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傳承中華文化 服務全球華人
作者:中央電視臺副臺長 張長明 發佈時間: 2002-11-4 11:47:34



    2002年9月13日,我們和出席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創辦十週年慶典活動的海外觀眾代表開了一個座談會,面對面地聽取海外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上,有位來自法國的觀眾,送給我們一件禮物,是她特意從法國帶來的樹根。她説,中國是海外遊子的根,但我們也希望,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也能像這根一樣,深深地紮在我們海外遊子的心中。
    也是前幾天,我們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是一位華人寫的,她説:“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就是我們海外遊子的精神食糧。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這兩件事,使我很受感動。我想,是什麼因素使海外華僑華人對我們如此的信任和厚愛?也許正是我們同為華夏子孫這一血緣親情上的聯絡吧。但是我想,我們之間最具凝聚力的紐帶還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每一個華人的生活當中可以説都是根深蒂固的。以龍的傳説為基礎的中華文化的脈係,深深地植根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龍的傳人的共識和認同中。從剛出生時的生肖屬相和身上包裹著的小紅被子,到學走路時腳上穿的虎頭鞋、頭上戴的虎頭帽;從吃飯用的筷子和家鄉飯菜,到寫字用的毛筆、寫的方塊字;從春節貼的春聯、包的餃子,到端午節劃的龍舟、捆的粽于;從元宵節的龍燈,到中秋節的月餅……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們,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打上了中華文化的烙印。我們常年生活在國內的人,對這些都習以為常,不太在意。然而,對於那些遠居異國他鄉的海外華人來説,這一件件小事卻成了維繫他們與祖國母親之間聯絡的一種寄託,因而受到格外的看重。對於這一點,我從這幾年的所見所聞中有很深的感受。
    記得幾年前我去泰國時,參觀了一所華人學校,這所學校是當地華人自己集資開辦的,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在課堂上,我看到孩子們手捧著油印中文課本一字一句地朗讀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裡所體現的,不正是孩子們的父母內心對中華文化的堅貞和傳承嗎?
    在泰國我還見到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華僑,在他家的電視裏可以看到我們中文國際頻道的節目。聽説北京中央電視臺來人了,他拄著拐杖要來見一見故鄉人,當面提一點要求。他説:‘你們的節目裏能不能多播一些京戲呀Z 我現在就這麼點念想,只要一聽見京戲拉出的那調門兒,就能勾起思鄉的心情啊。”老人對鄉音。鄉情的癡迷不也正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種摯愛嗎。
    前不久,國外的一位華人朋友來北京,我請他吃飯,先是在一個高檔飯店正式宴請,海鮮、龍蝦都上了,可人家覺得也沒吃出什麼味道和情緒來。飯後客人説,下次能不能帶我們嘗嘗老北京的風味小吃。後來我又請他到一家小店,特意要了一碗豆汁兒,喝了這碗豆汁兒他高興得不得了,説是喝出了回家的感覺。這使我想起一位作家曾説過的,人們對自己早年保留下來的味覺記憶是一輩子都忘不掉的。飲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進了每一個華人的味覺記憶中。另一方面,這件事也使我感到,我們電視人同海外華人觀眾之間似乎也存在著一種有形的或無形的距離,這距離不僅僅是地域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這距離使我們不能準確地了解服務對象的品味,把握他們真正的需求。
    這些年來,我們作為從事環球華語電視傳播工作的電視人,始終把傳承中華文化,為海外5000萬華僑華人提供精神食糧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在對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一4)的節目進行定位時,特別強調弘揚中華文化這個宗旨,很多欄目都是圍繞著這一宗旨而設立的。海鮮和豆汁兒的故事讓我得到一個啟示,如何把我們的主觀願望與華僑華人觀眾的實際需求、實際口味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人思考和認真研究的課題。
    在我們製作播出的各類節目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那些能在樸實平凡的生活細節中挖掘出中華文化底蘊的節目。比如有一個節目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普通的故事:北京一位六十歲的退休工人,精心設計改裝了一輛三輪車,讓八十歲的老母親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面,自己蹬著三輪車帶著老母親遊覽北京城。他説:“媽媽養育我一輩子不容易,我平時上班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她老人家,現在退休了,我要好好地陪她逛一逛。”這個節目所説的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件極平常的事,更沒有拔高或是粉飾生活,它所反映的就是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當今的生活狀態。我們還沒有富裕到家家都買得起汽車或是可以花很多錢外出旅遊的程度,但是卻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從他們身上樸實無華地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尊老愛老、孝敬長輩,這正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中華文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自豪和發揚光大的精華:中華文化以人為本,包含著強烈的人文精神;中華文化又是尚群的文化,崇尚群體利益;中華文化注重平和,追求平衡與和諧的境界;中華文化強調整體思維,注意客觀、整體地把握事物的規律;中華文化是自強不息而又開放兼容的文化,她獨樹一幟卻又博採眾長。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華文化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和滋潤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靈。我們很難想像這種民族文化的乳汁如果被切斷了,將會是什麼樣的情形。這裡就有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讓我內心感到深深的不安。十年前,我曾作為首批大陸記者去台灣訪問,當時我們採訪了台北一所小學,同學們為我們唱了一首歌《龍的傳人》:“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叫長江……”我問一些五年級的學生,關於祖國大陸他們知道些什麼。他們説知道黃河、長江、長城和中國的皇帝,因為從課本裏學過。前不久,我又在北京接待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小學生,她今年10歲,也在上五年級,我帶她去長城,問她知道長城嗎?她説不知道。我又問她知道長江、黃河嗎?她説不知道。她媽媽告訴我,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裏已經沒有這些內容了。
    在深感不安之餘,我更感到自己肩負使命的重大。既然近在咫尺的台灣如此,那麼遠在他鄉異國的同胞和他們的後人又如何呢?撫今思昔,我們可不能讓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中華兒女斷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乳汁啊!傳承中華文化,服務全球華人,中央電視臺和全球的華語電視媒體應該共同擔負起這一時代和民族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這也是在我們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創辦十週年之際,我要想説的心裏話。傳承中華文化,服務全球華人,可以説重任在肩,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來源:《電視研究》2002第十期)
責編:青葉

 共1頁  第1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