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對《三峽九問》的追問(上)
作者: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  陳永慶 發佈時間: 2003-6-19 15:03:06



    大型系列報道《三峽九問》從2002年11月6日至12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西部新聞》中播出,總共26集,時長二百多分鐘,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三峽九問》是目前國內電視界以新聞系列報道形式對三峽問題進行的一次最全面最深入的宣傳,它用大量直觀的事實,真實生動的現場,鮮為人知的細節,無可辯駁的數據,回答了人們對三峽工程的種種疑問,有利於消除社會上對三峽工程的某種偏見,起到了很好的釋疑解惑的作用,是眾多有關三峽題材報道中的電視精品。
  正因如此,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已經把《三峽九問》全部翻譯成英文,首先提供給所有駐中國大使館,同時把它作為有關領導出訪和接待國外來訪官員、專家學者的一種紀念品。
  最近,西部頻道《三峽九問〉的總編導陳永慶以訪談的形式闡明了西部頻道為什麼要策劃大型系列報道《三峽九問》,如何體現整個節目的創作宗旨等問題。

  問:電視界關於三峽工程題材的節目已經做得很多了,既有氣勢恢弘的現場直播,也有歷時數年的大型紀錄片,還有一些主題式系列報道,至於普通的消息類新聞,更是數不勝數,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創作《三峽九問》?
  答:從創作的外部需求和社會環境來看,時代和國家都急需這種視角的報道。
  三峽工程是當今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它有二十多個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站;世界上所有水利工程中移民最多的工程……它又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修建,而且它建造的階段正處於人類倡導一種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高潮期,也是一個對環境問題最為敏感的時期,正是由於它的這些特性,加上歷史上的某種淵源,三峽工程不可避免地為世人矚目。同時,對它的種種懷疑,種種擔憂,也像三峽的迷霧一樣在許多人心中久久地不能散去。國外有相當一部分媒介,對三峽工程挑刺的多,損毀的多,加上少部分人在國外從未停止過反對三峽工程的演講和宣傳,在世界範圍內給三峽工程建設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峽工程論證了七十多年,也爭論了七十多年,這個工程現在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首先應該感謝那些提出反對意見的人,因為只要是科學,就不怕爭論;只要是真理,就不怕反對。以科學態度提出的反對意見,恰恰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動力,只有不斷地提出問題,人們才有可能不斷地解決問題,這樣,有關三峽工程的設計、施工以及其他綜合問題才能被考慮得更週到、更細緻、更科學、更接近於真理,從而減少損失,減少負作用。
  但是,三峽工程的進行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尤其在它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的時候,事關國家形象、事關民族大計。作為國家最大的傳媒,作為最具有大眾影響力的電視傳媒,就有責任和義務來幫助人們釋疑解惑。
    《三峽九問》就是把人們對三峽工程的種種疑惑,歸納為九個大的問題,一個一個進行解答。這九大問題分別是:環保、生態、文物、旅遊、泥沙、地質、防洪、移民、安全。這九大問題雖然不能全部概括三峽工程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它抓住了三峽工程的要害,抓住了專家和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有些問題,如戰爭安全,過去一直都諱莫如深,從不提及;有些問題,如泥沙問題,過去的解釋則模棱兩可;有些問題,如旅遊景觀問題,過去在社會上造成了一種偏見……這些問題,一天不講清,一天不講對策,人們就有理由對它表示懷疑和擔憂。
  基於這樣的認識,對三峽工程進行一次全面的釋疑解惑,表現一個真實的三峽工程現狀,普及大量有關水利工程的專業知識,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寬闊的視野,極有必要,而用電視的直觀性來做這件事,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從創作的內部動因來看,我們對這個題材"垂涎已久",並且有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深入細緻的了解。
  1988年至1992年,我們前後參與了由水利部組織的多次專家論證會,目睹了許多激烈爭論的場面,對這一龐大的水利工程,有著非常複雜的情感。而越是有衝突的地方,就越是出新聞的地方,三峽工程是一個絕對的新聞富礦。1992年,三峽工程開工時,我們做了現場報道,但僅僅只是一個開工儀式的消息而已,1995年,我們又去了三峽工地,這次只做了兩期《焦點訪談》節目,但"三峽九問"四個字已在腦海形成,此後,對三峽工程的關注始終不渝。

  問:《三峽九問》為什麼會出現在西部頻道這樣一個2002年5月12日才開播的新頻道中?在節目的製作經驗、製作經費、製作設備等都不足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做這樣的大型系列報道?
  答:越是新頻道就越是需要有獨具特色的報道,需要有轟動性的報道,這也是打品牌的需要,擴大影響的需要。
  西部頻道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開辦的,雖然開播時間不長,但它緊緊抓住西部特色做文章,尤其是對許多事關中國發展大局的基礎性工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報道,比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退耕還林等,這些工程都涉及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到國家發展戰略。對這些工程進行充分、得力的宣傳,是西部頻道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峽壩址雖然在湖北境內,但受這一工程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卻是重慶,比如移民問題、污染問題、文物淹沒問題、庫尾泥沙問題、通航問題、地質災害問題等,都與重慶關係重大。重慶是西部惟一的一個直轄市,按照國家的計劃,它將成為長江上遊的經濟中心,在西部大開發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了這樣的認識,《三峽九問》出現在西部頻道中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峽九問》的製作手段相對於過去許多大片來講,是小米加步槍。為什麼這麼説呢?第一次大江截流時現場直播,中央電視臺動用了豪華輪船和快艇;拍一些大型專題片時,有的還動用了飛機航拍,花費以百萬計,製作隊伍龐大,而《三峽九問》的全部工作人員,包括實習生在內,也不過幾人而已。通過製作這樣的片子,一是可以培養西部頻道自己的記者隊伍,二是可以鍛鍊記者駕馭大型系列報道的能力。從2002年5月份就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7月、8月份開始採訪,9月、10月份後期製作,11月份播出。應該説,策劃的前瞻性為這個系列報道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問:為什麼要在2002年11月6日開始推出《三峽九問》?
  答:一個重要的事情,要能順利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三峽九問》的創作與播出也是如此,它體現了創作時機與播出時機的適宜性。
  天時,是指2002年11月6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三峽工程進行明渠截流,也是大江第二次截流,標誌著三峽工程的施工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同時,黨的十六大11月8日開幕,這都是歷史性時刻。
  地利,是指西部頻道為《三峽九問》這樣的報道提供了足夠的支持,使得這個系列報道有寬廣的創作空間,同時還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如此大規模的系列報道在其他頻道來講,是難以安排的。
  人和,是指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對這一報道的大力支持。他們對報道中涉及的一些敏感問題採取了寬容態度,對許多專業技術問題提出了修改意見。他們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直面問題的態度給我們以莫大的鼓舞。同時,西部頻道的記者隊伍和攝像人員、後期製作人員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毅力以及他們的智慧都是這個報道得以成功的主要條件。

(來源:《電視研究》(2003年第4期))
責編:邢立雙

 共1頁  第1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