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批判 > 電視批判特別策劃——CCTV 優秀電視欄目在線 > 正文

《舞蹈世界》——肢體語言的魅力舞臺

 


普通觀眾如何欣賞舞蹈

  【小新#1】對於舞蹈,我是一個門外漢,不知像我這樣水平的人在欣賞舞蹈時應該注意什麼?也就是説怎樣去欣賞舞蹈?
  【特邀嘉賓:羅 斌】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對舞蹈有所了解,因為舞蹈並不是説只屬於舞者,每個人身上都有舞蹈的基因,只是看你如何把它激勵出來。舞蹈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説,很可能是不大容易了解這門藝術的語言方式,其實就舞蹈藝術語言方式本身的變化來説,有很多階段,以前的舞蹈,我們不是説太遠,古代舞蹈就不必説了,就説我們20世紀以來的舞蹈,至少在現當代中國的舞臺採用的是民間的舞蹈語匯,使這種語匯成為舞臺藝術的人是戴愛蓮和吳曉邦,他們應該是中國舞蹈之母和之父,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舞臺上的舞蹈都是由他們創造出來的,要麼是通過原生民間舞的素材方式經過舞臺的加工産生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那種民族風情舞蹈的,這是戴愛蓮創造;那麼吳曉邦創造的是現代舞,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們看到所謂現代派舞蹈,這是後來的,真正的現代舞應該是吳曉邦時候開始的。民間舞應該是説中國傳統舞蹈的一個基礎,它的基本欣賞方式就是能夠對民間的故有的舞蹈樣式有一個基本了解,你就能夠知道如何欣賞它,每個民族有有自己民族的舞蹈方式,有固定的審美、固定的動作語匯,你要想認識這些東西,至少你應該對那個民族的原生形態有一個概貌式的了解。
  其次,大概要知道舞蹈發展歷史,它怎麼能夠在舞臺上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形態,比如我們剛才説到的戴愛蓮創造的舞臺方式,那麼經過我們專業舞蹈工作者在民間采風的基礎上形成了五六十年代一系列民族民間舞蹈的精品創作,比如説像《走雨》、《打鼓涼傘》等,都是代表了中國舞蹈藝術早期創作的成果,它們都是在民族風格動作語匯基礎之上産生的作品,它有很強的民間性,老百姓怎麼跳,他們基本上就怎麼跳,所區別就是比百姓們跳的雅化了,但是並沒有失掉百姓的精神氣質,所以各個民族的審美都能夠在舞臺上有很明確的展現,那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對風格的一種認同,使你能夠對這種舞蹈有所認識。後來民間舞發展到80年代以後,所謂進入了新時期,一方面是整個社會大的文藝思潮的變化,整個西方的現代文化的進入,我們的舞蹈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更注重舞蹈的本體,就是關於舞蹈肢體語言的探索,以及在肢體語言基礎之上的舞蹈的結構以及舞蹈的表達方式,以及舞蹈基本的動作審美方面的本體性的探索,因為它可能對風格性的追求不是成為唯一,而是更寬廣了,産生了更多動作思維的追求。
  這樣舞蹈以往的風格被改造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更多的從純動作的審美角度去理解現在的舞蹈創作,當然這種所謂的純動作並不是説絕對意義上的,而是相對意義上的動作審美,它可以剔除掉一些屬於非動作本體本身的那些內容,比如説原來的風格性的依據,純粹的去探討動作的邏輯、動作的含義,從很人本的角度去探討這些東西,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使舞蹈産生另外一種風格,也就是現在我們在舞臺上經常看到的,它是一種動作思維前提下産生的舞蹈創作,它可能和以前不大一樣。打一個不是特別恰當的比喻,你在體操和跳水的時候,普通觀眾都有可以觀賞的可能性,因為對於普通觀眾來説,這些競技性的項目都是有具體的量化的標準可以把握的,但是藝術可能是缺乏這樣的指標的,雖然缺乏,但是畢竟還是有一些整體觀點上的變化和動作語匯上的更新,如果以前説看跳水,你看的是技術難度分值,比如難度系數是多少多少,這樣就知道他的難度系數比前面的要高,所以覺得他就比較好。
  但是在舞蹈裏,可能有的動作語匯方式和以前不同,那麼越具有探索性的東西,可能藝術價值就會高一些,因為現在看的就是在這些方面有探索性的東西,就是它的探索性和創新性到底實現到一個什麼程度,這大概是今天的一個標準,當然這並不是説因為有了這個標準就因為去排出風格,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沒有風格,任何東西就沒有辦法區別,像舞蹈這種以動作語言為基本媒介的藝術方式,它最能夠保持各自本身屬性的東西就是風格,或者是動作的審美追求,如果你風格保持不住了,你的審美追求都不存在。

  【蝌蚪貝貝~】休閒類舞蹈文化是什麼?對他們應如何看待?
  【特邀嘉賓:羅 斌】凡是那種不需要專門用它來啟迪生命、闡發思想的舞蹈都可以視為休閒類的舞蹈。它裏面沒有創新性的追求,沒有表演性的目的,只是為了陶冶個人心性,或者鍛鍊身體,提高生命質量的舞蹈都可以視之為休閒舞蹈。它的作用更多的就是為人類的生活的改善服務,而不在於通過它來闡釋人類的思想。

  【toy007】不知道潘教授對原生態的民間舞蹈形式如何看?會覺得粗糙嗎?
  【特邀嘉賓:潘志濤】現在我們看到的原生態的舞蹈已經很少了,越到後面可能越會很少,因為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生態也在發生變化,所謂的原生態比方説民間舞最最早的起的原因是祭祀、儀式、農耕文化等等,致使這些民族民間舞發生最大變化的原因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整個文化的形態的發展,所以舞蹈還要回到原生態的這樣一種想法,其實是不大實際的想法。至於説到原生態粗糙這樣問題的時候,好象也不應該以這樣粗糙和細緻的標準來對來原生態,因為原生態就是原生態,所謂的舞臺藝術就是舞臺藝術,它本身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toy007】請問潘教授,您看過《星空舞狀元》嗎?你對舞蹈業餘愛好者選秀怎麼看?
  【特邀嘉賓:潘志濤】對不起,我沒有注意到這個節目,但是我進行了一下了解,我覺得所謂的做秀,其實是要給它一個平臺,讓青少年,讓熱愛舞蹈的人有一個表現的機會,而我是主張有表現機會的。一個小孩的成長它應該多於鼓勵,多給於一種表現的機會,他才能逐漸鍛鍊自己有表現的能力。而我們中國的小孩的成長它的素質挺缺乏的一點就是缺乏信心,缺乏衝勁,缺乏自我表現的這種慾望和能力。同樣的一件事情它很可能就會退那麼一步,或者羞怯0.5秒,這時候可能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我們就會顯弱,所以我主張在各種情況下要給孩子這樣一個競爭的,做秀的這樣的機會和平臺。所以這個節目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覺得也許可能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希望能有機會去欣賞這個節目,我有時候注意到這個現象的時候我會去注意的,去要求自己關注這方面的事情。


 

本篇文章共有 8 頁,當前為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