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察》——展示道德的多元
《道德觀察》如何展示道德的多元性?
|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落後文化現象,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的社會風尚和生存方式已經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一些傳統的美好的道德觀念受到了衝擊和搖撼,社會生活中公共道德和個人道德水準開始滑坡,出現了許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問題,《道德觀察》如何展示道德的多元性? 【特邀嘉賓:李力研】金錢觀、愛情觀、名譽觀是各個時期都和我們的道德緊密聯絡的道德觀,工商社會、社會成員都傾向於追逐名利,名利就是資本,資本就是金錢,金錢能換來地位,金錢與地位能帶來幸福,這是不爭的事實,全人類共同的感受。面對人類的共同感受,我們怎麼辦?是壓制它、控制它,還是弘揚它?這就是我們的道德抉擇,什麼都要講度,金錢再好,不能敗金主義,名利再好,不能名利至上,所有這些主義和至上,都是把痛苦留給別人,自己只要快樂,帶來的是消極的社會影響,一個人的金錢、名利和地位應該是自己能力、修養、素質的體現,而不是爭風吃醋的結果。
【flyis】在現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道德”不以為然,甚至覺得很正常,比如,更多的中小學生早戀,人流……,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道德觀察》是否能起到警示作用呢? 【特邀嘉賓:倪 俊】可能我覺得你對道德的理解有不同,道德不是一部法律,是管著人家,這本身是可以由法律來解決的。關鍵要解決的,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成年人,是他們怎麼來看待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他怎麼來做這個思考,可能是最重要的。比如説早戀,我們是反對,還是贊成,本身可能更多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思考。比如説“人流”本身道德不道德,可能是很難以下一個定義的,因為只有看是什麼樣的情況,發生什麼樣的問題,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在所有的背景下,看這個人是有道德,還是沒有道德,更何況我們整個社會是走向一個更現代、更有多元的社會,可能每個人的道德感都有不同,可能都必須用一個更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樣的事情。《道德觀察》為什麼要講故事,而不是給大家説教,就是不想大家一個要做什麼,不做什麼,而且提供給你一個範本,讓你去思考,比如像超越生命的選擇,我們曾經做過的一個節目,其中的主人公,手指被蛇咬傷,手指被自己砍掉後,在自救的路上,又解救了兩位迷途的遊客。 而這樣的一個人的行為,讓我們在思考生與死,在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種種的事情,可能你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能你會做不到,但是在這種社會的弘揚的,激勵的態度下,無論你是救人,還是被救,你可能都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還有前一陣子,我們大量報道的一些見義勇為的人,比如説溫州的李學生從火車救下兩個孩子,比如説常州金壇的殷老師,從車輪下救出他自己的學生,這樣的事跡大量的報道之後,這樣的英雄人物突然就在今年上半年涌現了很多,實際上就是媒體的力量,和社會正義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頌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讓越來越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整個社會可能就在重新樹立一個道德標桿。用一句俗語來説,就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的社會就是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關愛。
【中國吉祥0】如何理解道德的多元?道德的多元是不是與人性,人格的多樣有關? 【特邀嘉賓:李力研】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道德是多元的,比如説中國人結婚穿的是紅衣服,英國人結婚是白衣服,中國人死人才穿白衣服,這差別太大了,但這並不妨礙各自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講,道德具有相對性,確實是多元的,但道德有共性,這個共性就是勸善戒惡,反對一切惡勢力的産生,至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同民族又不同看法。就在吃飯這個問題上都統一不了,有的説吃這個是惡,有的説吃那個是善,至今沒有統一,絕不是科學營養多少可以解釋的問題,因為它有歷史、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發生著密切聯絡,剎那間消除這些東西不可能,於是必須尊重多元道德。但是道德有先進有落後,有的落後道德確實阻礙了民族的進步,妨礙了社會進步,我做過多年的研究,深有體會。中國所以能在近年來突飛猛進,就與它的無神論道德結構大有關係,日本人所以率先在亞洲實現了現代化,與它的武士道精神密切相關。道德的差別帶來了社會的差別,社會的差別又影響了道德的格局,人性是一樣的,人格卻不完全相同,這與道德的差別有聯絡,這類問題需要多做研究,從各個角度挖掘內涵,不僅使節目好看,更要使民眾變的更加優秀,推進社會!
【flyis】請問嘉賓,如何理解“道德”,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現在的觀眾都喜歡看不道德的事情?是社會發展問題?還是人性的改變呢? 【特邀嘉賓:李力研】好問題,道德很容易變成説教,説教令人心煩,比如天天讓人做好事,而自己並不做好事,道德從此掉價,假大空和偽君子都由此而來,中國這個道德大國,生産了很多道德哲學,但是偽君子也生産了不少,這是為什麼?因為説的和做的不吻合,人格有問題,所以人家不相信那些道德,還不如看那些不道德的事情。從影視節目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殺人、鬥毆、越貨、殘酷戰爭,甚至中國的功夫片都有很多觀眾,因為它來的直接,沒有彎彎繞,雖然是壞,雖然有破壞性,但它沒有假,所以反倒有人接受,這就給我們提了個問題,道德如何建設?理論家一定要言行一致,人格高尚,不做偽君子,道德不能靠理論影響,而要靠行動影響,它是一種生動的形象,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榜樣必須道德。
【小黑帽1】現階段,媒體多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們認為呢? 【特邀嘉賓:李力研】是這樣子,我們的公民私德較高,公德較差,在家裏爺爺奶奶、叔叔嬸嬸都會照顧的周週全全,但是一齣門,就出問題。開車亂變線、買票不排隊、公共場所高聲喧嘩,非常沒有教養,這不符合現代公民要求,我覺得道德教育應該先從公民教育開始,公民最低要求是守法,同時要知道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時刻用法律的利器要求自己,衡量別人,在這個基礎上再講道德,道德才有力量,不然的話道德也會累趴下。
【flyis】看了《花酒摧毀的花季》這期節目感觸很深,請問你們是如何知道有這樣的事情的,事後,那兩個女孩子有沒有獲得幫助? 【特邀嘉賓:周 俊】這個事情是記者通過當地的報紙得到消息的。我們報道過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目前,這兩個女孩都在接受治療,對這兩女孩的賠償也還沒有,這個事件的處理現在也還沒有結果。據説喝花酒的現象在當地還存在。
【flyis】請問各位每天在做了這麼多有關“道德”方面的節目,那當類似的道德問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態度是否有所改變呢?是麻木的多了,還是更加的“正義”了呢? 【特邀嘉賓:倪 俊】做道德類的節目,引發了更多的大家對道德的思考,比如每天在探討一個話題點評的時候,我們經常要花兩三個小時,表達不同的態度和不同的思考,比如説拾金不昧,或者説拾金要回報,這樣的話題,其實在我們欄目當中,就是形成了一個爭議的話題,可能個人的觀點,經過爭論以後要麼更鑒定,要麼有所修正,所以我們報道道德問題,可能過分的極端,過分的獨特,可能讓我們生活當中沒有辦法去面對這樣的事情,但是相信很多東西都在改變,比如説我們曾經做過一系列的捐肝捐腎這樣的節目,比如説的《愛的謊言》的田世國,入選了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但實際上這個人物是我們報道出來的,他為他的母親捐腎,感動了很多人。我們實際上做了一系列這樣的節目,比如説《留下光明》的哈爾濱一個電視主持人,最後把眼角膜捐贈出來,比如説《爸爸我愛你》的十幾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的肝捐贈給自己的父親,這樣的人物在生活當中是非常令人感動,可能在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做同樣的抉擇,最起碼我們會做同樣的思考。 【特邀嘉賓:周 俊】通過做道德節目我們會提高我們對道德的判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