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報道與對內宣傳有所不同,如果照搬對內宣傳的做法,效果肯定不理想。
新聞報道堅持正面報道為主的原則,對營造安定祥和的局面及維繫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頗巨。不過,若片面理解這一原則,以為凡事一律報喜不報憂才會對我有利,則不但有悖事實,甚至會起反作用。非典爆發初期的事實證明,正面宣傳為主不應等同於報喜不報憂,對外宣傳更應遵守新聞的基本原則。
針對性
在非典期間,由於海外媒體的某些報道過分渲染了廣東的疫情,再加上人們不了解真實的情況,致使一些無端的謠言和惡意的歪曲在海外傳播。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新聞部及時把握住世界專家組南下廣東考察非典疫情的契機,有針對性地組織了一組報道,充分發揮了對外報道的積極作用。
在採訪中,筆者尋找正在廣州的外國遊客,並通過他們之口向世界講出他們的真實所見;筆者走遍廣州街頭,採訪最能代表普通大眾的市民、餐館經理、計程車司機,並拍攝到足以反映廣州市民照樣正常生活的真實鏡頭,如食客如雲、鍛鍊遊樂等;筆者及時報道正在籌備的廣交會,並詳細介紹衛生防疫方面的週密安排;筆者跟蹤報道世衛專家組在廣東考察的情況,敏銳捕捉到他們與廣東省政府官員和專家合作的良好場面,還不失時機地搶發他們承認廣東防治非典卓有成效的消息。
只有清楚了解受眾,對外報道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極具針對性,宣傳方可獲得成效。
客觀性
客觀性是對外報道應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則,而本文所涉及的客觀性原則,主要在報道手法與表現技巧層面。實際上,無論任何媒體,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純客觀。不過,在報道題材、角度選取、語言表達及表現方式等方面,卻可給人以客觀的印象。對外報道理應更重視報道手段的客觀性,方可較易為海外受眾接受。若通篇空洞説教,效果必適得其反。但現實狀況並非理想,主要表現為,除報道題材與角度選取缺乏對外的針對性外,在語言表達及表現形式上,也存在著掌握外宣規律欠佳的問題。
平衡及隱藏兩大原則是表現客觀姿態的重要手法。所謂平衡報道,是要避免從頭到尾只此一家之言。同一事件或問題應報道不同的反應,給人以客觀的印象,力求避免説好時通篇稱頌,説壞時通篇撾伐。相反,對外報道若給人以客觀感覺,宣傳目的反易達到。隱藏手法是指在新聞報道中,以客觀事實和人物採訪表達我之欲説,而記者絕不暴露宣傳觀點和立場,也不妄加評論,宣傳目的是通過事實材料和關注角度選擇完成的。這種手法,在對外報道中很有必要。這次報道抗擊非典,不論是表現廣州市民生活受非典影響甚微,平息外界謠傳,還是強調廣東有效控制疫情,並與世衛專家組良好合作,或是突出非典可防可治觀點,舒緩社會緊張氣氛,宣傳目的雖然明確,但都是採取客觀報道的平衡及隱藏手法,通過事實選擇和角度的把握,以及採訪對象之口傳達出來的。
新聞寫作中空話套話多的文風絕不應提倡。要做到言簡意賅,新聞語言必須高度提煉和概括。文字表達應追求專業化、國際化、個性化和通俗化。一些慣用於國內而海外聽不懂的詞彙,應改用國際化的新聞專業用語。在保持專業化的同時更要顧及通俗易懂,推敲適合於電視新聞的生動口語,而非照搬宜看不宜聽的書面語言。凡此種種,筆者在此次抗非典報道及日常新聞報道中,皆悉心運用。
簡而言之,對外報道更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報道題材和角度,運用更符合國際潮流的表現方式和手法,以便更有效地發揮外宣作用。
(來源:《電視研究》2003年第8期) 責編:邢立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