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香港城市大學  楊羅觀翠<BR>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陸士楨  吳魯平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從兩次調查看中國城市青年網絡行為和態度的演變及發展

作者:香港城市大學  楊羅觀翠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陸士楨  吳魯平


  三、青年與網絡的關係日趨親密,但同時網絡也開始對青年的精神發展構成了挑戰。

  在2000年的調查中,有近一半(49.84%)的被試青少年被互聯網所吸引,認為它是“一種嶄新的交流工具,很奇妙”,但是也有兩成多的人對它感覺“一般,沒什麼興趣”,有4%左右甚至認為它“弊多利少”,2%左右甚至對它持“恐懼、抗拒、不接納”的態度。可見,那時青少年的現代信息觀念的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在網絡與自身的關係問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50.48%)認為互聯網對自己的生活“有影響,但不明顯”,認為“影響很大”的只有三成(25.77%),有近兩成的人(16.33%)甚至認為“沒有什麼影響”,可以看出,在青少年的生活中互聯網的影響還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大。在2002年的調查中,我們從三項題目來看大學生對互聯網的態度如何,包括他們認為互聯網的利弊、對上網的興趣和喜歡程度,這三項題目以五點程度來量度,1代表最負面態度,如此類推,而5代表最正面的態度。總括這三項關於上網態度的問題,大部份學生表現偏向於正面的態度和接納,三項的平均值都超過3.5,而對於上網的利弊和喜愛度更高於4以上。從結果中可以發現,認為上網是奇妙和有利的佔學生九成,認為互網具有趣的學生有七成多,而喜愛上網的學生就有八成以上。另外,2002年的調查還顯示,上網行為對於大學生現實生活的影響也不少,察覺到網絡對生活已造成影響或承認影響很大的各有11.9%及31.1%,換句話,有四成的學生已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力。和2002年的調查相比,各種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同時2002年的調查還顯示,不論青年是否認同網絡的影響力,但問及互聯網對中國各項事業的影響程度時,有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互聯網對生活多方面的影響是重要的,影響的程度大小依次是價值觀、國際關係、科研、社會、政治、信息、文化、教育和經貿等。
  2002年的調查還顯示,網絡對大學生的精神健康發展的影響正在日益突出,其中負面影響呈上升趨勢,從結果得知,雖然現時的大學生陷於網絡的程度還沒有太深,可是,也已有兩三成的大學生出現一些較為輕微的依賴性,有37.4%的人承認因為上網顛倒了作息時間,34.9%的人承認自己會在網上等待下載時耐性越來越低,有10%左右的人會大發脾氣,37.4%的人在離開網絡時會焦慮、煩躁不安。這表明,有小部分青年已經對網絡有較嚴重的依賴和耽溺的反應。在北京教育工委最近對北京高校師生的調查也顯示,緩解壓抑和苦悶已經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一個重要原因。調查顯示,61.5%的人會選擇在寂寞無聊時上網,18.4%的人認為在網上的最主要收穫是“使自己的壓抑、苦悶得到緩解”,而來自農村和鄉鎮的學生選擇此項的比例最高,佔42.1%。由於農村和鄉鎮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相對比較困難,壓力更大,所以選擇網絡發泄鬱悶、釋放壓力的較多。調查還顯示,分別為21.5%和30.8%的學生因上網而曠課和耽誤工作學習,在網絡的負面影響方面,“經常因上網影響作業”、“常入侵他人計算機、在聊天室騷擾他人”、“每天聊天兩小時以上”、“整天在網上,幾乎不上課”和“在24點至8點上網”等選項的比例,大一學生都高居榜首,這説明對網絡的“不適應症”在大一學生中較為普遍。
  被稱為網絡綜合徵的網民精神健康問題是當今世界網絡發展中很難或無法越過的社會問題,中國城市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總體上應該説發育正常的,但精神健康問題同樣不可忽視。青少年正處於心理髮展和社會化的過程之中,對自我的把握、控制能力都較差;同時在社會人際關係、人際交往等方面都不及成人穩定成熟,成長中面臨的苦惱和問題較多,緩解壓抑和傾訴苦悶的需求較高,這都會引發網絡沉溺及依賴。加之青少年自我意識處於發展中,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精神依賴的能力很差,往往很難自拔。所以,對於青少年網絡行為的指導已經非常緊迫地提到青少年工作的日程上來了,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四、隨著網絡生活的普及深入,以網絡價值為代表的青年價值演變引人矚目。

  隨著青年網絡行為的普及,網絡上充斥著的大量的嘩眾取寵的無用信息、遊戲、視聽效果等,不僅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部分青年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且信息所蘊含的價值思想,以及網絡獨有的行為模式所傳遞的價值觀念,日益強烈地影響著青年的認識和思維體系,影響著青年的價值觀念。這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2000年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對社會上涉及道德問題的一些流行説法上,青少年還是遵行著社會的主流道德的,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變異。如:有三分之二(77.63%)的青少年認為考試不能作弊;有九成以上(92.02%)的青年認為人要守信用;六成以上(60.98%)的青少年認為勤儉節約是最重要的美德;有九成以上(91.52%)的青少年認為尊重孝敬父母對一個人很重要;有50%以上的青年認為“理想的追求重於金錢和物質利益”;有49%以上的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在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有近80%的青少年表示是很熱愛或有興趣的,而在2002年的調查中,對傳統文化有較正面的態度的大學生比例降到了四成左右(4.7%表示熱愛和39.6%表示有興趣);在對媒體上刊登的社會上有人遇到困難的報道時行為的選擇上,2000年的調查顯示有54.40%表示“視自己的可能給予幫助”,而在2002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降到了三成;對於“要根據受助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幫助,先看其它人的態度”的選擇,2000年的調查是20.38%,而在2002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上升到六成。可以看出,在同一群體的青年(城市、大學生)前後兩次調查,清楚地顯示出青年在道德發展和價值觀念上的變化。
  為什麼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城市青年價值觀念上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除了反映出中國社會變革之激烈、快速,社會意識形態的演變、更新之外,會不會有青年中代際關係的作用呢?有不少人認為,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已是屬於不同代際的兩代人。他們之間在認知、價值、思維方式乃至人生態度、興趣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引起這些差異的社會原因很多,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無疑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網絡行為本身所蘊含著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在網上不必持守忠誠、使用假資料、或聊天時説假話等,是否有不道德呢?我們在2002年的調查研究中嘗試用十項題目去探討大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結果顯示約有七成的大學生都相信在網上可以結識到朋友,尤其是異性朋友,他們認為上網可以增加知識,雖然他們不太認同説假話,但卻有六成多的大學生會在網上使用假的個人資料,這個十分普遍的認知性的失調現象,即是當要面對相類似的問題時發生不一致的思維型態。他們不認同不必誠實守信,但又認為在上網要以假資科來保護自己是正常的;有七成大學生同意要尊重版權和不應該瀏覽不良網頁,否認網上使用者可以不考慮法律效果,但同時有六成半的大學生認為網上活動的顧慮較少,可以隨心所欲,這反映了在規範性的價值觀上的矛盾現像。網上活動引起的不單是認知方面的失調,同時構成認知和行為兩者的不一致性,,雖然大部份的大學生同意尊重版權,卻有八成的大學生曾經在網上下載別人的論文作為自己的作業,或是使用那些資料而沒有註明出處。此外,他們在判斷上認為不應該瀏覽不良網頁,但在實際行為上卻有八成的大學生表示經常或有時接觸色情暴力等不良網頁。侵犯他人私隱的事件在青年網民中也頻繁發生,有八成大學生表示經常或有時會擅闖他人的計算機系統,又或是暗中借用別人的密碼。當前還有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網上虛疑空間發生的建築在虛假的資料上的友誼會不會延續至現實世界,從調查所得,有八成的大學生會接受這種延續的友誼關係,約會網友或是被網友約會;數據還表明,青年明知網友所披露的資料並不可信,仍有八成的人使用上網交友途徑,這已經成為在青年交友的一種趨勢。
  我們的調查引起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否存在著一個區別於現實生活的虛擬世界價值?在現實生活和網絡中是否存在著雙重道德標準?是否有適應虛擬狀態的、挑戰傳統真善美理念的價值存在,並且在發展?科技的發展不斷挑戰道德理念,這是有千百年人類歷史所證明的,網絡作為發展中的現代科技成果,將會如何挑戰人類生存的秩序?如何挑戰人們的精神世界?實在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參考資料: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2001)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報告1月及6月》
  http://www.cnnic.net.cn/e-index.shtml
  http://www.cnnic.net.cn/e-index.shtml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2002)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報告1月》
  http://www.cnnic.net.cn/e-index.shtml

  3.《中國青少年政策報告》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少年發展與政策研究所,2000年3月

責編:詩曼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