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網站的“平面設計”,即單一頁面的設計中,則應將實用性與審美性結合起來。實用性,既指網頁內容易於閱讀,又指編輯意圖能得到充分表達。在表達編輯意圖方面,“最像報紙”的“新華網”的設計,大膽借鑒報紙的手法,充分地運用“版面語言”,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審美性則表現為文字、色彩、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運用後産生的綜合美感。這種美感不僅能更好地烘托內容,也在潛移默化中製造著網站的親和力。
網絡新聞的內容組織,又可分為三個層面:挖掘各種新聞或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絡——基本層面;策劃新聞選題或專題——中間層面;構造整個新聞網站或頻道的內容框架——宏觀層面。
基本層面的內容組織通常是利用“超鏈結”方式,對“關鍵詞”或新聞背景、有關知識、相關新聞等加以補充,以延伸報道。這裡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服務意識,但是,既然是服務,就應該作為一種承諾來執行,即每一個鏈結都應該是負責的、有用的。如果只是為了“下劃線”而“下劃線”,其結果可想而知。由系統自動生成的相關新聞中,也應該加以人工干預,保證其真正的“相關性”。
與之相應的,也有形式組織的問題。現在的超鏈結,基本上都在一個新的頁面中打開,這很容易使人們脫離原定的閱讀軌道。如果技術上可行的話,通常可以將超鏈結的目標在同一個頁面中的不同位置打開,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間層面的內容組織選題或專題的組織,是變被動為主動,提高新聞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的新聞網站,還是以“粘貼型”、“編輯型”為主。從選題策劃及採訪報道方面看,新聞網站還是不成熟的。這裡面,有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從長遠看,網絡的原創新聞必然會加強。因此,網絡也會像傳統媒體一樣,越來越重視選題策劃的重要性,並以強有力的採訪力量來實施選題。
從專題上看,一般新聞網站或頻道在重大新聞事件上是很容易達成共識的,各家也都會推出自己的新聞專題。在這種情況下,專題的競爭,常常不是題材上的競爭,而是組織方式的競爭,特別是在欄目的設計上。一些細微的差距,可以體現出不同網站的功力。例如,同是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的專題,面對一般網站的籠統的“各方反應”欄目,新華網推出了“經濟衝擊”,使欄目的指向性更強,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專題也往往是多媒體內容比拼的時候。但是,目前我國新聞網站的多媒體新聞開發並不好。人們對多媒體的理解,片面停留在音頻、視頻上,但這些素材本身的採集卻是較為困難的,也就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事實上,圖片、Flash動畫、各種圖表(特別是與Flash技術結合的圖表),更容易體現一個網站對新聞事件的理解,也更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強調自己的個性。國外的新聞網站,在這方面有很多實例值得我們借鑒。
現在新聞網站的專題多是被動的,往往是由外界(例如突發新聞事件)所決定的,這也就容易産生彼此雷同的現象。如果能有一些策劃的獨家專題,類似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兩極之旅”等,將會形成更大的影響力。當然,這樣策劃的活動,要考慮到投入産出比,以及與傳統媒體的合作。
宏觀層面的內容組織宏觀層面的內容規劃,是對網站的受眾資源、網站自身資源等綜合認識後的産物。它包括網站新聞的讀者定位、網站新聞的欄目規劃、網站的特色制定等多個方面。
從讀者定位看,網站不僅要考慮讀者的相關統計數據特徵,例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還要盡可能考慮讀者的心理與行為特徵。目前網民在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指標上,有較大的趨同性,因此,要進行市場細分,就應該結合網民的心理與行為特徵指標,來作出更為準確的定位。
從欄目規劃看,除了要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外,還要充分發揮網站自身的優勢,在全面均衡的欄目設計中,突出幾個重點欄目,成為品牌建設的突破口。例如,“強國論壇”是“人民網”的強勢之一,也就成為“人民網”的重點建設項目。“新華網”的一大優勢是圖片資源,因此,在欄目設置時,它就向圖片新聞欄目做了傾斜。而“千龍新聞網”的Flash小組力量較強,發展Flash新聞,甚至非新聞的Flash作品,也就成為“千龍”建設新聞品牌的一個重要手段。
欄目的規劃,另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是欄目的“包裝”。單調沉悶的欄目面孔,很容易淹沒高質量的新聞。
四、 解讀新聞在信息短缺的時代,人們的要求只是要獲得信息。
但是,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人們的要求是要得到有用的信息,得到"關於信息的信息"。
“關於信息的信息”在網絡中可以有兩種含義,一指在哪能得到某個信息,這個工作通常可以使用某些工具搜索引擎、數據庫等來完成;二是指對於當前信息的分析與解釋,我們這裡所説的“解讀新聞”,無疑指的是這一含義。
信息時代的媒體競爭,在很大意義上不僅僅是新聞題材的競爭,而是新聞挖掘方式與深度的競爭。我們不僅要告訴人們發生了些什麼,還要告訴人們它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與那件事之間有什麼聯絡。正像鳳凰衛視評論員阮次山所説,許多看來不相關的事,其實背後都是有關聯的。媒體要做的,不是讓讀者自己去費力地尋找那些聯絡,因為對他們來説,信息消費只是業餘生活中一部分,他們不可能全天候地跟蹤世界的發展與變化,並且還能對這些變化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樣一種跟蹤與解讀的工作,應該是由媒體來完成的。目前一些正在崛起的媒體,也正是在“解讀新聞”上動了腦筋、下了功夫。
對於目前的中國網絡新聞來説,“解讀新聞”這個層次,亟待開發。誰能在這一層面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籌,誰就能在下一輪的新聞競爭中佔據有利地形。
在網絡新聞中,實現解讀新聞的途徑,主要體現在下列方面。 在新聞中解讀新聞 記者在寫稿時,就要對新聞事實或社會現象做出儘量深刻的剖析。對新聞本身缺乏認識的人,往往只能在文字上出些花活,套用那句老話便是“米不夠水來湊”,熬出一鍋粥,有時甚至只能算一碗米湯。對於信息饑荒時代的人們來説,它也許還能解解渴,但是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説,就毫無營養可言了。這種“寫”新聞而不是認識新聞、讀解新聞的方式往往造成了一種浮誇的文風,同時又使記者的採訪作風大打折扣。這方面,“像貧下中農一樣辛苦”的美國記者也許是我們的榜樣。他們即使是在報道中國防治麻瘋病的成就時,也不忘來句諸如“麻瘋病是一種細菌引起的疾病,患者病變部位皮膚失去知覺,嚴重時可能喪失手指、鼻子等身體突出部位,有傳染性,但傳染性不強”的解釋。而國內的媒體上,則到處是“北京 大學教授經歷十年刻苦鑽研,使用側偏系統平均方法取代雷諾平均方法,得出了湍流通用物理方程……”一類的瀟灑詞句。
如果記者編輯甚至不能對最基本的知識做出解釋的話,又怎麼能對一個新聞事實做出深刻的分析呢?因此,所謂深度報道,不一定在於題材多麼驚世駭俗,而往往在於對平常的事實,能認真地加以解釋與分析,能釋疑解惑。而要具備“解讀新聞”的能力,專業知識的儲備是必須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專業類的媒體,往往能做出更有力量的報道。現在很多網絡媒體在談原創性,談獨家。其實,如果能把許多普通的新聞報道“粗菜細做”,那麼,就會形成自己的原創性。
與"在新聞中解讀新聞"相對的另一種手段,是用超鏈結的方式來補充説明新聞。但是,從解讀新聞的角度看,依靠新聞之外的東西來解讀新聞並不是一種很理想的方式,它更多地會把解讀的任務推給讀者。這也許正是網絡媒體必須重視"解讀新聞"的原因之一。
專家評述新聞專家評述是跳出新聞來解讀新聞。與在新聞中的解讀不同的是,專家的解讀,可以有更開闊的視野,有更多的理論支持,也可以顯得更加公允。鳳凰衛視的評論員制度,已經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這種示範更多地不是個別的評論員的水平或魅力,而是它所展示的“解讀新聞”的境界與其中蘊含的潛能。
事實上,一些網站也在仿傚鳳凰衛視,例如,FM365的簽約評論員欄目,網易的專家點評新聞欄目。但看來,它們的效果並不理想。其原因,有形式上的偏差,也有制度上的缺陷。從形式上看,網易的“專家點評”採用的是專家評選每週幾大新聞加上與網友的互動對話的方式。但是,每週專家推薦幾大新聞是否真正有意義呢?它實際上是對過去新聞的一種“追認”,而網民早已根據各自的愛好讀過了新聞,專家的排行榜,不會對人們對新聞的價值取向産生實質性影響。而專家與網民的交流,由於聊天室裏亂烘烘的氣氛,而顯得熱鬧有餘,成果不足。互動性當然是網絡的最大優勢之一,但是互動性應該以效果為目標,而不能作為一種點綴元素加以濫用。從解讀新聞的角度看,一家之言可能效率更高。FM365的“簽約評論員”欄目的缺點則在於,這些評論員不能保證每一篇文章都是從大眾的視角去尋找話題的。作者們不是對每天所發生的事情進行點評,而往往是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進行評價。從文風上,它們很多地是哲學式的思考,而不是對時政事件的解讀。這帶來的後果,必然使其讀者面受到局限。從制度上看,目前網站都是採用的業餘的專家隊伍。這就使這一工作的連貫性受到影響。而鳳凰衛視式的制度,可基本保證評論員把精力都放在這項工作上,他們每天事先都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專家有足夠準備的、針對性很強的點評,才能真正起到解讀新聞的作用。
當然,除了專職的評論員隊伍外,高質量的業餘專家隊伍也是必要的。這些專家更具備某些專業方面的權威性,可以在某些特定內容上發揮自己的點評作用。
網友討論新聞網友對於新聞事件的討論,是一種自髮式的、群言式的解讀新聞的方式。從自發性看,網友討論的話題,必然是他們內在的興趣的體現,因此,網友討論的話題也會給做網絡新聞的人建立起一個風向標。從群言性看,網友的討論,並不完全公平理性,也不全是個體意見的表達。在此其中,“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也許是不可忽視的,“沉默的螺旋”的力量、集體無意識的控制,也都會或多或少發生作用。因此,網民的解讀是在某種力量所影響下的集體解讀,它的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而網民由此受到的影響也會更加深刻。
專家的評點與網民的討論各有各的適應場合,不能互相代替。專家點評的任務,是保持人們對社會環境的連貫的印象,它應該是經常的、持續的,雖然在某些重要事件時,這種點評的力量應該更加加強。專家點評相對來説應該更客觀,它更多的是情況的綜合與分析,而不是個人的感情抒發。而網民的討論,則往往是爆發在某些特定時刻的産物,它更多的是表達與宣泄,感性色彩比理性色彩更濃。專家點評可給網民討論提供更宏觀的背景,帶有一定的權威性;而網民的討論則是專家點評的一個參照,並可加強或削弱專家的權威性。如果網站能在合適的時候採用合適的方式,就會達到滿意的效果。
現在很多網站是把專家的解讀與網友的解讀攪在一起的,例如網易式的專家與網友的聊天。這樣做的結果是,專家不能顯出自己的高明,網民也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最好把這兩種方式區分開來。
以上關於網絡新聞層次的分類及各個層次的界定,也許會隨著網絡新聞的實踐而變化。但是,層次化的思維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手段和策略,應對不同的工作對象和階段,使網絡新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