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方漢奇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二十世紀的中國新聞傳播事業

作者:方漢奇


    四、 和各時期的社會經濟輔車相依同步發展。

  過去一百年來,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經營管理,是和各時期的社會經濟緊密聯絡,同步發展的。

  世紀初的一段時期,各資産階級政黨各派軍閥政客和各地方實力派主辦的報紙,這些報紙大多有公款支持,旨在為各自所屬的小集團的利益服務,不計盈虧,不注意經營管理。比較重視經營管理的是一些老牌的商業報紙,但受當時經濟衰敝的影響,經營的效果並不理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稍後的一段時期,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的影響,一些老牌的商業報紙才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的代表是《申》、《新》兩報。《申報》一度銷達15萬份,《新聞報》一度銷達20萬份,是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兩家報紙。《申報》還在上海市中心區自建了五層樓高的館舍,購置了當時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增出了不少附屬刊物,興辦了大量社會文化事業,使《申報》的業務進入了她的鼎盛時期,報社的聲望和影響空前提高。在《申報》的帶動下,狄楚青在上海辦的《時報》,邵飄萍在北京辦的《京報》,胡政之等在天津辦的《大公報》,也都在經營管理上有所創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在當時新聞出版事業最發達的城市上海,還出現了由史量才投資的包括《申報》、《新聞報》和天津《庸報》在內的報業集團;和由張竹平&&的,包括《時事新報》、《大陸報》、《大晚報》和申時電訊社在內的“四社”集團。這一段時期,是舊中國的民營報紙經營成績卓著,和經濟效益最好的一段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報紙的經營管理問題,曾經引起過主管部門的重視。為了解決全國公營和民營報紙的經營虧損問題,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曾經召開過一個全國報紙經理會議,通過了一個《關於報紙經營的決議》,規定全國報紙都必須實行“企業化”的經營方針。

  “一五”以後,全國的經濟納入計劃經濟的軌道,報紙的經營管理也按計劃經濟的模式運作。經費按主管部門核定的預算,逐月或逐季撥付,統由國庫開支。量入為出,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開革開放以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執行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國策,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路線,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按照馬克思早就提出的新聞媒體既有上層建築的性質,同時也有經濟基礎的性質的觀點,新聞傳播事業正被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實行企業化。使新聞媒體既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也是一個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隨著觀念上的變化,在新聞傳播行業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品種,多特色的媒體結構。以報紙為例,既有日報,也有早報、午報、晚報;既有各級黨和政府部門的機關報,也有行業報、專業報、都市報、農村報,和經濟、法制、科教文衛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報紙。力圖全面的滿足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受眾們的需要。   

  由於實行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空前繁榮,營銷兩旺。廣告的需求大增。從1979年起,各種媒體紛紛刊播廣告。當年各新聞媒體的廣告收入即達1500萬元。此後,逐年遞增。1980年為1.1個億,1990年為25億,1998年為259億。(8)進入2000年後,發展更快,僅前6個月就達282個億。(9)廣告的收入使媒體的經濟效益逐年遞增,截止1999年,全國已經有33家報紙的廣告收入過億元,其中收入最高的,年廣告收入近10個億。(10)電視臺由於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電視受眾,廣告的收入增加得更快,僅中央電視臺一個臺1997年的廣告收入即達42個億。豐厚的廣告收入和多种經營的收入,使各種新聞媒體的經濟實力倍增。不少媒體逐年減少來自國庫的撥款,不少媒體已經完全實現經費自給,使新聞事業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

  為了發揮群體的優勢,加強新聞傳播媒體的現代化經營,1996年起,還出現了全國第一個報業集團。截止2000年10月中旬止,全國已經有了16個報業集團。這種報業集團不同於以追逐利潤為唯一目標的資本主義報業集團,而是在産業屬性之外,兼有國家屬性、政治屬性、時代屬性,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報業集團。

  近二十年來的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經營管理的發展,不僅發展了新聞傳播事業自身,也使得由多種新聞傳播媒體組成的新聞信息産業,成為中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新聞工作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越來越提高。

  二十世紀的最初幾年,全國新聞工作者只有區區幾百人。經過民國初年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三個階段近五十年的發展,全國新聞工作者的總數,增加到了幾千人。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民新聞事業的建立,新聞工作者隊伍也迅速擴大。但直到60年代初,全國新聞工作者的總數也還只有1萬人左右。(11)

  新聞工作者隊伍的迅速擴大,是改革開放以來近二十年間的事。隨著這一時期新聞傳播事業的全面發展,新聞工作者的人數急劇增加。1985年陡增到103223人。(12)到1999年,全國新聞工作者的人數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5萬人。(13)是建國初期的55倍,是本世紀初期的600多倍。

  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文化素質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各方面的素質普遍偏低。當時的情況是“全國社會優秀份子大都醉心科舉,無人肯從事于新聞事業。……各埠訪員,尤鮮高貴。”(14)梁啟超、于右任等人的報刊政論活動,和黃遠生、邵飄萍等人的新聞採訪活動,提高了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但新聞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仍然不高。

  建國以後,強調政治家辦報,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受到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文化素質也有所提高。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新聞工作者的比重,逐年遞增。

  在提高新聞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方面,新聞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的新聞教育起始於二十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到本世紀中頁,曾經先後在50多所大專院校設立新聞系或專業,但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數很少,累計不超過1000人。建國初期,新聞教育有所發展,但進度不大。新聞教育的大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年間的事。1978年全國只有不到10所大學新聞系,在校學生只有五六百人。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截止2000年9月,全國設有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高等學校已超過60所,大學新聞專業點已超過100個。此外,還在高等學校和社科院研究生院設立了新聞傳播學碩士點40個,新聞學和傳播學博士點8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在校的各類學生接近1萬人。充分發揮了新聞人才搖籃的作用。

  與此同時,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截止1999年,除高等學校外,全國還有200家左右新聞研究機構和新聞研究社團,40多家公開發行的新聞專業期刊,累計出版的新聞傳播學專著達2000多種。(15)對新聞人才的培養,和新聞事業的發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新的世紀之交的時刻,回顧過去一百年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的重大。

  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是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同步的。隨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前進,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正面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到下一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中國不僅將發展成為一個經濟上的大國和強國,也將發展成為一個新聞傳播事業的大國和強國。在可以預見的這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將繼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繼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繼續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和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繼續按照為人民服務的方針,和社會主義市埸經濟規律的要求,完成由單一的功能和角色向多種功能和角色的轉變,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道路闊步前進。

  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任重而道遠,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加倍的努力。        
                           (2000 年10月18日于北京林園)

註釋:

  (1) 以上所引數字,統見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2000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 據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字,刊1953年9月29日《人民日報》。
  (3)  見《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485頁,199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版。
  (4)  見1999年年 9月22日《光明日報》所刊《中國記協負責人答本報記者問》。
  (5)(6)見1999年9月16日《中華新聞報》及2000年9月28日《新聞出版報》。
  (7)張靜廬《中國的新聞紙》64頁,1928年上海光華書局出版。
  (8)見1993年11月30日、1995年3月24日《人民日報》,1993年1月21日、1998年11月27日《光明日報》。
  (9)見2000年8月7日《人民政協報》。
  (10)見2000年9月25日《新聞出版報》。
  (11)(13)見1999年9月22日《光明日報》所刊《中國記協負責人答本報記者問》。
  (12)見1986年7月9日《人民日報》。
  (14)雷晉《申報過去之現狀》,刊《最近之五十年》,1922年《申報》出版。
  (15)中國新聞事業五十年成就展組委會:《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刊1999年9月30日《中華新聞報》。

責編:青葉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