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藝術使生命靚麗
作者: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  王崢 發佈時間: 2004-9-27 9:21:55



  作為文藝節目的導演和製片人,我嘗試在現實的生存和工作中,努力讓文藝節目有深度、有文化,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種實踐中,並將它尊崇為“事業”。

  一、堅持用文化引導娛樂

  作為央視的節目,弘揚知識分子的價值觀,發揮央視國家電視臺的影響成為我們的選擇,這樣的做法給了《藝術人生》極大的聲譽。
  首先,在選題上我們推崇有知識分子性的明星,在《藝術人生》中我們最感興趣的嘉賓也是引起最大反響的嘉賓經常有著知識分子的背景,羅大佑,陳凱歌,英達,鄭鈞這樣既現世有有悲憫之心的明星特別收到觀眾的好評。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傳統和現代對接的烙印。    
  其次,在節目內容的取捨上,以內容對於社會的向善影響而作為標準。《藝術人生》希望重建演藝界的表率作用,畢竟,中國的社會巨大的變遷,帶給人們普遍的信仰游離,社會需要活動於幕前的公眾人物帶來清新的思想和有力量的作品。《藝術人生》的中心話題基本上圍繞著個人如何面對命運的挑戰,個人和家庭,和時代的關係。如2003年的個人主題《英雄》,家庭主題《和你在一起》,時代主題《激情燃燒的歲月》三個段落,談理想主義的陳凱歌,談不懼傷痛的張柏芝,談喪親之痛的趙季平成為華彩;節目中邀請張越嘉賓主持,在老年人《今生無悔》,中年人《順流逆流》,年輕人《長大成人》三集中,黃宗英和觀眾謝幕告別,曾志偉談到好友梅艷芳,謝霆鋒的真誠對話讓人們感受到2003年中這個特別一年中世界的溫暖。
  第三, 創作人員始終保持著“誠意”。在節目中對傳達社會的良知,傳播了智慧的思想,這是《藝術人生》的基本綱領。因此要求策劃人精通文史哲,編導要有人文精神,在演藝明星和他們的作品中尋找文化的光輝。《藝術人生》不追求新鮮的形式,而以內容為王,所以,所以始終如一地堅持“用文化引導娛樂”這個目標。

  二、請誰來做客《藝術人生》

  《藝術人生》如何將收看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觀眾吸引過來,這是每一期節目最緊要的任務。
  首先,《藝術人生》選取的嘉賓是大眾的明星,從節目的開播到現在已經邀請了150位左右的明星來做客。知名度越大越利於人們在瞬間內可以停留在這個頻道,聽明星的講述的慾望遠遠大於一個普通人的訴説。因此,《藝術人生》所選擇的嘉賓基本上都屬於演藝界的明星。
  其次,嘉賓在《藝術人生》中所談內容是大眾關注的話題。在選擇演藝界的明星上鏡時,依據不是這些明星的“腕大”、“腕小”,而是需要他們傳遞的內容。選擇的嘉賓時不會考慮嘉賓的證書,獎牌,政治上的依附,只有他們個人的“真材實料”
  每一位嘉賓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大眾所能共鳴的感情和思想,這是《藝術人生》的立足之點。因此,在節目中,沒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沒有虛情假意,個人,伴侶,兒女成為最主要的話題,友情,愛情,親情成為傾訴的重點,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氣,樂觀,豁達,成為欄目的主旋律。
  第三,態度端正對待人生。如果説對於來欄目的嘉賓有最苛刻的要求,那就是真誠,我們有一句口號,一個人如果不真誠面對觀眾,又談何面對自己的作品和人生,所以,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態度!
  熱愛自己的行業,認為這是事業,無論是載譽一生的孫道臨還是貶斥不斷的李亞鵬;對生命有著敬畏之心,無論是一帆風順的徐靜蕾還是坎坷不平的岳紅;一直渴望超越自己,無論是年愈古稀的王昆還是二十齣頭的謝霆鋒。

  三、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

  剛開始做老藝術家的時候,我們有些為難,因為老藝術家的收視率低,三十歲以下的觀眾基本上不認識他們。但是,老藝術家卻最早確立了欄目的“真善美”的基調。當他們逐漸到耄耋之年時,每一個人談到周總理總會淚流滿面,每一個人依然會將觀眾稱為群眾,他們的價值觀單純,摒棄了個人之私,感到了觀眾。節目中秦怡泰然自若的美麗,孫道臨靜默的表情,王曉棠演講般的語言,令人久久難忘。
  《藝術人生》通過老一輩文學藝術家探討人生的生命的終極意義。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於是,我們欄目第一次有了古稀老人談到了生死的問題。這些老人是民族和時代的見證人。他們的命運跟隨歷史的變遷而波瀾起伏,恐怕沒有比劉詩昆和張賢亮更典型的了。所以他們在欄目的訴説更像鐘磬之聲。
  如果説在《藝術人生》中唯一遺憾的事情,那就是一些老藝術家辭世時還沒有來過《藝術人生》,2004年我們的目標是更多地搶救一批老老人的口述歷史。老人是中國文化的薪火相傳者。在《藝術人生》中一些傑出的年長女性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秦怡,張瑞芳,常香玉,她們對愛情熾熱,她們對親人忍辱負重,她們對事業視如生命,在這個社會道德裂變的時候,重溫她們的故事,讓人沉思良久。

  四、關注新生代的崛起

  我們給新時代明星製作節目,就像豎起了這個時代的鏡子,攔鏡自照,可以找到自己的青春或自己當下的處境。
  首先,挖掘成長中的跌宕起伏。這些年輕人比他們的長輩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成長于穩定的社會,不幸是個人作為一個個體直面經濟大潮下現實的人生,甚少理想主義。因此,對他們個人命運的挖掘更應表現青春所特有的激情和迷惘。朴樹的戰勝憂鬱症的渴望,羽泉堅韌的音樂之路,趙薇少年的反省,在《藝術人生》中,他們開始歷數成長的傷痛和光榮,成為一個個正在崛起的明日之星。
  其次,推動當代演藝的發展。《藝術人生》和青年嘉賓談事業的份量遠遠大於老藝術家,請來的的青年偶像無一例外被要求談到未來的發展道路,在節目製作中,製作組苛刻地提到藝術的原創性,提到了如何成為實力派。《藝術人生》對於年輕人有時象一個競技場,製作組和觀眾向他們提出挑戰,青年偶像的回應反映了他們的素質。幸而,這些披荊斬棘出來的明星有著超乎年齡的老道。我們希望演藝事業由這些真正熱愛藝術,保持真誠的人組成。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後,有人能被稱為藝術家。
  
  五、再聚首《藝術人生》

  因為劉歡準備要發新專輯,我們製作了一期節目《生於六十年代》,由此開始了我們“集體記憶”的新的節目樣式。
  我們認為作品是時代最鮮明的縮影。在《生於六十年代》之後,我們又推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紅樓夢》再聚首的節目,不再局限于明星個人的生命歷程,而是迅速將視角置於民族的集體歷程和情感之中,有著群體記憶的作品率先進入我們的選題,文藝史中的事件急需去梳理。中國當代文藝伴隨中國經濟,政治共同發展,而又常常被誤讀。因此,《藝術人生》將視角轉向風雲中的中國當代文藝史。例如《歌聲走過二十年》,我們邀請了見證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的二十位歌手來到演播室,唱老歌,講往事,還邀請了重要的音樂製作人和樂評。當成方圓傾訴她對鄧麗君的敬意時,當樂評人對中國樂壇堅持了十餘年的林依輪和陳明,滿文軍説裏爾克的詩句時:“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為著一切”,我感覺終於又將節目推向深入了。
  l 在新開的欄目《音樂人生》中,我們又進一步將這種集體記憶強化,第一期邀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泊與祝英臺》的作曲和首演等人到現場,當《梁祝》音樂響起時,所有人都感動了。

  六、用情感溫暖人心

  有人説《藝術人生》哭得太多了,我想人們可能只是強調了結果,而沒有在意節目中讓人感動的原因。西方人在遇到生命問題時,可能會去尋找教堂。中國人的情感宣泄會為社會禁忌,我們的父輩能夠交給下一代的經驗太少,因此對明星們來説,在欄目中這個交流人生的特定環境中,塵封的情感撲面而來,所以在欄目中,閻維文對妻子的愛情表白:“衛星,我愛你,下輩子還是你”讓很多人流淚。如果節目能夠使普通的女性能夠得到丈夫更多的關愛,我想《藝術人生》的社會價值足矣。
  製作《藝術人生》2003年春節特別節目《我的父親母親》之前,只是覺得春節歸鄉的遊子會和父母有情感的交流,但是,在策劃過程中卻發現中國父母和孩子的人生糾纏在一起,兒女極易對父母産生負疚感,而疏離感又揮之不去。中國社會為什麼在最近的幾十年父母和兒女間有如此強烈的情感糾葛?我想是由於我們對人類情感的重視與冷靜的審視。
  《藝術人生》在2004年4月4日又開始播出音樂版《音樂人生》,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好像只是振奮人心的口號,但是,作為文化的普及教育,我想這是應有的決心。


(來源:《電視研究》2004年第8期)
責編:邢立雙

 共1頁  第1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