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要推動新生活
【靈魂的瘀痕】“電影推動新生活”?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口號? 【欄目主創:張衛】很多觀眾在電影頻道看電影,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報道中國電影界的方方面面,使電影界的內容介入他們的生活。 【欄目主創:唐科】在這個時代,影像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電影、電視、動漫、電玩,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影像的網絡中,影像為我們構築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審美方式等等。《中國電影報道》希望通過電影影像的電視再傳播,推動每一個觀眾的新生活。
【地鐵 生如夏花】國産電影的市場機制夠靈活不?——我怎麼老覺得很多中國導演,天不怕地不怕,拍出來的電影也有人看? 【欄目主創:張衛】你説的有道理,國産電影的市場機制正在改革中,這個改革正在影響中國電影的創作,我們在這些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報道。
【牧言再生】諸公能否談一下中國電影真正的出路在哪?中國電影報道在其中又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以後中國電影報道還會作哪方面的調整呢? 【欄目主創:張衛】 多樣化、類型化是電影産業的出路。《中國電影報道》應該多描述電影人的方方面面、電影拍攝的各種幕後故事以及各界對電影討論的熱點,使觀眾喜歡中國電影人,使觀眾在電影獲得快樂! 【特邀嘉賓:胡克】我認為《中國電影報道》缺少一個深夜節目,一般的頻道不願意設置深夜節目是因為在那個時段收視率太低,有些得不償失。但是既然各個電視臺都不在這個時段安排節目,那麼這個時段就恰恰大有可為。對於一個深夜不睡覺要守著電視機的觀眾來説,可能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對於電影有一種癡迷。作為《中國電影報道》來説,應該滿足這部分對電影極端入迷的觀眾。這些觀眾可能對於大明星的軼事不那麼感興趣,但是對於一些涉及電影的理論問題可能倒有一些興趣。當然這些理論問題同樣需要深入淺出便於觀眾理解,例如為什麼有人會喜歡恐怖電影,為什麼有的觀眾會喜歡悲劇,這些問題都是一些學術問題。但是電影的學術問題往往可以通俗化,同時配上相應的畫面,是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如果觀眾能夠比較關注這類電影理論問題,並且認真思考,就能夠提高電影文化水準。這樣也可以使《中國電影報道》能夠吸引一些對電影有獨到見解的觀眾。 【牧言再生】建議淩晨三點以後播出,那時偶剛剛關上電腦,而且兩眼冒綠光,正愁著沒有電影報道看呢。 【欄目主創:唐科】中國電影必須真正地貼近觀眾,真正地把這個時代我們的公眾共同的生活體驗、共同的情緒體現在銀幕上。這樣才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中國電影報道》其實是中國電影界和觀眾之間的一個仲介,很多電影人也經常收看我們這個節目。因為從這個節目中可以了解到觀眾對國産電影的很多想法,觀眾通過《中國電影報道》,可以感受到一種在這個影像化生存的時代,包圍著每個人的新鮮電影生活的氛圍。
【梅州新村】昨天去看了新警察故事,不錯的國産電影啊!對國産電影要寬容~~!還看到了環球公司動物片《虎兄虎弟》的預告,太棒了!我大力支持民族電影! 【欄目主創:張衛】在報道新警察故事的時候,我們介紹了成龍的老警察故事系列,比較了新老警察故事的區別,這樣的策劃你感興趣嗎? 【綠色小精靈*】很不錯的策劃,希望這樣的策劃多些。 【欄目主創:張衛】給“綠色小精靈”説一個關於老同志的策劃,八一廠正在拍一個關於朱德將軍的大片,對這樣一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連續報道,你感興趣嗎? 【梅州新村】我就是再看了介紹後,去看的!
【echochang】娛記的社會地位怎樣才能提高呢。 【欄目主創:張衛】 觀眾都來看娛樂報道,娛樂記者的地位就提高了。
【冒氣泡兒】都説中國電影現在不景氣,市場不健全,那《中國電影報道》是否也面臨著資源匱乏的窘境? 【欄目主創:唐科】可能恰恰相反,因為2004年中國電影的産量將達到200部。幾乎每一天多就有一部新片在開鏡,所以對於中國電影報道來説,並不存在資源匱乏的問題。
【地鐵 生如夏花】《手機》觀眾最熱情,為何不得獎?幾位什麼看法,我總感覺中國電影太霸道,這不比以前,那時候文化食糧缺乏,俺不看也得看,現在這麼豐富,俺是愛看就看,不愛看就不看。 【地鐵 生如夏花】中國的導們該醒醒了,但也不能像某些導演那樣,醒過頭了,乾脆直接拍色情片了。我們要的是文化,是文化的認同,俺的心,誰懂? 【地鐵 生如夏花】就是那誰,誰,誰……“我讓你從上面摸起,你卻偏偏從下面摸起,不過這樣也好……” 【特邀嘉賓:丁亞平】 需要看到,我們現在談的《中國電影報道》這個欄目,恰恰正是電影和電視的一個連接的橋梁,通過電影頻道和《中國電影報道》我們可以將電影資訊和電影作品成為更為日常性的生活的組成部分。大家看電影的途徑更多了,當然可以看,也可以有選擇的看,也可以不看。但是,卻不能不關注它。
【地鐵 生如夏花】中國電影和國外電影相比,它的優勢和看點在什麼地方? 【漫遊世界】中外電影相較而言,其表現主題的差異在什麼地方?藝術特色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特邀嘉賓:丁亞平】中國電影和國外電影相比,最突出當然就是中國人拍的反映中國人的生活、歷史、精神的作品,同時又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博大精深,給予藝術創作者以豐富的創作滋養,而藝術受眾的接受取向在深層次上和藝術創作者是一致的,兩者契合與暗合,構成中國電影的一種天然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