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 陳衛星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特邀專家>專家文章  

從法國新電視臺看當代電視的傳播形式

作者:陳衛星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傳播的時代,在社會需求強烈呼喚信息産品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是首先從經濟意義上要求信息傳播業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發生變化,這同時也對社會橫斷面産生影響。從信息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與信息傳播有關的職業、商品、技術和網絡活動的增長要求從業人員作出一種特殊的努力來考慮信息傳播及其組織形式對現代社會的介入,甚至産生對社會制度變化的影響。一種社會的傳播制度本身規定了傳播體制的組織形式,並成為一種研究、分享和解釋的對象。

    在傳播文化工業領域,長期以來在西方存在著兩种經營管理模式,傳統上西歐是以國營為主,美國則是以私營為主。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出現了傳播網絡和私有化的過程。以1984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解體為時間標誌,西方國家的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私有化正在成為歐美國家市場化改革的重音,這意味著文化産業的重心開始由社會移向市場,市場成為主要的調節者。

    就在1984年,法國二戰以後第一個左派政府委託最大的出版工業集團HAVAS研究一個由訂戶來資助的加密電視臺的可行性計劃,在同年的11月4日開播了第一傢俬營電視臺-新電視臺(CANAL PLUS)。當時,法國的輿論界對私營加密電視臺的發展遠景、經營方式和社會效益紛紛表示質疑。甚至有人公開斷言 :“這個電視臺支持不了一年,他們的訂戶絕對超不過50萬戶。”十年後,法國新電視臺成為法國營業額和贏利額最大的電視臺。1993年的營業額達15億美元,其中有2億美元的贏利。到1994年,新電視臺擁有400萬個個人和集體訂戶,還有16萬訂戶是直接通過衛星接受天線進行收視。包括廣告和影視節目的銷售額在內,1994年的營業額達到18億美元,在股市上的市值總量為30多億美元,收視市場滲透周邊西歐國家和非洲國家,通過解碼器、光纖電纜和通訊衛星的國外訂戶總數超過200萬。在當時的西歐收費電視領域,法國新電視臺佔了一半的市場。從訂戶數量到傳播範圍,從節目內容到製作手段,新電視臺通過十年的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電視企業。作為一種媒介産業經營模式,新電視臺的成功在於它緊緊抓住社會的消費需求,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在消費方式和産品製作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家庭電影院

    視聽文化時代是一個文化大眾化、媒介化和民主化的時代,但這並不意味著取消文化財富分配上的等級,這种經濟財富等級上的差異本身證明了文化消費的社會分化現象。新電視臺的訂戶通常是大城市的家庭訂戶,包括各個社會階層,尤其是雙職工家庭。這種中等偏上的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了新電視臺的觀眾往往是新技術産品的消費者,如多媒體網絡,激光音響,鐳射光碟等。換句話説,新電視臺的訂戶是技術文化的消費階層尤其偏重於對形象的消費。

    法國新電視臺市場的兩個支柱性節目是足球和電影。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地,有深厚的電影藝術傳統,法國民眾一直保留著欣賞電影的文化傳統。新電視臺最初與法國政府簽訂的合同規定每年播放320部影片。允許播放已經在電影院上映六到十八個月的影片,而其他電視臺必須在電影上映以後的二到三年才能播放這些影片。到九十年代中期,法國新電視臺每年播放的影片是400部,每部影片的播放次數是六次。如果是外國影片,要播放兩次配字幕的原版。影片範圍包括所有類型的電影,有時通宵舉行專題電影晚會。每天有五分鐘的電影新聞節目。

    電視是能夠把現代家庭組織起來的大眾媒介,是社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在六十年代中期,美國的電視收視率專家們就開始提議電視的個人化問題,當時就有人提出這個趨勢將是未來社會變化的主要標誌。把電視臺辦成家庭電影院是法國新電視臺根據視聽消費的潮流變化率先開闢新市場的成功策略。電視要首先考慮觀眾有多大的自由來觀看電視。對影片的重復播放體現了作為一種服務的電視消費的本質特徵。

    應該看到,今天全世界的電視觀眾仍然在審美習慣上很容易把電視看作小型或家庭電影院,某些創造收視率記錄的電視劇説明了這一點。電視是一種敘事手段,以敘事為主的電視傳播內容塑造了製片人和消費者,發送者和接受者的“傳播”職能,不斷重復和維持了觀眾的特殊心理和欣賞態度。電視傳播電影化的魅力再次證明了圖像文化時代影像的傳播權力,同時也説明了經濟邏輯和象徵邏輯的交叉關係。

    能否在今天的電視節目中創造出民族文化的品牌節目涉及到能否掌握自己的文化發展主導權的問題。在烏拉圭的世界關貿總協定的談判中,視聽文化工業作為服務業的進出口問題一直是歐盟和美國之間討價還價的一個焦點。因為在西歐的視聽文化市場,美國産品佔了70%。按照法國的文化政策,新電視臺每年要從電影製作的預算中拿出一半以上來投資本國電影,通過小屏幕來救大銀幕。當今時代,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自我文化認同是不可能離開電視傳播的,尤其是反映本國歷史文化的敘事作品更是為國家和民族利益提供一種合法性的敘事話語,在這個意義上,電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本身的想象性表述,一種産生民族凝聚力的不可缺少的象徵資源。

    節目與觀眾

    新電視臺既不能像國營電視臺那樣有國家徵收的收看稅作補貼,也不能像私營電視臺那樣因為觀眾沒有收視的技術限制而擁有大量廣告客戶,必須要保證節目的觀賞性來增加訂戶。研究節目與觀眾的關係,不斷推出新形式的節目是新電視臺一個基本的管理內容。每年有百分之一的財政預算作為節目研究經費,以350個訂戶作為固定研究對象,定期收集觀眾對節目的反應。客戶管理部門配備有上百個職員來負責處理訂戶提出的問題。許多觀眾來信表達對節目編排的意見。新電視臺直接通過節目向訂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每月免費寄送一大本節目預告和內容介紹。

    在節目編排方面,法國新電視臺首先進行了技術革新,大量使用多媒體技術,包括動畫製作,影像合成,虛擬現實等等編輯手段。在畫面處理上追求瀑布效果,各種技術手段的交叉性和協作性豐富了節目網絡的概念。從1989年開始,新電視臺就利用通訊衛星上的轉發器來開闢國際市場,並在東歐、南美、非洲等地開辦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新電視臺搶先採用數字化技術。因為要發展訂戶,就必須注重取得他們心理上的信賴,注重訂戶心理效應的積累式收視率。

    在全部的節目構成當中,電影佔44.3%,體育佔8.9%,綜合式電視論壇節目(包括新聞類和專題類)佔8.9%,電視劇佔8.2%,其它如時事新聞、紀錄片和兒童節目等所佔比例都比較少。在節目編排上,新電視臺揚長避短,突出自己的特點 :電影、體育和電視論壇。

    綜合新聞節目“獨此一家”是不需要解碼器就可以收看的重頭節目,這個節目有很強雜耍性和戲劇性,有兩個主持人、一個産品推銷員、一個新聞播報員、至少一個特邀嘉賓和現場聽眾,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節目中間穿插時事新聞、新産品介紹、木偶新聞和化粧提問,節目形式生動活潑,節奏錯落有致,在最大程度上檢驗出特邀嘉賓的應變能力,借此突出這個綜合新聞節目更注重於一種個性的表達,其中有新聞和幽默的混合,展示和對話的交融,採訪和嬉戲的交叉。

    在九十年代初期開辦的星期日電視雜誌節目是第一個討論電視的節目,主持人邀請有關電視節目製作人員談創造體會,分析每週電視上的爆炸新聞和技術事故,對電視臺內部的工作狀態進行掃描。

    新電視臺的新聞雜誌節目也與眾不同,標題為“二十四小時的新聞雜誌”是採訪和評論穿插在一起的新聞追蹤報道。以一個完整的新聞日時間對某一重大新聞進行展示性和調查性報道。這個節目從1989年開辦以來,以紀實性著稱。每星期追蹤一個社會、政治、世俗或體育主題,儘量在一個晝夜的時間連續性中展現信息的完整性。為了達到生動真實的效果,攝製組甚至可以動用七、八台攝影機進行拍攝。

    “大家庭”是綜合性社會新聞論壇。每天中午邀請當事人對一個或幾個社會專題進行討論,每個星期五,這個節目離開演播廳在外地進行現場直播,以強化觀眾和節目的聯絡。在一所學校、一個醫院或一個監獄進行有關醫學、法學、心理學等專題內容時,往往是專家和現場聽眾一起參加討論。

    木偶新聞是對每天發生的重大新聞進行喜劇式模擬,每天出場的政治人物成了政治諷刺的符號。在向來以塑造媒介形象為競選首要策略的西方,這種通過諷刺和誇張手法來産生收視率的節目往往是西方民主的一大標簽,甚至是對政治人物的重新形象定位,使他們感覺到需要校正自己的準星。

    電視與社會

    在現代傳播批評理論中的一個與生俱來的課題是經濟合理性和政治文化合理性的關係。各類電視節目一方面在製造産品和商品,但同其它工業部門不同是在生産意義,意識形態,所以電視成了一個社會性共存的場所。一個作為社會空間的電視空間是一個動力性空間,一個正在嬗變的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空間。這個空間內部還存在著文化和政治意義上的地方/民族/國際之間的張力關係,存在著文化單獨性/意識普遍性之間的張力關係。要適應不同的大眾口味,就要注意考察節目和作為消費者的觀眾之間的關係。電視消費的社會化聯接了大眾媒介文化的變化,連接了國內和國際的電視消費市場。一方面,電視傳播形式本身體現了文化合法性的制度,另一方面,電視傳播本身又有和商品化聚焦的對應關係。

    法國新電視臺通過新的電視傳播形式充分反映了近二十年來電視觀眾的文化狀態的變化。在西歐國家的電視發展史上,電視臺在過去本身是國家公共機構的一部分,是一個制度性的象徵和代言人,它的職能是對觀眾進行引導和教育。而現在,電視和觀眾之間的雙向交流要求一種彼此之間的默契性。電視節目不再僅僅發揮知識功能和教育功能,而被要求能與電視觀眾産生一種個性化的象徵交換和相互作用。這就要求電視傳播構造一個具有通俗性和幽默性的傳播空間,把日常生活和社會百態進行組織化的表現,意在強調一種相互之間的親近性。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合成影像和虛擬空間使得電視傳播變得越來越豐富多采,畫面的碎片性、影像的節奏性推動著電視傳播更加朝著想象而不是紀實(甚至在處理上把紀實變成想象)的方向發展。

    在新的電視傳播的模式中,針對專門受眾的專題臺大量涌現,體現出整體意義上的電視觀眾正在發生分化,電視觀眾成為個性的而不是集體性的集合。技術上更加成熟的視聽手段把電視的娛樂性和遊戲性嫁接在一起,不然難以想象,為了再現一場足球比賽的氣氛,法國新電視臺可以出動二十台攝影機進行拍攝。

    法國新電視臺在市場上的成功説明它恰好適合了西方消費社會的心理感應節奏,正是這種社會的文化心理的變化通過新的電視傳播形式創造出新的電視消費模式。


責編:邢立雙
 共1頁  第1頁 


[專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