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鄭保衛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傳統報刊從容應對互聯網 與狼共舞

作者:鄭保衛


  (2)長期積累的信息資源優勢
    大多數報刊經過長期經營,都積累了大量的新聞及各類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將有助於今後信息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許多報刊都建立了信息資料庫,向社會,包括向網絡機構提供自己舊有的和最新的信息,而這是一般新的網絡機構一時所難以具備的。
    (3)及時開發的深度報道優勢
    人們需要新聞,不只是需要了解有關事件發生狀態、過程和結果的信息,還需要了解有關這一時間發生的背景、原因及未來趨勢的信息。這方面報刊在同廣播、電視的競爭中便已注意到,並做了很大努力,及時開發了大量解釋性、調查性、分析性和評述性的深度報道,受到了讀者的歡迎。這方面,相對互聯網來説,報刊同樣具有優勢。
    (4)逐年積累的財力、物力資源優勢
    許多報刊抓住近幾十年社會正步入信息時代的有利時機,更新觀念,轉變機制,大力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我國為例,今年收入超億元,資産達幾億、十幾億元的報社已非罕見,這就為報業的下一步發展,包括同互聯網的競爭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5)得天獨厚的人力資源優勢
    許多報刊在長期的運作過程中,為了事業的發展,不斷招攬人才,逐漸擁有了一批新聞業務和經營管理的骨幹隊伍,這是今後同其他媒體競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障。
    (6)長期形成的讀者情感優勢
    報刊存在了幾百年,在長期的過程中,人類逐步養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線性閱讀習慣,而且這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已經帶有了情感因素和文化色彩。人們讀報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信息,其中還含有情感寄託和文化享受的成分。這些因素具有強大的慣性,不可能輕易消失,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有人預言,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起碼需要一代人的時間。這代人應是從小就摒棄傳統報刊的信息接受方式,而完全依靠網絡取得信息。當然,即使這樣,也很難保證達到這一結果,因為還有其他諸多因素的制約。
    除此以外,報刊原先所具有的便於攜帶、便於閱讀、便於查閱、價格便宜等特點,一時還不可能完全被網絡所替代。傳統報刊依然可以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守住這方面的陣地。

    2.互聯網存在的報刊可以補缺的弱勢

    要想贏得競爭主動權,報刊除了認識自己外,還需了解競爭對手,要認清互聯網的優勢,也要弄清互聯網的劣勢,特別要注意流清互聯網存在哪些報刊可以補缺的弱勢,從而有針對性地尋求發展途徑。
    從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看,我國的網絡傳播還存在以下問題:

    (1)技術複雜,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掌握難度大,使用不便。
    (2)收費高,一般經濟條件尚難接受。
    (3)中文信息不豐富,英文信息又需一定基礎,影響人們使用。
    (4)上網速度慢、服務質量差等因素也影響人們的使用。
    (5)人們的認識程度和使用習慣尚未成熟,很多人仍習慣於報刊傳統的傳播方式、運作方式和服務方式。

    上述幾條,主要是針對目前國內的情況提出的。7月初,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佈的專項調查報告中的一些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佐證。
    該調查中,“當前互連網最令人不滿意的”選項中,反映“速度太慢的佔49.3%;“收費太貴”的佔36.8%;“中文信息不夠豐富”的佔9.1%;“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使用不便”的佔1.6%;“服務質量不好”的佔1.6%。
    既然互聯網還存在這麼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上網絡傳播中不時出現的“信息垃圾”(傳聞、流言、誹謗、造假、“黃毒”等)、病毒干擾、“黑客”,和“信息安全”等問題,勢必會影響到互聯網發展的進程和提高的程度。因此,報刊完全可以利用當前互聯網尚處在發展初期,許多方面還不完善的時候,準互聯網做不到、做不好、不願做和顧不上做的方面去開拓發展道路、擴大生存空間。其中,重點是要考慮如何抓住那些尚未上網者,吸引那些對網上傳播不滿足者,留住那些多年來始終鍾情于自己的老讀者,要努力用更好的傳播方式,更低的消費價格,更優的服務質量,去爭取更多的讀者。

    相融相通  共榮同歸

    我們説傳統報刊要揚長避短,積極尋求發展,特別是要抓住互聯網的弱勢發展自己,這不是説要報刊墨守陳規,更不是説要報刊去阻攔互聯網的發展,而是希望報刊能從讀者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傳播環境的現狀出發,從自身現有的條件出發,探尋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業內一些學者認為,在我國,目前報業仍處在發展旺期。這個判斷一方來自對報業市場的客觀分析,一方面也包括對互聯網發展狀況的冷靜觀察。我國的互聯網建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要達到發達國家那樣的水平,還需相當一段時間。這裡面既有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也有國民素質和整個國家的整體實力的制約。因此,在可預見的幾十年內,包括報刊在內的傳統媒體的確還存在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還要看到,報刊要求的新的發展,還應當主動吸收和利用網絡的某些長處,特別是要注意借鑒互聯網所提供的各種技術手段,以增強自己的生存力和競爭力。實際上,報刊與互聯網完全可以相融相通,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共同繁榮與發展。
    傳統報刊在利用網絡技術改造和發展自己的傳播手段、傳播不妨事方面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1.利用網絡技術,建立電腦新聞采編系統,實現無紙化作業。
    自80年代以來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裏,我國已有數百加報刊建立了這樣的電腦系統,大大改善了工作條件,方便了業務工作,促進了報紙業務管理的自動化和科學化。
    2.利用網絡技術,建立新聞信息數據庫,實現更大範圍的新聞信息資源共享。
    近年來,一些報刊已開始實驗建立交換型的網絡系統,聯通廣域網,以實現異地信息資源共享。在這種系統裏,上網報社可以從網上下載文稿、圖片,擴大信息交流。最近,由人民日報社提議,全國有幾十家省級報社正在協商規劃,準備建立“全國報刊資料數據交換處理系統”。這一系統建立後,上網報社可以從網上讀取全國主要報刊的頭版目錄。
    3.利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為新聞采編提供方便條件。
    報社記者、編輯可以利用互聯網搜尋新聞來源,擷取背景材料,進行信息諮詢和網上異地採訪,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與形式。
    4.利用網絡技術,辦電子報,出網絡版,設互聯網站,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全國已有百餘家報紙辦起了電子報。這種在網上閱讀的“報”,時效快,信息量大,傳播效果好,開始受到網民歡迎。現有的電子報中,有的只是出版與母報完全相同的電子版,或是改編後的電子版。有的則是設立獨立的互聯網網站,出版不同於母報的網絡版。這些都屬於非紙質的“報紙”。如今,在美國已出現的一種液晶“電子平板報紙”很被看好,人們預測它可能會成為一種最理想的非紙質“報紙”。
    5.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多媒體的地區性信息平臺,發佈文字、圖片、印象等多種形式的信息。
    6.與其他專門的網絡機構,共同經營專業性的信息服務網。
    綜上所述,網絡技術完全可以為傳統報刊所利用。在網絡時代,報刊依然可以獲得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反過來,傳統報刊也有利於互聯網的發展。新聞傳播可以擴大互聯網的影響,使它也成為影響人類與社會的重要傳媒。兩者之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依然可以互為依存,相融相通,共榮同在。
    應當指出的是,作為信息傳媒,互聯網具有涵蓋所有傳統媒介(包括報刊、廣播、電視)功能特徵的優勢,這使得它在未來可能會使新聞傳媒的手段和形式逐步融通歸一,發展成為一種最稱心的新的傳播媒體。這種傳播媒體融圖、文、聲、影、動畫于一體,真正實現多功能的多媒體傳播,而且完全以受眾(確切地説,應為使用者)為中心,實行雙向交互的傳播方式。它將使人類更加快捷、方便、高效地傳播和收受新聞信息,盡情享受科技和社會文明的豐碩成果。
    總之,網絡技術、衛星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是21世紀傳播媒體必須採用的先進技術,傳統報刊只有在充分利用這些技術的過程中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而最終的結果將實現多媒體化的融通歸一。

    


責編:邢立雙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