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與消費時代同行——劉連喜談《生活》
作者: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網絡宣傳部主任   劉連喜 發佈時間: 2004-5-23 13:05:38



    記者:《生活》欄目的成功除了內容定位和風格把握很準之外,是否還與它的管理體制密切相關?
    :是的。《生活》欄目一向將"隊伍凝聚拼搏、節目求精創新"作為欄目整體運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管理辦法為:組織管理強調與強化定位管理;節目管理強調與強化目標管理。定位管理總原則是責任到人、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量化指標、統一管理、總體監控。目標管理的原則是制定欄目與節目發展目標與思路,制訂與實施計劃並進行運動過程與結果影響的監控。為此,《生活》欄目在經濟部頒發的《節目》、《財務》、《人事》、《行政》四大管理條例總則之下,細化有關責任分工負責制度、節目管理體系、經費使用與管理體系、辦公室與機房、車輛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並在以節目為中心的大前提下進行運作,不斷完善。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生活》欄目從一開始就組建了自己的從選題策劃、選題論證、前期拍攝、後期製作到節目播出之後的評估、收視調查的系統工程。一開始,《生活》就聘請了電視界、新聞界和學院裏的專家教授召開選題策劃會,每兩周花一天的時間召開一次。對提出的選題進行論證,編導在製作之前就要聽取各部門負責人主要是主編對選題的細化。一個很好的選題産生之後還要對選題結構進行論證,也就是説還要討論從哪幾個部分去做,如何用電視的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完成采編之後還要在後期製作上進行統一風格包裝,納入《生活》欄目統一的語言符號。節目播出以後欄目要進行評估,印證選題策劃與實現結果的差異,獎勵優秀節目,探討後進節目,並對央視調查産生的觀眾群進行適時的了解,然後再調整《生活》欄目的定位和選題。另外就是,除了日常的運作以外,一定時期,比如在半年、一年和一年半的時候推出特別節目,像:《生活預言》、《檢討生活》和《生活報告》,使《生活》欄目産生大的衝擊力,提高《生活》欄目的影響力。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1月28日播出並産生較大反響的《生活報告》節目。1997年8月15日《福建日報》刊登了鬍子宏同志撰寫的文章,稱讚《生活》欄目,題目為《<生活>何以如此“火”》,臺領導閱後作了批示:“《生活》欄目確實辦得不錯,望總結經驗,進一步辦好。”為此,我們在1997年10月8日《生活》欄目選題策劃會上提出要認真落實臺領導提出的要求,應重點從節目的質量上做文章,拓寬節目的選題範圍和內容,使節目質量有新的突破。這次策劃會認為,《生活》欄目開辦一年多,不僅自身發展已趨向成熟,也帶動了許多地方檯設立生活服務類節目或頻道。《生活》欄目要發揮龍頭效應,要經常與地方檯進行欄目溝通,吸納地方檯新鮮的選題及優勢,聯袂推出、共同策劃特別節目,紮實有序地推進欄目成長。5月5日由3期擴為6期以後,標誌著《生活》欄目在量上已作了積累,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之後要進行質的飛躍。如何尋找質的突破?從戰略高度考慮,在欄目整體質量提高,全面推進的前提下,在一定時期集中優勢兵力製作拳頭産品,産生拳頭轟動效應,形成不同時期的重點節目,産生欄目衝擊力,對向全國名牌欄目進軍中正在成長著的《生活》欄目至關重要。作為《生活》欄目成長中第二個發展階段走向成熟階段的標誌,本次策劃會提出,“策劃一期打通90分鐘的特別節目,根據欄目的總體定位,立足實用、服務的節目,體現《生活》欄目獨特的樣式,使節目有常做常新的感覺。”(見《生活》欄目1997年10月8日選題策劃會紀要)之後,圍繞《生活報告》(即《生活》1997),經過6個月精心策劃,完成整體策劃方案。
    《生活報告》(即《生活1997》)節目主題:1997年中國已進入消費時代,消費的變化産生了消費的新熱點、新風尚、新景觀,伴隨著新的消費現象的出現,人們正在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活準則、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觀念。消費時代的人們更加關注經濟現象和經濟熱點問題。《生活》欄目擬通過特別製作的《生活1997-生活消費新景觀》將鏡頭對準新的消費時代以及變化著的中國人的經濟生活。1997年生活消費新景觀系列內容主要包括以下16個方面:
    之一:消費投資多元化。
    據調查表明,近五年來百姓家産積累最快。一部分"溫飽有餘"的人們,在由單純的消費者向消費、投資者雙重身份轉變,許多人都被推到了經濟生活的主體地位。有了掌握命運的機緣。市場經濟使得百姓的投資有了多元化的可能,諸如:炒股、保險、儲蓄、收藏、購物、房産等方式已成為現代中國人積累財富和創造財富的一種方式。
    之二:消費差異化
    在最近五年內,全世界最貧困人口從10億增加到13億,而中國政府做出莊嚴承諾:決不把貧困留到下個世紀。到1997年為止,中國貧困人口從2.5億下降到6500萬,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東部、東南沿海地區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依然不均衡,出現了不同的消費層面,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生活》欄目以“全國生活服務節目製作聯絡網”為載體,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做全方位多角度的消費調查,分析貧困原因,探討共同富裕的途徑。
    之三:消費科學化
    經濟生活的拓展,生活的含義也在拓展。從“用法律手段保護水環境”、“用重金為城市購置草坪”到“居民飲食結構的合理化”、“家居環境的舒適化、現代化”這表明中國人的生活內容越來越趨向科學化。
    之四:文化消費普及化
    在國人溫飽尚不能解決的年代,文化消費只能停留在初級階段。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我國經濟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聽音樂會、看芭蕾舞、購置VCD、觀賞國際流行大片、大量購買生活百科類書報雜誌等現象都從不同側面映襯出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質,提高生活質量的共同趨向。
    之五:健康投資大眾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天工作制度的實行,人們更注重強身健體,要活得更好、更俏、更有味、追求養生保健成為時尚,各類保健品已有3000余種,健身器械個人消費佔七成。而“安全、營養、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更是持續走俏,引導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之六:旅遊消費國際化
    當人們富裕程度提高、閒暇時間增多,過去被視為奢侈消費的旅遊,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特別是出國旅遊方興未艾,與日俱增。東南亞五日遊、歐洲七日遊等成為旅遊熱線。眼界的開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
    之七:消費環保化
    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類的生存環境為代價,而環境的保護卻有賴於經濟實力的依託和人類的現代意識的增強,國門的打開,國人眼界的開闊,大大促進了這種意識,人們擺脫了大工業生産初期對資源環境的野蠻掠奪、破壞,開始極大的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這在消費方面得到了極廣泛的印證,紙製品的普及,垃圾分類的實施,無鉛汽油被消費者的認可、無磷洗衣粉的廣泛使用、綠色食品的推出都是極好的例子。
    之八:消費信息化
    電視、網絡、報紙、現代通訊設備,近年來,人們已經置身於信息的海洋中,作為主要媒體的電視,已成為引導觀眾消費的良師益友。通訊衛星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傳播工具,一套電視節目只需要使用三顆經度相距120度的地球同步衛星聯網就可覆蓋整個地球,衛星電視是最先進、最廣泛、最有效的大眾傳播媒介。在市場經濟中時間就是效益,國民生活節奏空前加快,高科技的介入舉足輕重,網絡服務形成趨勢,傳遞信息、收發郵件、網上娛樂逐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通過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與世界保持著“全天候”聯絡,快捷便利的通訊設備倍受青睞。五年間此類費用人均支出上升了9.5倍,居八大類消費支出的增幅之首。大哥大、BP機普及之快令人稱奇。老媒體報紙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呈現出標題化、圖片化、書刊化,週末化的發展態勢。
    之九:消費時尚化
    流行消費,開始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中國人已經成為既有錢又有閒的階層,生活節奏的空前加快,現代都市生活的壓力加大,都使得這部分人從追求消費到創造消費。同時也帶動了與國際流行趨勢同步的某些消費方式,如:商業茶座、國際時裝展示會、汽車展覽、打高爾夫球、衣著穿戴前衛化、流行音樂的認同,藉以追求生活的高品位,擁有一份好心情。
    之十:消費品牌化
    現代廣告作用,國際交流的拓展,廠家、商家現代營銷的增強,使得品牌作為質量和信譽的標誌深入人心。人們的消費觀念從傳統逐步走向現代,不在拘泥物美價廉的實惠而注重商品的質量和品牌,國際、國內的老品牌逐步被國人認同,新品牌不斷的出現,有利地推動了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
    之十一:消費時機把握的機敏化
    市場經濟為中國人創造了空前發展的機會,經過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對消費機遇把握能力不斷的增強,圍繞著一些重大事件例如漠河觀日、飛躍黃河、八運盛會、三峽截流等,人們機敏地把握商機創造財富。
    之十二:立體交通舒適化
    近年來全國交通設施改善有目共睹,高速公路形成網絡化、鐵路的提速與夕發朝至、航空網的擴大、地鐵的不斷延伸與不斷完善使交通形成立體交叉的新格局,出行省時,交通便利,以往的受罪變成了現在的享受。
    之十三:生活保障社會化
    當人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村貧困人口時,另一現象卻在城市裏悄悄凸現,這就是失業與下崗職工的增多,一些喪失或半喪失勞動能力的居民生活困難需要救濟,目前這幾個困難的群體約有1300萬人。199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一項嶄新的社會保障措施--再就業工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1996年全國共組織了500萬失業和下崗職工參加,除了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政府各有關部門還加快了城鎮企業職工在養老、醫療、生育、救災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1995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實行企業職工最低工資制後,到1997年3月底,又在24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城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貧困人口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之十四:消費熱點新興化
    九十年代以來,消費品市場出現質的飛躍,消費熱點商品開始更新換代,老四大件收音機、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為新四大件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熱水器所代替。如今在新興四大件消費熱點商品正在形式:私人住宅、私人汽車、個人電腦、現代通訊設施。
    之十五:體育消費全民化
    人們不再滿足吃飽穿暖,而注意加強自身體魄的鍛鍊,有意識的花錢買健康,花幾十元錢買球票已被廣大中青年引為時尚,自費出國觀球助戰也已不是新鮮事。
    之十六:情感消費
    在現代生活裏,人們越來越注重情感的交流與傳遞。送鮮花、呼機拜年、電腦問候、點歌臺、生日廣告等漸入尋常百姓家。
    《生活報告》節目播出後,1998年2月7日中央電視臺《工作日報》作了情況反映:“我臺《生活》欄目1998年1月28日推出春節特別節目《生活報告》後,全國各地的觀眾來信來電踴躍,感謝我臺在大年初一為觀眾奉獻了一台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精品節目。觀眾認為《生活報告》構思精巧、手法新穎、畫面精美、字幕簡潔、節目信息量大、涵蓋地區廣,反映了新時代變化中的普通百姓的經濟生活,具有很強的可視性。”
    吉林、大連、西安、青島、常州、天津、洛陽、廣州、烏魯木齊等電視臺的同行來信來電説:“《生活報告》以春、夏、秋、冬和第五季(節目中代表未來和希望的一個段落)構成1997年一年間我國消費領域的新熱點、新景觀、新時尚,節目形態創意獨特,解説畫面渾然一體,編輯錄製恰到好處。《生活報告》以一種自然貼近的表達形式,闡述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表現明快多樣的生活方式。來信認為:《生活報告》的成功推出,為電視經濟節目增添了一種新的樣式,也為地方檯節目製作提供了借鑒。”《生活報告》成為《生活》欄目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既成為第一個發展階段的總結,又成為第二個發展階段的開始,為《生活》欄目的早日成熟奠定了基礎,在欄目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現代傳播》1998年第三期)
責編:青葉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