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從彈指一揮間》到《看今朝》
發佈時間: 2004-5-23 11:36:10



    三、編排結構上的提高

   由於時間緊,又必須保證連續播出,開闢大型的系列報道,一般很難在大的編排結構上搞出特色。《彈指》雖然總體上反映較好,但是從整個編排結構上看,有些顯得雜亂。什麼時候播什麼,僅僅是從各兄弟臺及中央臺各採訪部門的來片情況出發,有什麼上什麼,總體編輯意圖並不明確。而《看今朝》與《彈指》相比在體現編輯意圖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開篇選用了兩條新聞,一條是“通向世界的橋梁—民航”,一條是“今日絲綢之路”。以這兩條新聞領頭,某種程度寓意著改革開放的中國,80年代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90年代中國將一如既往堅持改革開放,已經開放的中國大門是不會再次關閉的。而“今日絲綢之路”則告訴人們,一千年前的開放帶來了中國的發展與繁榮,今天的改革開放將會在中國歷史上寫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春節前後,我們特意安排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報道,有反映民族文化的“北京大碗茶”、“武漢民眾樂園”,有介紹春節前後的農村風情的“光棍山區徵婚熱”,也有我國在印刷技術、火藥研製方面領先於世界的最新成果。這幾天的《看今朝》形成的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小高潮,體現了祥和團結,鼓勁向上的特點。
    在最後一集我們安排了具有夾敘夾議特點的“從祥雲國貨精品商場看中國消費品”,力圖告訴人們,無論怎樣改革開放,最終的落腳點還在中國這片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落在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基點上。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以學習,外國的先進設備也應當引進,但是,要想真正使中國富強起來,還得靠我們自己,還得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我們的民族工業。
    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發展,許多産品儘管與外國先進水平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變化是相當明顯的,與大多數國家比我們並不算落後。可是有些人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看到了外國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強,不是勵精圖治努力拼爭,而是盲目推崇洋貨,這實際上是喪失民族自尊心的一種表現,與改革開放的根本宗旨是大相徑庭的。
    由於這條新聞有較深的寓意,播出後引起許多觀眾的共鳴。在我們收到的三百多封來信中,提及這條新聞的竟有二十封之多。有的説:“祥雲國貨店的內容意義深遠,激奮人心。但願這條新聞播出後會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出現更多的國貨精品商場。”有的認為:“從祥雲國貨精品商店裏,我們看到一種弘揚中國民族工業的廣闊市場正在悄然而起。”還有一位觀眾在來信中寫道:“《看今朝》的編導獨具慧眼,以一滴水反映世界。祥雲國貨精品商店新聞中被採訪者説,愛國是具體的,多麼親切樸實的話語!每位觀眾都從這個節目中品出了味道。隨著開放搞活,國外的商品紛紛涌入國內,洋車、洋煙、洋酒……一時間成了消費時尚,就連兒童食品也是克力架、曲奇這樣的洋貨,使許多國人大為不滿。“祥雲國貨精品商店”的開設,正給某些人服了一劑“自信”藥,打了一針強心劑。愛國要愛得具體!那麼,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應當教育得具體,在這一點上,《看今朝》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希望你們今後為觀眾多辦一些這樣的好節目。”
    
    四、幾點思考
    結合從《彈指》到《看今朝》的採、編實踐,我們深感到,搞好正面宣傳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必須花大氣力學習、研究黨的方針政策,努力提高宣傳藝術。

    1、正確地反映或體現黨的方針政策是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方針的根本
    説起正面報道,許多人都認為是講成績,講好的東西,如果僅從所報道事件的性質來講,正面報道可以説是報道成績,講好的一面。但是從新聞價值來分析,上述看法就過於簡單了。正面的事件也是比較複雜的,事雖然是好事,如果選取的角度、確立的主題都不符合黨的方針、政策,不符合中央精神,同樣違背以正面報道為主的方針。前幾年出現的宣傳高消費就是最突出的例子。老百姓日子過得好了,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不去講這好日子怎麼來的,不是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導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而一味地講這也富了,那也富了,結果把群眾的胃口調得很高,這種宣傳是有害的。根本不能屬於中央提倡的正面報道。
    從《彈指》到《看今朝》之所以大部分新聞能得到上上下下的好評,關鍵在於它們體現了黨的方針政策,儘量克服了片面性,絕對化或主觀主義的東西。

    2、正面報道要全局在胸、高屋建瓴,不能滿足於就事論事。
    許多正面報道人們所以不願聽、不願看,主要是由於起點不高,立意不深,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而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説服力。
    新聞報道要想找到一個高起點,就要求記者、編輯既能鑽進去,又要跳出來。“鑽進去”深入、細緻地了解被採訪對象的全面情況,抓住生動感人、能反映某一事物或人物本質特徵的細節;“跳出來”則要求圍繞與被採訪對象相關的歷史背景、國內、國外社會背景以及其它有聯絡因素作一番考證和分析,進而抓住被採訪對象所處的地位及意義。有了這番功夫,一條新聞應當如何突出和深化主題自然而然就明確了。
    《看今朝》中的“今日絲綢之路”,原來作者介紹意圖時,打算只是報道甘肅省境內的旅遊風景點,交通條件、賓館、飯店等旅遊環境的變化。通過對“絲綢之路”今昔的分析,我們感到這條橫穿歐亞大陸的絲綢之道,從誕生那天起就伴隨著中國同西亞、歐洲各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因此建議作者一定要注意報道今天的絲綢之路對當地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當第一稿傳出來後,覺得很顯不足,我們便通過電話全面了解了甘肅省改革開放以來,在引進外資、引進技術方面的情況,並重新改寫了解説稿。由於突出了今日絲綢之路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這條新聞播出後,受到了當地好評。

    3、正面報道要有群眾觀點。從群眾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理解能力出發。
    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它直接面對、服務於幾億觀眾。在這個龐大的收視群體中,既有高層次的知識分子,也有目不識丁的普通百姓,還有渴求知識,剛剛步入學堂的孩子們。他們都有自己所處年齡段上心理、生理等諸方面的不同層次的要求。這就迫使電視新聞工作者,在確立報道的選題、切入點和行文方面,盡可能地照顧方方面面。
新聞報道中有沒有群眾觀點,實際上反映了作者的立足點,是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還是把群眾僅僅當做宣傳對象或受教育的對象。    
新聞報道堅持群眾觀點,首先要注意從大多數人的切身感受出發,確立新聞切入點。一條新聞無論題材如何,只要從群眾的切身感受説開去,就會使大多數人有一種接近感、親近感,認為是在説自己的心裏話。《彈指》仲介紹機械工業成就時,從一顆鐵釘講到現代化的“無人車間”;介紹有色金屬工業成就時,從天安門禮花講起。《看今朝》中以城市居民冬季燒煤餅説起,介紹太原市煤氣供應;“走出黑白世界”中,通過普通人照相從黑白到彩色片的發展,介紹了人們的觀念,穿著上的變化等都是在尋找新聞與群眾的接近性方面的成功例子。
    其次,是注意使用群眾語言,最好讓普通人走進屏幕。這些人在屏幕中出圖象、講話,雖然可能在語言上不那麼連貫,邏輯上也不那麼嚴謹,眼界也不一定開闊,但是他們是社會實踐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理解往往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義。他們的語言實實在在、發自內心,比起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説教要有力得多。
    “看今朝”中較為典型的有這樣幾段:
    年近七旬的吳國順老人説:“現在幹什麼都需要文化,我不識字,吃了虧,再也不能讓兒女們當睜眼瞎了。讓孩子們上學也是為國家培養的人才。”(“農家小書屋”)
    “放羊的老農説:“以前田裏起了蟲害,只知道求神許願。從電視裏知道了有了藥劑,打上藥效果挺好……”
    “今年過年大家都在看電視,看了天氣預報要下雪,顧不了過年都出去翻地了。”(“電視走入百姓家”)
    著名漢劇表演藝術家陳伯華説:“我十歲就在這兒進進出出,66年禁錮了我的時間。到1977天,我們的鄧小平同志第二次解放了我,就又在這裡進進出出了。我的徒子徒孫們也到這來演出,我到這兒一坐就有一種對比,今非昔比完全是大變樣。”(“漢口民眾樂園”)
    第三,堅持群眾觀點,就必須反映群眾的呼聲和願望。説起反映群眾的呼聲和願望,過去新聞界有的人認為,只有讓群眾在新聞媒介上訴苦情、提意見,甚至發牢騷才是反映群眾的心聲,而不去努力挖掘真正能代表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呼聲、意見和要求。因此許多正面報道幹乾巴巴、蒼白無力。根本沒把廣大群眾在改革開放中煥發出來的激情告訴給讀者、觀眾和聽眾。
    《看今朝》中“公主嶺農民的奉獻”這條新聞,在挖掘農民內心世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先後四次補充、修改。前幾次,只是介紹了公主嶺農民寧可自己吃虧也要把糧食賣給國家,連續多年全國售糧第一的基本事實,請當地領導介紹了一般面上的情況,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最有代表性的農民。
    記者:“你為什麼把糧食除自己留足外全部賣給國家呢?”
    農民:“原來我挺困難的時候,承包那年都是貸的款,咱不能忘本。”
    記者:“如果你賣給小販能多得多少錢?”
    農民:“一年就得五千,三年就得一萬五,這樣,我也不賣給小販,他上我家來,殺了我我也不賣給他!”
    這位農民講的話沒有華麗的詞藻,樸樸實實,但是卻道出了中國普通農民的真情實感,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公主嶺農民純真的奉獻精神。這幾句話雖然普普通通,但是份量很重,實際上成了整篇新聞的出情點和閃光點。
    第四,堅持群眾觀點,就要告訴觀眾較多有較高價值的信息。
    按照辭海的解釋,“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説預先不知道的報道。”《彈指》和《看今朝》受到廣大觀眾的普遍歡迎,就在於它努力告訴觀眾希望了解的、有較高的價值的信息,説句直率的話就是“看了沒白看”。
    我們平時所講的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就是説這些新聞缺乏有用的信息。在對信息的理解上,我們也走過一段彎路。過去一提到加大信息量,就只想到把新聞寫得短些,在有限的時間裏,多播出幾條新聞,以致有些新聞處理得無頭、無尾,竟然不知所云。這種單純壓短新聞的辦法,表面上看加大了信息量,實際上損害了信息質量和新聞價值,效果並不好。我們認為,新聞的長短應當完全從實際出發,該長則長,該短則短,新聞聯播裏的新聞不能完全是不到一分鐘的短兵器,也應當有長一點的重武器。增加信息量的辦法是儘量刪去或改寫每條新聞中的廢話、空話、大話,要言之有物、實實在在。以滿足廣大觀眾在知識上、認識上的不同需要。

(來源: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網絡宣傳部   劉連喜)
責編:青葉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