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使國內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相應地,這種變化也將在媒體的經濟報道中體現出來。在諸多傳媒中,電視是競爭最激烈的。在打開電視機便可以收看到幾十套電視節目的今天,觀眾的選擇性在增強。而且,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社會中,幾乎所有社會現象都能尋找到其經濟根源。電視經濟節目的報道取材範圍十分廣泛,各家電視臺幾乎都開辦了電視經濟節目,增加了經濟報道數量,有的甚至還開辦了經濟頻道。但是,與社會類、綜藝類節目相比較,電視經濟節目一直難以讓觀眾滿意。如何使電視經濟節目好看耐看,如何從觀念上超越傳統的對經濟節目的狹隘理解,用經濟的眼光審視社會現象,從而使電視從業者的辛勤勞動得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呢?本文試就這個問題,做一些初步探討。
精心策劃———電視經濟節目成功的關鍵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觀眾對電視經濟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歡迎和重視那些並非就事論事而是就事論理、具有前瞻意識和思辯性的經濟節目;同時,由於經濟問題常有極強的政策性和普遍性,對它的分析與解説就要求完整和充分。為實現這一目標,只有對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策劃,才能有效地使用和表現具體的經濟素材,使電視經濟節目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好的點子、好的構思對於一個節目的成功至關重要。對於經濟節目更是如此。
策劃具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微觀的,即報道方式的策劃;一種是宏觀的,即大型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或欄目設置模式的策劃。如中央電視臺經濟部推出的一系列經濟題材報道和經濟法規推廣節目,從前期的選題、採訪到後期的編輯製作以及推出前進行的連續宣傳,都是經過精心策劃和包裝的。節目播出後又推出專家評説、專題晚會、精彩回放等等,都是在用宏觀的策劃操作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強化觀眾的印象,以求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近期,中央電視臺經濟部推出的有關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專題節目《我們在行動》,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精心的策劃,贏得了觀眾的喝彩與廣告商家的目光。
電視紀實語言———解析經濟節目
如今,電視紀實語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謂電視紀實語言,就是指電視紀實的敘述方式和表意系統,包括電視紀實畫面及聲音的選擇、安排,景別、運動、節奏以及畫面之間的組接結構,故事的敘述、情感的表現、思想的體現等。同過去的電視節目相比,這種紀實性電視語言的運用,更加符合電視自身的表達方式和本質。中央電視臺早些時候推出的大型系列節目《試點追蹤———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與實踐》,沒有將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積在觀眾面前,而是用細緻的觀察和真實的追蹤,反映了國有企業在改革的新思路下出現的變化。節目以情節性、故事性見長,于平凡中見真情,于平凡中見哲理。
當今的電視經濟節目,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敘述方式出現,這種敘述方式強調敘事性的結構、散文化的語言,注重拍攝內容的故事化、細節化、情節化。此種以講故事為主的電視經濟報道方式,從實踐來看並沒有削弱經濟節目的專業化。相反,它運用攝像機的鏡頭去截取經濟生活中的一個流程、一個片斷,一個最有典型性、最有戲劇性的部分,並將社會經濟生活的原生態的形狀真實、客觀、公正、相對完整地記錄下來,呈現于觀眾的眼前,吸引觀眾進入電視經濟節目,從而也關注節目所反映的內容和節目所要表達的主題。曾獲中國電視新聞獎的經濟類節目《收穫———中國農村小康紀實》,在電視化表現手段上做了大膽的探索。它為觀眾講述了15個不同地域的農民奔小康的生動故事。該節目的攝製人員將鮮活的現實生活的一段流程和情節作為取材的基本對象,著力挖掘日常經濟生活的深邃感染力,從而實現了節目的整體表達目的:通過對不同地域農村的真實可信的記錄,再現農村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衝突與撞擊,用一連串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展示了當代中國農村的變革,揭示了農村經濟變革的合理性及其對農民、農業、農村觀念與現實的巨大作用。整個節目將紀實性的故事情節與厚重的經濟話題相結合,充分拓展了電視經濟節目的表現空間,讓觀眾通過對故事情節的融入,獲得教益,理解當前的重大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
人本化回歸———情感化地表現經濟節目
歷史是人的活動的結果,歷史舞臺上的每一齣“戲劇”都是由人來主演的。經濟活動與經濟關係也不例外,它本質上是人的活動,是人與人的關係。因此,人應該成為經濟報道的主角。另一方面,從人的角度來報道經濟也更有利於發揮電視的傳播特點,增強傳播效果。
對於電視經濟節目的編導來説,應該以人為中心來洞察經濟生活,以人見情,緣情敘事,因事明理,使人情事情和諧共生。學會從人的某一側面去觀察、分析、挖掘經濟報道的空間,發現經濟活動中人的情感因素,以豐富的人文內涵,使經濟節目報道獲得強大的親和力,這樣才能使電視經濟節目“活”起來,受到觀眾的喜愛和歡迎。中央電視臺經濟部拍攝的《秋天的故事》,將鏡頭對準了因國企改革而下崗的工人們,真正走到他們當中,真實地再現他們下崗後的失落與徬徨以及重新再就業後的奮起。片子通過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表現下崗工人們在經濟生活中的利益得失和需求,讓人體會到改革引起的巨大衝擊波,已經涉及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每個家庭,並引起人們就業觀念的變化。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報道深深地吸引和感動著電視機前同樣普通的觀眾,使他們得到了與別人的人生相互映照的慰藉,增強了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坎坷的勇氣。這一報道主體的轉變充分表明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人的地位逐漸被電視傳媒所尊重。
當電視經濟節目的編導們在表現經濟事件的發展時,應當給予經濟活動中人物的情感活動、情緒狀態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運用鮮明的視覺形式再現人物生活的狀態及深藏於人的內心體驗。一部成功的電視經濟節目,只有不斷地在關注人和情感化表現方面下功夫,才能使觀眾産生親切感和認同感。
以百姓的視角,觀照電視經濟節目
如何使電視經濟節目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使經濟報道能以深刻的內涵、生動活潑的形式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已成為擺在電視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經濟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但我們卻有不少報道不好看不耐看。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報道形式機械,手法單調。成功的電視經濟節目,離不開適宜的切入點。從百姓視角切入經濟活動與經濟現象,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方法。而用百姓視角觀察報道經濟,不但使國家的經濟政策及時為百姓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可使電視經濟節目真正成為聯絡百姓的橋梁。
所謂百姓視角,實際上應該包括兩種含義。其一指“從大處著手,小處尋找切入點”這樣的一種電視經濟節目編輯製作思想。儘管它是站在大經濟的高度,可是抓住的卻應是經濟領域中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使經濟報道增強了貼近性和吸引力。其二是指站在普通群眾的角度,察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將大多數普通百姓關注的問題和想知道的事情,變成電視經濟節目的話題,通過電視節目去解疑釋惑。經濟熱點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直接關係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它比較集中地反映了老百姓在某個時期的思想脈搏;而且經濟熱點表現出來的問題,都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領域的變革和經濟政策的調整帶來的國家、集體、個人利益之間的變化,它們都是群眾急切需要回答並且應該給予高度關注的,可以折射出經濟領域較為突出的問題,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些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挖掘,會有助於增強電視經濟節目的思辯性,拉近百姓與經濟節目報道的距離。諸如下崗職工再就業,金融風險的發生與防範,勞動工資、社會保險、醫療制度改革等問題的電視經濟節目報道,只有在報道形式上找準切入點,從百姓的視角選擇最佳報道角度,才能增強電視經濟節目的貼近性,才能為百姓所喜愛,並形成一個經濟節目特有的觀眾收視群體。由於電視經濟節目的報道經常涉及經濟領域中專業性較強的理論,如果不能實現通俗化,節目就失去了觀眾,同時也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觀眾的收視要求和電視傳播的特點,決定了電視經濟節目必須深入淺出,語言必須通俗易懂,努力實現電視的語言傳播和觀眾理解同步———電視觀眾聽到的同時馬上就能明白,不能再允許有個轉譯的過程。
當然,搞活經濟節目報道的方法,不止上述這些。日新月異的經濟形勢,要求電視經濟節目的編導們用新的思維和新的視角來關注經濟現象,從人的角度觀察經濟、從經濟的角度審視人,用電視紀實語言去解析經濟問題,從而促進電視經濟節目報道內容的豐富與深化,使電視經濟節目能夠牢牢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