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新經濟創造新文化
作者:張頤武
|
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文化産業和信息産業結合的巨大前景。中國因特網的發展不過7年時間,但其發展的速度卻讓人震驚。1995年,中國上網計算機不過400台,上網人數僅僅70 00人。而據2002年7月公佈的數字,中國上網計算機總數已經達到1613萬台,上網人數已經達到 4580萬人。網絡已經開始全面地介入和改變我們的生活。雖然新經濟在近一兩年遭遇了不景氣,但因特網的未來仍然相當光明。
網絡帶來的文化衝擊,首先是改變了我們接受信息的方式。網絡作為"第四媒體"為人們在第一時間接受各種信息提供了可能。一方面,門戶網站如新浪、搜狐、網易等提供的快捷方便的新聞信息服務,已經成為眾多網民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來源。另一方面,大批傳統媒體都已經介入網絡業務,它們利用自己原有的新聞和信息資源優勢建立了數千個網站,如"人民網"、"新華網"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出現了以地方的各主流媒體共同發起的大型網站,如千龍新聞網(北京)、東方網(上海)、北方網(天津)等等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目前,許多重要的新聞事件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獲得傳播和報道的。同時,無論是政府網站還是各種專業網站和個人網站都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樣的文化信息,它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實現了資源的共享,也將可利用的文化資源擴大到全球範圍。
網絡為新的文化形式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它的快捷、方便、靈活、自由的特點正好可以包容各種文化的新形態。如網絡文學的發展和FLASH(動漫)的流行就是典型的例子。雪村的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成為2001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它就是通過網絡中的FLASH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的。網絡文學則給許多無名作者的文學才能的展現提供了條件。
另外,網絡也改變了人們交流和溝通的方式。E-mail提供了人們之間更加迅速便捷地相互溝通和傳遞信息的途徑。據調查,中國70%以上的網民仍然將E-mail功能視為上網的主要功能。而QQ則提供了網上聊天的新的工具,這一中國本地成長起來的網絡工具不僅僅吸收和模倣I CQ的網上聊天的形式,而且為適應中國用戶的需求而進行了本土性的再創造,形成了具有當下中國文化特徵的交流模式。它帶來的在虛擬空間中的語言互動乃是一種超出了傳統的交流方式的新的文化形態。它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當代人的複雜微妙的情感表達和交流的願望,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QQ已經成為年輕一代交流的新方式,在其中流行的獨特語言和表達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據統計,到2002年6月,QQ的登記總用戶達到1億多,其最高同時在線記錄達2493847人。
網絡也改變了文化市場的形態。如卓越網以低廉的價格在線銷售音像製品和書籍,獲得了成功,受到人們的歡迎。而這一實績正是在互聯網行業不景氣的"寒冬 "取得的,是電子商務面臨困難時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而"聯眾"的各種在線互動遊戲也成功創造了文化娛樂的新形態,獲得了市場的肯定。它們預示了文化市場網絡化的潛力,創造了文化消費新形態。今後文化市場的網絡化發展將會成為潮流。
網絡和任何新的事物一樣也存在著困擾人們的問題。網絡由於高度的自由,也帶來了大量虛假和無用的信息,甚至假新聞和有害信息,造成對人們的誤導。如何有效地加強管理,特別是對新聞的發佈進行規範是一個相當迫切的問題。網絡的知識産權保護也亟待解決和規範。青少年群體對於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何讓他們獲得更有價值的網絡生活,而不是沉溺于不健康的低俗消遣之中,乃是全社會不能回避的挑戰。同時,"網吧"作為新興的文化場所的安全性和規範性也引人注目。
責編:邢立雙 |
共1頁 第1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