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肢體語言的魅力舞臺
舞蹈創作的品質與境界
【追蹤追蹤追蹤】有人認為:舞蹈界從業人員的整體知識結構不夠完整,它影響舞蹈創作的品質和境界。而舞蹈創作存在六大難以處理的關係:文學性與舞蹈性的關係,人物性格與舞蹈語匯的關係,舞蹈戲劇性、表現性呈現當中模糊與清晰的關係,舞臺綜合視聽與美學上和諧要求的關係,戲劇結構發展的節奏感與整體風格如何形成的關係,舞臺上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的關係。請問幾位嘉賓怎麼看? 【欄目主創:白志群】你説的是所有藝術作品創作的共性問題,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會遇到這些問題和很好的處理這些關係問題。希望你以後多關注,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特邀嘉賓:羅 斌】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這是共性的東西,不光是舞蹈的問題。比如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提高這是確實的,因為以往我們的舞蹈教育,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存在單純技術教育的走向,很注重技術教育的發展,但是對前面提到過的舞蹈的綜合藝術不夠,剛才我們在討論中已經發現某些演員只知道在排練場裏花功夫,在舞蹈呈現方面花功夫,但是他並沒有想到他背後許多該做的做不到的時候,他的功夫也花不到地方,因為他自己頭腦相對空洞或者簡單,他對肢體的認識也很難達到一個非常極致的層面,僅僅是在他現有的層面裏面發揮到80%—90%,因為他無法認識非常深刻的舞蹈這種人體藝術的深含的人類精神的東西,他體會不到,他更多的僅僅是把某些動作表演在舞臺上,而不是在動作中生活,用動作的思維觀念去生活,這個對一個舞者裏説可能僅僅是一個匠人,而不可能把自己培養成舞蹈大師。
【蓿苜花】曾有位舞蹈編導説,“我對很多所謂的民族民間舞蹈抱著一種懷疑態度,我看到了很多‘轉基因’舞蹈——張冠李戴地處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風俗習慣。我看見少數民族舞蹈正在作為一種花邊存在著;舞蹈界像“蘇丹紅”一樣的毒品大量存在”。幾位嘉賓對此觀點怎麼看? 【特邀嘉賓:潘志濤】我想這個問題是存在的,甚至不僅是舞蹈,可能其他的各個方面的關於繼承和發展的問題這樣的一種品種的藝術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舞蹈看起來比較直接一點,你馬上就看到了張冠李戴,或者類似于“蘇丹紅”這樣的東西,我們是要不斷去改善它,我的看法是但凡有人去利用或者説去根據自己的看法去做這個民族民間的東西,他關注了,他喜歡了,甚至想在這個當中有自己的一個看法,這都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他不是存心的損害它糟踐它,實際上新的傳統的産生是在這樣大量的參與活動當中而産生出來的。傳統不是説由上帝來註定了,也不是某個人規定了遊戲規則以後就存在了,是在不斷的歷史演進和人民不斷逐漸參與而存在下來的傳統,而這些傳統是被大家認可的,經過時間驗證後存在下來的,這些好的東西是甚至是在壞的當中産生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斷然拒絕一種做的不好的東西,甚至很壞的東西,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但是要鼓勵大家參與,如果縮手縮腳到不一定是一種好的保護和一種好傳承。
【美猴王66】街舞最早起源於美國紐約,是霹靂舞和爵士舞發展到當今年代的産物,不知近幾年街舞為什麼廣泛流行? 【特邀嘉賓:潘志濤】我認為街舞是目前都市文化的一個獨立部分,是獨立文化的一個民間舞蹈,這樣一個民間舞蹈使青少年有它在舞蹈上頭的一個宣泄和表現,我曾經有一個小朋友,他就是一個街舞的熱衷者,我到北大去做舞蹈講座的時候,北大的老師就要求我講一講街舞的問題,我因為不太懂街舞,我就請這個小朋友跟我一起去講,我講我的中國民間舞,他講它的街舞,當然我們兩個都獲得了他們的歡迎,他們也歡迎聽聽中國民族民間舞的來龍去脈,他們也非常關注街舞的來龍去脈和它時尚的原因。我覺得街舞是應該更能夠發展的這麼樣的一個活動,因為它是青少年所喜愛的,而這種喜愛如果説有一種健康的一種引導,有一種比較正常化了的一個一種平臺給他們展現的話,這種形式也應該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舞蹈的活動。
【蝌蚪貝貝~】有人説,中國舞蹈的總量可以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數量不等於質量,技術創新未必能導致藝術創新,中國舞蹈界應該提倡“艱苦奮鬥”,反對“鋪張浪費”。幾位嘉賓怎麼看? 【特邀嘉賓:潘志濤】所謂的鋪張浪費好象不夠準確的對待舞蹈所産生的問題,舞蹈不是參加的人多了,而是參加的人少了,僅僅剛剛開始而已,舞蹈現在這個規模看起來進步很大,可是對於中華民族13億現實來説,他參加的不是多了,據我所知,美國揚柏瀚大學每天從事的舞蹈的人是7千人,舞蹈剛剛有一個開始怎麼就已經考慮到鋪張浪費的問題了呢?至於説到創作落後在技術滯後這個提法我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這個問題不僅是中國存在,世界的舞蹈的情況也存在,永遠的是好的作品很少很少,真正能打動人的作品,能夠留傳百世的作品應該多是很少很少,但是只有在一定數量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質量,而且像舞蹈這種低成本的藝術活動及因為舞蹈你可以在廣場,可以在街頭,什麼時候都可以從事的情況下,其實不應該馬上就擔憂到它的數量問題。
【toy007】請問潘教授,您看過音樂頻道的《民歌中國》欄目嗎?我國的民間舞蹈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您覺得我們是否應該開辦一個針對民間舞蹈的電視節目? 【特邀嘉賓:潘志濤】我覺得這是太好太好的主意了,要按我的意見來看,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民族民間舞蹈方面的老師,我從年輕的時候從事這項工作一直到現在還在從事這項工作,我熱愛舞蹈完全是從對民族民間舞蹈的了解開始的,我才真正認識到因為有了民族民間舞蹈,才使舞蹈這麼具有魅力,它的不僅僅是一個賞心悅目的品種,不僅僅是一個身心愉悅、自娛自樂的藝術活動,它更多的還包含著對生命、對歷史,對我們傳統,對我們整個的民族文化的一個了解和參與。所以,我覺得如果説對於民族民間的舞蹈的關注,甚至對於民族民間舞蹈的參與,應該比其他的舞蹈的參與和關注更重要的一環。
【追蹤追蹤追蹤】于平説:中國正在向政治民主化過渡,藝術創作的天空空前自由,個性化創作不到極端化程度,不會接到禁令。問題在於,我們的舞蹈創作需要自醒——為什麼我們在自由的天空裏享受創作的自由,卻忘記讓作品回到堅實的大地。幾位嘉賓怎麼看? 【特邀嘉賓:羅 斌】他所謂的“堅實的大地”,實際上就是我前面談到的舞蹈文化,現在更多的是我們的舞蹈編導腦子裏就是動作思維而沒有形象思維,更多的是技術思維而沒有文化思維。這種情況下,只有對動作、技術的研究,缺乏對技術和動作背後的文化含量以及指向意義的研究和探索,基本上做出的動作的堆積是無的放矢是沒有目的性的。如果要是説到動作的指向性和它的含義的時候,當然現在藝術是追求這些東西,但是現在藝術對這些東西的追求也是“有意味的形式”,這是美國著名的美學家貝爾提出來的,所謂形式主義的藝術不存在內涵,只是表向而已,任何一個動作的背後都有它的基本的人文指向,這個人文指向就是所謂的意味,沒有無意味的動作進入到創作中,除非是下意識的,也不能説完全不能進入,從人追求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意識了,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應該説我們很多人只追求形式還沒有追求意味,所以就會看到很多東西純粹動作的連接,而沒有真正的內涵做支撐,這就是所謂的只有空中的自由,沒有真正的大地的支持。 于平老師説的這個是一個非常形象性的比喻,另外一層比喻就是從民族民間舞創作的層面,也存在這樣的一種傾向,就是單純的追求動作,追求動作的合理性和動作與現代舞的契合,但是對於動作來源的追求幾乎是沒有做到位,現在需要他們回到民間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到底是一個東西,和現在文化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就像深入生活一樣,必須重新深入生活,重新找到自己的根,從自己的根長出花朵,那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