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新聞節目主持人參與意識與參與活動淺析 |
作者: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網絡宣傳部主任 劉連喜 發佈時間:
2004-6-21 11:25:10
|
|
“新聞節目由主持人主持、採訪,不但可以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編排的思想性,還能將觀眾直接帶入現場,引導觀眾收看,密切同觀眾的聯絡,使觀眾感到親切、自然、流暢並樂於接受。”① 主持人親自參與新聞事件的採、編、播整個過程,必將會使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提高一步。 198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系列報道“彈指一揮間”和1990年播出的“看今朝”相繼採用了男女主持人和單一固定主持人主持節目的形式,使得電視新聞的編排進入較高的一個層次。 這類主持人的設置,使零碎的節目成為一個整體,新聞之間的銜接更加緊湊,節目變得生動活潑,使得節目和觀眾之間有了交流的橋梁,觀眾在收視心理上産生了一種平衡感,參與感和親切感,從而提高了傳播效果。 在“看今朝”最後一集“訪祥雲國貨精品商場”中,主持人李瑞英以記者的身份親臨現場採訪了幾個不同身份的人,緊扣新聞主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由於主持人親自參與了新聞現場的採訪和編排的整個過程,因而在主持節目時,從導語到結尾能夠較為自然地融為一體,把自己的感受加了進去。觀眾很受感動,紛紛寫信反映“主持人播得好,她熟悉稿子內容並能基本脫稿,面對觀眾,就像面對朋友談心一樣,口齒清楚,咬字準確,具有豐富的播音感情,聽起來覺得韻味好甜,加上穿著打扮既不洋氣,又不俗氣,形態自然、大方,讓人看了順眼,增加了親切感。② 由此看來李瑞英能夠親自參加一些參訪和編輯製作播出,編輯和製作過程,不但對她本人是一種好的鍛鍊,而且還能使新聞播音做到深入淺出,聲情並茂,精益求精。 從她主持的整個系列報道“看今朝”可以看出,“屏幕形象端莊、沉穩;播音流暢、充滿情感;語態、語流的分寸感較為準確,個性也較為鮮明”這同她的整個參與和對節目主持人較深刻理解有很大關係。在她看來,“主持人不單單是個播音員”,③主持人不單單要具有內容使廣大觀眾認可的形象、儀錶和嗓音,而且還要具有記者素質和基本功。”④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必須通過對有關新聞的迅速及時地報道,向觀眾傳播國內外信息。這就要求新聞節目主持人親自採集新聞、報道新聞、評述新聞事實。 在這時的屏幕上,主持人除了口播新聞外,還要以記者的身份報道新聞。把觀眾帶入新聞現場。圍繞採集新聞,主持人還要邁開雙腿走向社會。主持人活動的天地是廣闊的社會舞臺,面對的是時刻變換的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具有新聞記者的素質,即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熟悉黨的路線和政策;對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斷分析能力,在錯綜複雜的生活中,能明辨是非,把握好方向,有政治新聞敏感,反應靈敏,善於識別新聞,發現新聞、發現新事物。 同時,還要具有記者採訪寫作的基本功,要能熟練地掌握電視採訪的一套技能,善於抓新聞。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發現那些稍縱即逝的新聞事件,進而挖掘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 李瑞英在談到主持人採訪時感觸很深。“體會到了節目主持人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⑤她在同山西電視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高麗萍談到這一話題時有著同樣的看法,“播音員最好跟著記者一起去採訪,不然你只能永遠當個播音員而不能成為一個主持人。⑥ 作為采編播合一的節目主持人,1986年以來,高麗萍多次參與並負責山西全省重大活動的組織報道工作,與其他同志合作的現場報道《元旦市場見聞》在1985、1986年的全國優秀電視新聞評獎中獲獎;1987年和其他同志合作的現場報道《陽泉工商局要求市場管理員不在所管攤位吃喝拿買》獲1987年全國優秀電視新聞特等獎和全國好新聞二等獎;現場報道《金秋十月訪農家》獲1987年度全國優秀電視系列報道特等獎,專題節目《重訪大寨錄》獲1987年度全國優秀電視新聞一等獎,《辭燒土舊業、開煤氣新篇》獲歡迎首屆現場短新聞二等獎。 高麗萍認為,電視播音員和電視主持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她在回想自己由播音員過渡到主持人“經歷了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刻苦實踐的過程,而且自己這一過程歸納為“三步曲”。“第一步,全靠編輯、記者帶。”最初搞採訪、報道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採訪完也不知道該怎麼報,同去的編輯、記者就“手把手”地教,一步一步地給講採訪要領,並解釋為什麼要這樣採、這樣報,包括現場採訪的提問都是一句句寫好,整個採訪都處於教一句説一句的被動狀態,根本談不上表達自己的思想,實際上在這種採訪裏,只是充當了一支話筒架子。這以後的採訪當中,她注意聽、認真記,動腦筋分析問題,到採訪完需要拍攝的時候,主動和編輯、記者交換意見,向他們請教,看他們是如何選取角度進行報道的。再對照自己的想法,仔細琢磨一下為什麼編輯記者選取的角度就新,問題説得明白,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出好點子呢?對於編輯、記者擬出的現場提問,在主動地理解意圖的基礎上,加進自己的觀點,最後變成自己的話説出來。這樣合作了多次以後,感覺到這第二步再不像最初的被動採訪那樣,而是有了積極的參與意識,採訪歸來也不在是那麼空虛,稍稍有點充實感了。 主持整個“看今朝”報道,李瑞英也有這樣的感受,她認為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這樣播起來才能運用自如。整個系列報道結束後,她又感到一種壓力,她認為如果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就會被淘汰,這次“訪祥雲國貨精品商場”的採訪就帶著有她自己對主持人的獨特的思考和理解。她認為主持人在播音時最重要的是理解稿子和發生的事件,把自己融進稿件裏,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而這種無我其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有我。主持人不僅起到串聯、提示和配合作用,而且要有意識參與所報告的新聞事件。過分考慮自己的形象、效果,甚至想表現自己,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使觀眾反感。 主持人要使主持風格和水平不斷改進,必須親自參與新聞現場的採訪。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及良好的修養以及同觀眾的一種親近感,只有具備這些素質,主持的節目才能體現出較大的分量和力度。系列報道“看今朝”的整個主持過程使李瑞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她在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道路上向前邁了一步。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人》
註釋: ① 章壯沂談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 ② 系列報道《看今朝》觀眾來信 ③ 李瑞英談節目主持人 ④ 李瑞英談節目主持人 ⑤ 作者同李瑞英談節目主持人 ⑥ 高麗萍談自己成長過程(見《話説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書 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責編:青葉
|
共1頁 第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