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呂廷傑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新經濟與文化産業

作者:呂廷傑


    3.新經濟的基礎——通信網與計算機

  信息的交流最初起源於人類在共同勞動中的交流需要。人類交流的需要導致語言的産生,它是人類最有效的直接信息交流工具,是人類區別於許多動物的本質特徵之一。在遠古,由於語言難以長期無失真地保存和流傳,人類又創造了文字,中國古代就有蒼頡創字的傳説。文字的出現才使人類的知識得以廣泛傳播和繼承,因此歷史學家把文字出現後的人類歷史稱為文明史。文字總是依託于某種載體,如最早的岩壁、陶器、龜板、獸骨,到以後的竹片、青銅銘器、皮革、絲帛,及至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
  文明的傳承是一種縱向的信息交流,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跨越時間的交流。它使人類得以將所創造的文化用揚棄的手段繼承下來,並加以積累。積累的本身是文化質量的提高和放大。文化事業想要加速發展,更需要交流手段的加速更新,這也是造紙、印刷術、電影、電視等技術的出現對人類文化産生深遠影響的根本原因。無論是科技成果,還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新思想,要轉化為實在的文明成果,都得靠信息的交流來實現。因此可以説,縱向信息交流的水平與文明發展的速度成正比。
  橫向的信息交流就是通信,它是跨越空間的信息交流方式。通信的歷史幾乎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而載有文字信息的媒體傳送則是郵政通信最早的影子。奴隸制國家的出現,使國家管理和敵情通報文書的遠距離傳送變得越來越頻繁,因此出現了國家辦理的郵驛制度,它是現代郵政的前身,是一種利用實物(信息載體)傳遞信息的方式。而另一種使用事先約定的信號集合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甚至比古代郵驛通信還早就出現了,如烽火臺通過點起狼煙來接力傳遞敵情,非洲人通過鼓點接力傳遞消息。在古代,由於這種通信方式的信號集合表示非常有限,加之技術條件的限制,在當時沒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現代通信可以説是從莫爾斯電報和貝爾電話開始的,由於使用了電子手段進行通信,不僅易於組網,而且還可以將信息在瞬間傳送到更加遙遠的地方,因此被稱為電信(Telecommunications)。通信業發展到今天,業務種類繁多,通信手段日益先進。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內涵仍是實現信息的空間和時間的無失真轉移,通俗的説就是要把各種形式的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快速、準確、安全、方便地從發信者傳送到收信者。電信之所以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領域,是因為其有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在電信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四大資源的約束,即空間資源(衛星軌道等)、頻率資源、交換系統資源(如號碼)、通信體系與標準(包括協議和信令)。目前通信技術的發展成果就是向這些資源進行挑戰的結果,在這種挑戰中通信將變得更快捷、更廣泛、更規模、更經濟。
  計算機起源於人類對大規模計算的需求。人類計算工具的出現也幾乎與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最早的計算(計數)需求來自原始部落對食物的分配,最早的計算工具可能就是人類的手指,這也是十進制數産生的原因。隨著人類生産力的提高,手指不夠用了,因此出現了用石頭、樹枝和貝殼進行計數;以後又出現了結繩和刻畫的計數方法,從而出現了既形象又抽象的數字符號,數字符號的出現可能早于文字的出現。
  私有制的出現加速了人類對計算方法的研究,如古埃及誕生了最早的幾何學,它産生於尼羅河每年氾濫之后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的需要。中國古代對計算工具的貢獻是算盤,它一直沿用到計算機廣泛使用的今天,並對計算機發展初期的輸入方式産生過影響。而在古代西方,由於較早地引入阿拉伯數字,計算工具一直是紙和筆,落後於中國。到了資本主義階段,由於大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在西方國家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並出現了手搖機械式的計算器和計算尺這樣的計算工具。例如,在美國1930年的人口統計中就使用了靠鑿孔卡片輸入的統計專用機械式計算工具。但這些工具仍沒能使人類從複雜計算和大規模的簡單統計工作中得到解放。
  對現代電子計算機真正有貢獻的是二進制代數(布爾代數)的研究,儘管中國周朝就有了二進制的概念,但由於當時僅用於對自然的哲學解釋和占卜,並沒有形成一門數學。計算機的出現使得以二進制的比特流存儲和傳輸各類信息成為可能。實際上,對於語聲的數字化研究要早于計算機理論的研究,1937年,法國數學家A.H.Reeves(裏夫斯)就提出了脈衝編碼調製(PCM)理論方法,但直到六十年代這項理論才開始實用化,這主要歸功於微電子工業的進步和集成電路的出現。語聲的數字化還導致了PCM數字傳輸系統的開發和數字程序控制交換機(簡稱程控交換機)的出現。
  在二進制代數的基礎上,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在二次大戰期間提出了數字電子計算機的系統構思。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在美國誕生。1950年在美國生産了第一台實用的電子計算機UNICI,其後又被用於美國人口統計。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大型科學計算,也是人類發明計算機的初衷。但人們很快發現它還可以應用於各種管理工作。這些應用的需求反過來促進了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外部設備的研究。
  計算機存儲設備的進步和數據庫技術,使計算機在信息存儲和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代替了大量煩瑣的程序化的腦力(計算與判斷)工作。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普遍應用歸功於基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微型計算機的出現。單片機和微機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使得工作機的操作程序化,具有了“智慧”和“柔性”,進一步提高了生産效率,不但解放了機器操作人員,更解放了産品設計人員的勞動生産力。從發達國家的統計數字看,電子計算機在科學計算中的應用僅佔大約8%,幾乎都用於生産、管理和信息處理。
  一個完整的信息網絡,除了要有先進的通信網平臺以外,還要有大量的應用信息系統用以産生、存儲和提供各類信息。信息網絡的出現産生了兩大作用,首先它像機器擴大人的體力一樣,擴大了人的分析能力;其次,它可以將個體的力量相互結合,創造出整體性的智慧和統一行動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形態的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又認識了一種新的資源,這就是信息。利用這種資源,人們開發出一些新的勞動工具——智慧化的計算機工具體系。這種工具的特點是既不需要人力來驅動,也不需要人來操縱。因此,社會勞動生産力將産生新的飛躍,人類社會也將因此而進入到一種新的社會形態——信息化社會。通過對計算機發展歷程的了解,不難看出,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是以二進制的數碼形式被計算機存儲、由信息網絡來傳送的。因此可以認為,數字經濟形態在經濟機制和理論背景上,與網絡經濟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它只不過是將信息資源要素與網絡工具體系的結合起來加以定義的另外一種表達形式而已。

  4.結束語
  文明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從工業革命利用動力工具替代人類的體力勞動,到信息革命利用智慧工具替代人類的腦力勞動,文化也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於是我們看到,年輕人不再情願細細品味那蘊藏于京劇等文明化石中的文化韻律,傳統文化顯得曲高和寡。
  高科技給人類文明所帶來的衝擊源源不止一個知識産權保護的問題。例如,背起書包上學堂的傳統受教育方式是否會因為網上學校的蓬勃發展而消失?正當一些人充滿信心地聲稱:“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會為教育帶來一場革命”的時候,另一些人卻堅持認為,網上並非教育的正規途徑,這是因為,教育的職能不只是傳遞知識,它還包括了忍耐、集體觀念、適應能力以及體能等德育和素質教育。
  如今,高科技使我可以用攝像機記錄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每當重播其中的鏡頭,全家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時間長了,當我麻木地瀏覽著攝像中的內容時,內心總不免有些惆悵,因為我感到自己不知不覺地成了高科技的奴隸。於是,我開始懷念那些用相機拍攝的照片,因為靜態的照片可以勾起我無數動態的思緒;我更加懷舊那些黑白照片,因為黑白相片使我有五彩繽紛的憧憬。於是我懂得了為什麼攝影家要用黑白膠卷拍照,我更懂得了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不同。因此,我想,科學技術與文化的結合應該是使文化更具文化特色,使文化插上科學的翅膀。科學技術,請你在替代人類腦力勞動的同時,不要使我們失去思想。


責編:青葉
 共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