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不斷加快國際交流的步伐,積極發展與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培養國際化的新聞傳播人才。近年來,我院國際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較大拓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一、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擴大學術影響力
近年來,新聞學院多次成功舉辦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學院主辦的“世界新聞傳播1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世界新傳播新技術發展及其影響”國際研討會、與國際傳播學會合辦的“WTO與中國新聞傳媒業發展”等,邀集許多境外新聞傳播學者來學院講學,促進了國內外新聞傳播學術領域的交流和互動。
2001年8月,由我院與多家國際影視研究機構聯合主辦的“中美影視教育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多家教學科研機構的美國影視教育代表團與我國影視教育界知名學者共同研討影視發展新趨勢和影視教育新課題。
2002年7月,我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傳播協會(ICA)聯合舉辦“WTO背景下的中國傳播業2002年研討會”(The Future of Communication in China after Entry into WTO)。ICA會長、亞拉巴馬大學教授詹寧斯•布萊恩特(Jennings Bryant)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30多名傳播學者與國內百餘名新聞傳播學者相聚在我院,就中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二、面向學科研究前沿,邀請境外著名學者來訪
為拓展我院學術研究視野,學院聘請了多名國外新聞傳播領域的知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並經常邀請在新聞傳播研究領域享有盛名的境外專家學者來院訪問和講學,以使我院師生能夠更敏銳、準確地把握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方向。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在境外享有了較高學術聲望,許多國外和港澳臺的新聞院校代表團來院參觀交流。我院與境外一些新聞院校和科研機構達成了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建立了教學研究合作項目。
2002年6月,我院邀請英國城市大學新聞系主任、英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羅德•艾倫(Rod Allen)教授來校,發表了題為“英國廣播電視業改革”的演講。
2005年5月,我院邀請普裏策新聞獎獲得者、水門事件報道者之一、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著名欄目《新聞一小時》(NewsHour)的公共事務與時事政治評論員海恩斯•約翰遜(Haynes Johnson)先生來校,發表了題為 “美國媒體的優點與弱點”、“政治與媒體”、“焦慮的時代:從麥卡錫主義到恐怖主義”的系列演講,並與新聞學院部分教師進行了多場主題討論會。
2005年6月,普利策獎評審委員會秘書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西格•吉斯勒(Sig Gissler)先生應邀來院,與我院部分教師及學生座談。吉斯勒教授介紹了哥大新聞學院教學理念、普利策獎的歷史淵源與評獎標準,並與師生進行了愉快的交流。
2005年3月,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國際項目部主任弗雷德里克•克羅普教授(Frederick Cropp)訪問我院,與我院討論了未來合作的前景,並就互派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等事宜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三、發展國際合作項目,建立國際學術交流長效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與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東京大學社會情報學所(新聞研究所)、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等十幾所世界知名大學新聞院係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關係。我院與我國新聞出版總署、英國STIRLING大學、英國文化交流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出版專業研究生班項目以及與日本電通公司的“中日廣告教育交流”項目,培訓了大量學生,並派出25名教師出國訪學和開展合作研究。
2005年2月,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海外學習項目”的10名學生來到中國,與我院30名2004級研究生開展了為期一學期的學習交流活動,兩國學生在課堂中相互了解,相互學習,並在北卡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趙心樹教授及其助理賴立裏博士、我院鐘新副教授的共同指導下完成了兩個調查項目——“北京奧運會英語傳播環境調查”和“中國人眼中的美國形象調查”。中美同學在2005年5月17日以研討會的形式向北京奧組委正式彙報了北京英語傳播環境的調查結果,《新京報》、《競報》、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等媒體以較大的篇幅報道了同學們的發現和建議。2005年6月3日,中美同學又在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了“美國形象調查成果發佈會”。
建立面向世界學科發展前沿,更加國際化的、開放的新聞學院是我院國際合作交流工作的目標。隨著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不斷推進,我院國際合作交流工作必將邁上新的臺階。
責編:羅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