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形態、評委與評獎
【clare66】《梨園擂臺》裏的獎盃實在不敢恭維,那哪是獎盃呢?分明是一個壇子,既不美觀,又不雅致。 【小新#1】是裝酒的還是裝鹹菜的。 【欄目主創:侯洪濤】目前還沒有考慮換一個獎盃,設置這樣的一個獎盃,我們也是有考慮的。戲曲是中國的民族文化、是國粹,而我們現在設置的獎盃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景泰藍製作的,他與中國的戲曲有著相同的內涵,我們不想把獎盃設置成時尚的,比如説水晶的、比如説金光閃閃的東西。目前的獎盃也得到了很多戲迷票友的認可,他們認為還是有文化的一種體現。如果您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您給我們來信來電。我們來共同切磋這個問題。 【50年裘迷3】我們戲迷愛看《梨園擂臺》,因為她是我們戲迷自己的欄目,幾乎每一期我們都提前坐在電視機前認真觀看,第二天我們戲迷聚會,《梨園擂臺》的評述肯定是永恒的話題。大家愛她、喜歡她、大家就會議論她。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在我們戲迷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我們很愛聽評委對選手的點評,他們的中肯的點評既是對該選手的點評,同時也是對戲迷的忠告。看了《梨園擂臺》,我們的藝術鑒賞水平獲得很大的提高。我們有時對主持人、評委提出意見,因為我們希望他們做到更好。 【欄目主創:侯洪濤】謝謝! 【欄目主創:趙保樂】衷心感謝“裘迷”這樣的忠實觀眾,其實您本身也是我們的欄目“工作人員”之一,同時希望您及時給我們提出您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共同把欄目辦好。 【50年裘迷3】謝謝《梨園擂臺》的主創人員的鼓勵,我們廣大戲迷愛看,關心我們自己的欄目《梨園擂臺》,希望他茁壯成長,成為“名牌欄目”。 【科蘭luck】就算是裝酒的吧,像品京劇一樣,越品越香。 【潘高峰2】我認為還是裝鹹菜吧,這一菜譜既歷史悠久,又大眾化、平民化。希望我們的京劇藝術的普及像鹹菜一樣普及到千家萬戶。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節目形態上,《梨園擂臺》以選手打擂和守擂的形態來展現選手的表演功夫,這樣的形態優勢在哪?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欄目主創:侯洪濤】《梨園擂臺》是以選手打擂和守擂的形式來展現選手的才華,打擂和守擂這種形式符合擂臺賽的內涵和特點,這種形式的優勢就是增加了緊張激烈的氣氛。當然,也會存在優秀選手同期打擂的不足,或是參賽選手水平一般的選手在同期打擂,不過每月的擂主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公平的。關於這種形式如何改進,我們也在思考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您也會看到一個嶄新的《梨園擂臺》。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嘉賓,你們認為承辦京劇票友大賽最大的收益體現在哪?《梨園擂臺》與票友大賽有什麼關係? 【特邀嘉賓:趙曉東】讓票友脫穎而出,比如在央視大賽中獲獎的老生崔英、旦角江汁、男旦劉錚都已經成了專業演員,他們從票友走向專業相當大的一部分因素在於他們在票友大賽中露了面,得到了社會和專業劇團的認可,你如果唱的好,歡迎你得獎,如果有志向你也可以做專業演員。《梨園擂臺》是小型的票友大賽,票友大賽是誇張的《梨園擂臺》,《梨園擂臺》是大賽的基礎,大賽是《梨園擂臺》的昇華。
【麵包屑兒】《梨園擂臺》的評委是如何挑選的?因為我們有時候對他們給予選手的評價不是很認同,欄目組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欄目主創:侯洪濤】《梨園擂臺》的評委挑選剛才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關於有時候對他們給予選手的評價不是很認同,我跟你也有同感。但是,這個並不影響我們評委們的公證問題,專家們是從他們專家的角度來看待選手,而我們都是從我們戲迷票友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參賽選手,這中間肯定是有差異的,即便是專業的評委之間給予選手的評價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如果是相同的話,我們只要請一個評委就可以 ,用不著請幾位了。關於戲迷票友,我希望大家看開這個問題,我也希望我們欄目組自己看開這個問題。就像奧運會一樣,《梨園擂臺》也是希望我們戲迷票友重在參與。
【麵包屑兒】《梨園擂臺》面對的應該是具備一定藝術功底與演唱水平的戲迷和票友,能上電視的畢竟是少數,如何把他們長期的組織聯絡起來,共同關心中國戲曲的發展呢? 【特邀嘉賓:趙曉東】每一位參加《梨園擂臺》的票友和報名未能參加《梨園擂臺》的票友,我們都為你建立了檔案,你們是我們的忠實朋友,我希望你把麵包屑兒聚集起來成為一個巨大的麵包參加《梨園擂臺》,專業的樂隊為你加上火腿成為味美的三明治。
【潘高峰2】《梨園擂臺》的獎品為什麼那麼少?怎麼不學《幸運52》?獎品大大的。 【特邀嘉賓:趙曉東】歡迎你贊助一些,或者幫著我們拉一些贊助,讓戲迷們得一些大獎。
【種高梁的人】 我一點都不會京劇,如果我想學,應該先怎麼學?啥時候進入梨園擂臺? 【特邀嘉賓:趙曉東】“梁”是一個錯別字,下邊應該是一個“米”字。學京劇和學寫字一樣,要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一年以上的每日練習才可能進入《梨園擂臺》。 【種高梁的人】當時註冊時錯了,可是我改不了了,將錯就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