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日開播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的第一個大型直播節目就是《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儘管播出的絕對總時間不長,但因其圍繞當前宣傳重點展開、圍繞熱點新聞事件展開、圍繞重大突發事件展開,並在短期內有效整合各種素材資源、連續遞進播出11天不間斷,從而使其成為中央電視臺電視新聞直播史上一個非常典型的從“陣地戰”到“遭遇戰”的大型現場直播報道,其成功因素值得認真總結梳理。
從“陣地戰”到“遭遇戰”
央視以往一些大型電視新聞直播報道籌備時間較長,最後播出的版本往往精確細化到了“分”、“秒”,是典型的“陣地戰”。而這次《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5月1日開播時,原計劃只播出三天,每天3小時,但隨著中央領導同志對節目的高度肯定和廣大觀眾的迫切願望,節目連續遞進一直播到了5月11日。以前的大型特別報道,專題片部分一般是早早做完,而這次大多數專題都是邊播出邊製作的。由於外來直播信號的變數太多和有些專題片不能如期趕制出來的緣故,因此幾十秒之內調整播出方案,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時主持人一段話快説完了,下面要接哪條片子還不能定,導播只能在主持人話音落了的一秒鐘之內快速做出決定,發出口令。而也正因為如此,才使《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更具時效性,更生動鮮活,感召力和感染力也更強。
連續播出11天的《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有效地將熱點事件、難點事件進行了妥善引導,做到了在重要時刻、熱點事件中及時抓住第一落點、發出第一聲音。
説《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是一場“遭遇戰”,還在於與1998年抗洪、伊拉克戰爭事件等突發事件的報道相比,抗擊非典的宣傳報道從整體上更難把握、操作難度更大、更不適合電視直播,而且由於非典高度傳染的特殊性,能出好新聞的地方,往往也是記者、攝像、技術不能去或不便多去的地方。這次直播節目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直播組的出色整合能力和高度職業責任感。
節目播出後不斷接到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電話、電郵。觀眾之所以如此關注,在於節目的整體規劃設計和對資源的有效整合。直播組和《時空連線》組聯合運作,依託全國各省級電視臺連線採訪了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的領導人,談當地防治非典的情況。各層行政領導和普通百姓的共同關注,有效地推動了剛剛開播的新聞頻道的落地。
“遭遇戰”的啟示意義
一個大型電視直播報道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年的實踐積累和不斷創新。
“遭遇戰”,碰上了就得打,是無準備之戰,這就需要作戰者平常練就一身真本領,隨時準備戰鬥。做到這一點,就要有事業心,要有創新精神,這就是一種準備。正是新聞評論部直播組不斷與時俱進、依託技術進步、勇於攀登進取的拓荒精神,使他們可以自如應對大型的“陣地戰”、適時的“殲滅戰”、直至《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這樣的“遭遇戰”,而且場場贏得漂亮,贏得乾脆,贏得利索。
《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之所以能在節目的導向把握、直播事件的選取、操作模式的創新和對於新聞頻道落地的促進等方方面面,受到各級領導及業界同行的首肯,這與具體運作節目的直播組對業務的不斷探索、對先進電視技術的跟蹤掌握和熟練運用、對新聞資源的充分了解和有效整合是分不開的。
我們能走多遠,首先取決於我們能看多遠。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心在近幾年的電視新聞改革中經歷了節目→欄目→頻道的理念轉變,今後各類題材的、常態化的、遞進式的現場直播報道會越來越多。《抗擊非典直播特別報道》作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試播後的第一個大型直播報道,其很多表象的、內涵的、延伸的東西對央視新聞頻道、電視新聞改革將具有承前啟後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