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在紀實性欄目中的發展空間
【一千零一頁】當前,電視媒體與弱勢群體的距離不斷拉近,內容上強調本土化,形式上倡導紀實性,關注百姓的紀實性欄目越來越多,《講述》欄目依靠什麼樣的特點立於不敗之地呢? 【特邀嘉賓:時統宇】關於弱勢群體,的確是所有媒體所關注的對象。中國電視從講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東方時空》的“生活空間”開始,確定了自己作為中國第一媒體的一個基本定位,那就是與人民群眾保持經常的血肉聯絡。這些年來,中國電視對弱勢群體的表現和關注確實涌現出相當一批優秀的欄目,比如除了老牌的《東方時空》《新聞調查》以及《實話實説》等等,這些老牌的優秀電視節目以外,還涌現出了另一批後起之秀,《講述》就是其中之一。我認為有這樣一個問題特別要澄清一下,那就是我們關注弱勢群體不是要出賣弱勢群體,更不是用弱勢群體的苦難去換取觀眾的簡單的、同情的,甚至可憐的眼淚。我認為一個優秀的電視欄目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應當是發現和表現弱勢群體的價值在哪,尊嚴在哪,他們生命的閃光點在哪,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我沒有看過《講述》每期的節目,最近有一期節目我注意到,就是一個雜技團的女馴獸員的故事,我不知道這類的人物算不算弱勢群體,我的意思是一説到弱勢群體不僅僅是農民工、下崗職工,我認為在這期節目裏,在大老虎面前這個女孩同樣非常的弱,但這期節目把這個柔弱的小女孩表現的特別可愛,甚至很堅強,這個節目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趣。我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是一種顏色。《講述》成功的奧妙之一就是充分展示了這種生活的多種色彩,或者説的更深一點:展示了人性的多種色彩,而這多種色彩裏面最基本的色調就是:真、善、美。 【漫遊世界】如此説來真、善、美,應當是統領《講述》的核心了,這許許多多不同的故事正是要告訴我們,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真、善、美”。
【麵包屑兒】作為一個連續播出兩年的欄目,電視編導們是否已經為節目疲於奔命,而忽視了好的節目應該厚重和沉澱下來才能有所突破和昇華? 【欄目主創:張小琴】我能夠看到編導們的工作狀態,他們的確很累,但是厚積厚發,還是能發一陣子的。 【欄目主創:梁 紅】我們不但沒有感覺到疲於奔命,而且感覺越幹越帶勁兒,在我們欄目我們強調成長比成熟更重要,我特別自豪的是,我們欄目從來沒有自以為成熟的模式讓大家反復地拷貝,我們提倡每個編導要在創造中成長,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變成製作節目的機器,而是用節目和觀者交流。我們還提倡《講述》是獻給關注人的人們的,所以更要求節目是用“心”而不僅僅是用“手”做出來的,整個欄目有了這樣的追求,我們就會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看到你們在網站上開闢《講述》網友直通,希望網友提出他們的策劃意見、提供更選題、甚至可以推薦別人或自己來做《講述》的主人公,至今為止,是否有網友的選題或者策劃意見入選呢? 【欄目主創:張小琴】我們欄目有專人負責整理網友的意見和選題,每一個網友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都會認真對待。
【節日慶典!】兩位老師對《講述》欄目都給予了很高評價,作為這個欄目的嘉賓,你們給他們能提一些缺點和不足嗎? 【特邀嘉賓:時統宇】我有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中國電視所有的節目生存大限是十年,到了十年的時候還能不能保持特別旺盛的活力和比較高的收視率,確實是所有電視節目包括品牌類電視節目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提出這個問題雖然顯得有些長遠、有些空洞,但應該向《講述》或者和《講述》具有同樣高的知名度和收視率的節目提這樣的醒。有人説,別説十年,一個電視節目能有五年的生存空間就不錯了。的確這話有一定的道理,電視這種傳播方式確實具有各領風騷沒幾年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講述》也有一個不斷創新的問題,比如説訪談類的節目可以不可以跟著新聞走,尤其是社教類談話節目能不能跟著新聞走,我認為很值得研究。 跟著新聞走做節目比較緊張、比較累,但內容相對來講就比較新鮮、比較有時效性,我認為《講述》在這方面似乎還有所欠缺,有欠缺就是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我認為能不能在今後的節目製作中,比如以一星期為單位,能不能有一兩期節目是時效性比較強的、緊密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這樣可能會進一步的拓展《講述》的節目資源,同時對於一些社會特別敏感的問題,甚至是一些新聞熱點問題,能否增加一些帶有輿論監督內容的節目,這樣可能會使《講述》更好看,也更豐富多彩。 【特邀嘉賓:范 愉】由於並沒有看過《講述》的所有節目,對它的評價難免有不全面不客觀的地方,我個人認為,《講述》的節目水準有時參差不齊,個別節目內容和選題有重復,有些人物還可以挖掘出更深刻的更豐富的內涵。在表現手法上,有時主觀性比較強,另外,還需要更多的注意一些對採訪對象的權利的保護。我們希望《講述》節目經常總結經驗,使自己的節目水準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