觀眾比例為85.7%,高出本次全國電視節目的總體滿意水平(73.2%)12.5%。相關調查數據還表明,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的權威性、可信性、節目的整體水平、廣告節目的規範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認可。新聞報道首先應加強“對老百姓身邊事的報道力度”,其次是增強“對各種社會醜惡現象的批評、監督力度”。影視劇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次是“插播廣告過多”、“優秀精品影視劇數量少”、“好看的電視連續劇一天播一集不過癮”、“農村題材電視劇偏少”、“反映當代生活的偏少”、“劇情簡單、雷同、缺乏深度”等等。電視綜藝類節目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次為“曲藝、雜技、相聲、小品等節目偏少”, “部分娛樂類節目有庸俗化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節目形式互相抄襲、雷同”,“高水平的音樂會、演唱會太少”,“過分追求豪華形式”等等,怎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呢? 

  (一)走精品之路。

  電視人要以提高節目質量為中心,辦精品頻道,創精品欄目,力爭提供給觀眾的每一個節目都是上乘之作。隨著觀眾文化素質和審美眼光的提高,他們對節目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電視節目只有重視節目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美德,才能最終贏得觀眾。重慶電視臺的王慶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深入三峽庫區,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克服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才創作出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紀錄片《三個月亮》;張魯等電視工作者經過數年艱辛,才有了感人肺腑的《母親》。同時,也要重視和利用其它有助於收視率提高的因素,如傳播方式、節目編排、自我宣傳、品牌效應多種因素,因為收視率是由“合力”所致,質量是一個重要方面。 

  (二)走生活之路。

  重慶電視臺遠離都市,深入邊遠貧困山區採訪攝製的75集大型系列報道《走進貧困山區》,“關注貧困百姓,展現扶貧成果,樹立攻堅信心”,受到政府和群眾的交口稱讚,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再次啟示我們: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群眾是電視的基礎。 

  (三)走特色之路。

  不要盲目追趕時尚潮流,急功近利,把心思和時間都放在抄襲和模倣別人上。要靜下心來,追求出新,創作有個性特色的節目,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奇、人奇我精”,真正豐富屏幕。重慶電視臺的《霧都夜話》用講故事的形式反映重慶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就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綜上所述,解決電視節目粗鄙化是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也是當務之急。只要廣大電視工作者認真學習胡錦濤同志在中央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真正把電視節目做精做強,電視節目粗鄙化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讓電視真正服務於社會和觀眾,受到廣泛的歡迎和認可。 


(來源:《電視批判》論壇)
責編:詩曼

<<前一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