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所了解的“亞洲電視獎”(下)
作者: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  張子揚 發佈時間: 2003-12-10 13:01:50



    編者按中央電視臺國際部主任張子揚繼2001年擔任“艾美國際電視節”評委之後,2002年,又參加了第七屆“亞洲電視節”的評獎工作及頒獎儀式。這裡發表的“評委手記”會使讀者對其“亞洲電視獎”的了解。


    四、印象最深的節目及相關的思考

  菲律賓送來的一個年輕女歌手REGINE的個人演唱會節目給人印象很深。我覺得它的創作思想非常值得提倡。它的主題相當突出。首先,它的片頭樸實大氣,有一種肅穆輝煌之感。其次,交響樂隊的演奏更多的還是菲律賓本土民情、民風通過音樂的一種表達與體現。其演奏水平和現場的氣派以及女歌手本身的素質,都不失民族化與現代化組合構成的佳作,讓我們産生一種仰望之情。

  這個露天演唱會被安置在國會大廈門外的柱廊前,背景上有一個非常大的紅色“R”字(歌手名字REGINE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回北京後了解到,這個歌手的中文名字叫黎晶),作為一個主體的説明和主體的裝飾,除此之外全部是用燈光來表達現場的氣氛。最讓我們被感染的是,這個女歌手自始至終,身著白色拖地紗質的裙裝,非常素雅的一首歌、一首歌的非常穩定地表現,不張揚不做作,表現出紮實的功力。她的白色衣裙與紅色的“R”字母成了主題符號,紅與白的色彩對比,既突出醒目又大氣端莊。整臺節目在後期製作上,在鏡頭處理上都頗有思考和設計,體現出製作者的品位追求。比如開場的設計,在各種樂器鏡頭的有機銜接來中,隨著一道道精緻厚重的殿堂大之門的開啟,女歌手從通道深處一直走向門外的臺階,面對廣場,開始了她的第一首歌曲的演唱。鏡頭給得非常講究。每一個鏡頭的語匯、景別的銜接,都有設計,鏡頭在樂句當中的變化非常和諧,這些處理都讓我聯想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某些導演手法,以及美國艾美電視獎評獎時看到的,日本MBS公司拍攝的馬友友的電視專題片《絲綢之路》。

  同樣,馬來西亞也送來一個女歌手的獨唱音樂會的節目。應該説這個年輕、美貌的女歌手,其音色、音質、音域和演唱技巧,包括她對一些馬來民族本土音樂和現代歌曲的理解演繹,都是爐火純青的,大家都覺得她的演唱功力不低於前面的REGINE,但,總覺她這臺晚會不大氣、不個性、不具備洲際、國際的交流品位。儘管她身著馬來西亞傳統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但無論是別出心裁地乘著摩托車出場,還是自己直接演奏本民族的打擊樂、表演民間的遊戲技巧等,真是個多才多藝的展示。但的確讓人感到視覺的展示不現代、不開放、不具備時代特徵,讓人感到她整個的表演與舞臺表現不大氣,不高雅,缺少些寬泛化、現代化的品位。

  應該講,上面介紹的兩個歌手從音色、音質、音域和演唱技巧、氣質、形象及臺緣等方面來講都是相當優秀的歌手,但是,能夠被大家認同和接受的只有前一位,另一位或許只能算作一流表現,只能代表她的個人水平,但表達不出電視製作機構或是這個國家的最佳文化氣質精神表現。因為她所表演的內容、形式“不通用”。兩個歌手,一個顯出她的局限性;一個顯出她的開放性。

  由此,我想到在我們講民族化和國際化關係的時候,曾經提出過的一個口號,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現在看來,在電視傳媒廣泛應用的今天,似乎不是這麼簡單一種對比。記得男高音歌唱家程志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十幾年前,他去意大利參加音樂節,地點是在拿波裏。各路高手自然都一展歌喉放聲卡普阿的名作《我的太陽》,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這首名歌也是拿波裏的“民歌”,但當地歌手用本地語言、本民族唱法來表現時,現場幾乎無人反應。可見國際文化的交流與認同還是需要一個特殊的語境平臺的。

  通過這兩個參評節目,我認為不能這麼簡單地講“越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特別是當今中國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走向世界的趨勢,都應讓我們清醒理解民族化、傳統化與國際化、現代化的辨證關係。不然在文化符號上會有誤會。如最初那種認為“民族的”就是梳著大辮子的,後來又認為“民族的”可能就是穿著唐裝的視覺符號解讀,包括電視劇的大量古裝戲播出,有些也不一定代表民族的先進文化與優秀精神。

  中央電視臺此次送評的娛樂類節目叫《盛世經典》(可能還有其它類別的節目,因不在我這個組評選,故不太知曉),是由CCTV戲曲音樂部和MTV美國公司合作的一個節目。但這個節目最終沒有被評上。原因是美國的MTV頻道和這家公司,有著一系列模式化、格式化和版式化的要求,其合作者在本土上拍攝的晚會必須按其版式要求操作,這就使得與之合作的我們中國的創作者,在藝術構思、理念及手法上,受到了格式和版式的局限,不能逾越,難以有創造性的發揮,加之此類版式的晚會有一批,使得這臺晚會顯得尋常。

  再有,坦率地講,我們的主持人、演員、包括觀眾,在亞洲各國MTV歌手頒獎這種同樣慶典儀式的節目類此中,表現不顯突出。比如主持人的語言狀態、中英文的交替使用能力等,都不夠自如、熱情、舒展。同樣,我們年輕的觀眾,由於對MTV慶典晚會這種藝術形式理解的局限性,對音樂電視真正的文化內涵的認識程度似乎有限,故而表現出膚淺的、追星般的狂熱,令評委們認為“做秀的成分過多”,而沒入圍。

  五、應當重視的兩個問題

  通過評獎節目的審看、討論、打分,我覺得有兩個問題應引起重視。

  第一個問題的思考來自於“版式化”輸入的現象。如上面談到的“MTV盛世慶典”節目,亞洲好幾個國家都用同樣模式製作,拿到一起,便沒了個性,大家只能認同MTV本部的那臺晚會——人家是原創。再有就是英、美等國的《狗吃狗》、《最弱的一環》、《生存者》等節目版式在亞洲各國的輸入,使許多節目在評獎中顯出雷同與缺乏個性。有關這些憂慮,我曾在貴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故不贅述。

  再有,就是《實話實説》欄目的崔永元的落選——此次他作為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候選者參加該項目的評比。遺憾的是,崔永元落選了。儘管評委們都知道,崔永元是中國電視帶有娛樂色彩的專題訪談節目主持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此次送到“亞洲電視節”評選的《實話實説——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一期節目中,他的表現不具備特色。作為一個能言善辯、伶牙俐齒、攻守自如、張弛有度的節目主持人,評委們認為:崔永元所表現出的是“該出手時不敢出手”——崔永元個人的幽默、機智、言語鋒銳的表達,在送選的節目中表現得不甚出色,幾乎沒有他個人出擊、個人展示、個人表演的機會。許多熟悉他的評委都明確反映,可惜了。

  我因在另一個小組,沒有參加評比,但是事後,還是單獨調看了這期節目,看了不長時間,我便覺得評委們所言不虛,也只好為小崔扼腕惋惜——這裡面有一個對參賽規則、參賽要求的準確理解與技巧問題。

  就以這期《實話實説——該出手時就出手》為例,該節目所要參評的獎項是評選優秀娛樂節目主持人,而非節目。但是我們的編導恐怕更多地是從節目內容、節目的思想和主題上來考慮,而作為主持人的崔永元,不過是整個節目的一部分,其主持風格、主持特色也是為內容服務的;而“亞洲電視節”評委們,他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卻是:既然評選的是娛樂節目的主持人,那麼,整個節目的重心就應該是為展現主持人的特色、風格、個人魅力而服務,就應該“名副其實”。

  如此我想,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特別是參展,參賽活動中,要講究些選題技巧,要研究評選規則才行。作為一個電視製作機構,無論你的欄目、節目,還是一個優秀的電視人,在參加洲際或國際同行專業的評獎時,應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和挑選參賽作品?應該怎樣準確地理解參賽的規則與要求?這次崔永元的落選,應該算是一個實例,小崔有許多節目表現極佳,CCTV也有許多優秀節目入圍角逐。所以,一定要考慮中國電視特有的事業屬性與産業屬性。選擇有品位、有個性又“通用的”節目參加國際交流,才會是事半功倍。

  六、表決的原則與對下次評獎活動的期望

  前不久,“亞洲電視獎”組委會傳來一份問答卷,問及我的評片原則,對明年評選的意見;應當增加哪些項目;是否願意再做評委等四個方面提出問題,我的回復如下:

  1、我的投票表決首先取決於看片後的直感。但看片後的討論意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有幾部片子,因為國家與地區的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倫理觀念的種種差異,評分的標準便需要通過評委們的交流之後取得共識與認同。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電視節目做為文化産品,決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産品,它包含了製作者國家、民族的意志與觀念,牽涉到歷史、美學、政治、科技及意識形態的諸多因素。所有的參評作品,若都本著平等、交流、溝通、理解、促進、合作的基礎來送選——即是善意的出發點——其作品內容及傳達的思想便不會造成對其它國家文化形象與民族感情的誤解與損傷,評委對節目的表決自然會趨於一致。

  2、2003年的“亞洲電視獎”評獎,應該在國家地區的代表性與文化特徵的品質性上更加重視,同時,在國家與地區的獲獎數的比例上有一定的理性限定。比如中國,除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地區之外,內地省市電視臺的頻道數也相當多,而國家電視臺——CCTV亦有13個頻道。中國是個電視大國,它所生産的各類節目豐富多樣,積極地吸納中國電視製作機構的節目參加“亞洲電視獎”的評獎,會使亞洲地區電視機構、製作部門及優秀從業者得到更好的交流。

  在2002年的評獎節目中,新加坡電視機構獲獎數目偏多,這固然説明當地電視製作業的較好水平和參加評獎的良好傳統,但此種比例過大,也會使得“亞洲電視獎”的文化區域界定受到局限,因為“亞洲”不僅僅是指東南亞,它還包括東北亞、中亞、南亞、西亞等等區域。

  此外,為了使“亞洲電視獎”更具其廣泛性,建議“亞洲電視獎”能聯絡到更具有廣泛性的國家與地區的電視機構,歡迎他們來參加評獎,並派出評委,比如越南、朝鮮、哈薩克斯坦、中國澳門等。雖然這些國家與地區的電視製作能力與數量有限,但這種吸納無疑會對評獎作品的品種豐富性、文化多彩性大增特色。同時,也會因為評獎,帶動這些國家與地區電視節目製作的品位追求。

  3、在今年的“亞洲電視獎”評選中,應該增大“紀錄片”與“頻道”兩個項目獲獎的比例數,因為前者是電視文化交流最有實質價值的作品,後者是電視頻道專業化發展的現實。

  此外,應該在訪談節目、特別是電視劇節目增設“最佳母語節目”獎。雖然在評獎的節目與語言要求上通用英語,但每個國家的母語節目都是亞洲文化豐富性的原質基礎。顯然,這將增加評選的難度,但可以考慮由本國家或地區按播出長度、收視反映進行推薦,並用“榮譽”獎的形式體現。

  4、如各方麵條件允許,我今年仍願意參加亞洲電視獎的評委工作。但,仍需要求組委會在中國台灣地區的相關事宜上給以明確:即明確稱謂為“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這既是國際慣例,也更是做為主權國家的中國所有參加評獎的評委們所重視的問題。

 


(來源:《電視研究》2003年第9期)
責編:邢立雙

 共1頁  第1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