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動畫已經走過一個貧瘠的年代,有了滿園新綠的景色。但我們稍做觀察就會發現,在這一領域中真正意義上的“扛鼎”之作如鳳毛麟角。有許多人為中國的影視動畫事業“把脈”,開出的藥方有“觀念更新”、“加大投入”、“提高製作人員素質”等等,都對。但筆者認為,抓好“一劇之本”的劇本創作是此中的關鍵。而考察中外動畫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目前中國動畫發展狀況,當前劇本的“突圍”捷徑是去改編優秀的文學作品。
我們可以以史為鑒。
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是沃爾特 迪斯尼的嘔心瀝血之作。可以想見,沃爾特 迪斯尼在舉債拍片的情況下,選中了丹麥名著《格林童話》中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來做世界動畫的開天闢地之舉,絕非信手一拈。將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用一種新穎、獨特的方式做全新的演繹,使文學名著已有的深遠影響和動畫電影新奇的表現形式相結合,才有了《白雪公主》的風靡世界,也為動畫電影史寫下了漂亮的第一頁。
1998年6月,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它的第36部動畫故事片《花木蘭》。這部影片取材于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當然,它的藍本仍然是樂府民歌中的傳世名篇。兩千多位迪斯尼藝術家耗時8年,並多次專門前來中國考察博物館、美術館、名勝古跡,用原作的內核和主脈,加以現代的改編與包裝,製作出了連許多中國人也讚不絕口的好電影。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人猿泰山》。這是一部在首映第一週便以3400萬美元榮獲當周好萊塢票房冠軍的動畫片。迪斯尼動畫部的總裁舒馬赫曾表示,當他讀到艾格萊斯 布洛的原著時,就驚訝原著中已經創造了一部動畫片所需元素的完美雛形。在動畫片中,“泰山”和動物説話,並和它們一起生活從而在它們身上學習求生的技能。可以説,動畫片較完美地展現了原著的內涵和意境,融入了更豐富的想像力和娛樂性。優秀的原作已經為它打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動畫片又以生動的主人公形象和充滿誇張、浪漫的畫面,給觀眾帶來更強烈的視覺衝擊。由此,它的成功已經註定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動畫史上,許多名篇改編自名著,其例不勝枚舉,以至於到了1994年迪斯尼公司推出它的第32部經典動畫片《獅子王》時,才宣稱那是它第一部“原創故事動畫電影”。但迪斯尼人士又都承認,《獅子王》的靈感主要來自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片中借小獅王辛巴的成長,來探討愛、責任、生命等話題。有人這樣定論,改編名著已經成為迪斯尼一貫的傳統風格。
在我們的近鄰日本,從優秀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同樣是影視動畫創作重要的手段。有資料顯示,在日本的動畫片中,有90%的故事取材于已有的作品(其中包括連環畫)。
反觀我們,在國産動畫片中那些尚可稱為“佼佼者”的作品,也幾乎無一例外都改編自歷代名著或神話故事。可從《大鬧天官》到《寶蓮燈》,從《哪吒鬧海》到《西遊記》。這些動畫片為中國動畫的前行起了可喜的推動作用。遺憾的是,它們的改編大多拘泥于原著。
在影視動畫領域,改編優秀作品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動畫史上已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誠然,這並不意味著筆者反對原創。看看美、日,他們的原創動畫正在日漸多起來,甚至有漸成新銳、主流之勢。但從世界視野來考察,中國的情況是我們仍處於影視動畫創作的“初級階段”。我們的人才積累、經驗積累、智慧積累,還不足以支撐我們“跨越式”邁進,一步與美、日看齊。我們惟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因此,在今天的中國影視動畫創作中,筆者以為要先提倡“改編”。這是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