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世界》收視狀況與創作隊伍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趙老師,《動漫世界》欄目當前的收視情況如何?與當初的期望有什麼差距? 【欄目主創:趙穎新】每個新的欄目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很高興看到《動漫世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最高收視已經達到了0.84%,也就是説全國有近九百萬人是我們的忠實觀眾。我相信隨著我們頻道落地範圍的不斷擴大,我們的收視率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感謝大家對《動漫世界》的支持。
【牧言再生】請問趙先生:我們央視的動漫作品一般是自己獨立製作還中轉包給其他單位製作呢? 【欄目主創:趙穎新】都是我們自己獨立製作的。 【牧言再生】那麼我們的題材來源和形象設計開發等項目上是否有偏于狹窄之感呢? 【欄目主創:趙穎新】你的這種感覺我非常能夠理解,這和動畫片比較複雜的生産過程有一定的關係。拿我們央視來説,一部《哪吒傳奇》的時間投入和財力的投入是大家無法想象的,也就是説,一部動畫片從創意、劇本、造型設計,直到最後的製作,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所以給很多人的感覺是,我們的題材過於依賴傳統。 【Minnai】不是過於依賴傳統,是除了傳統以外就是倣造。 【欄目主創:趙穎新】我記得有一句話:偉大的創造都是從模倣開始的。我們的動畫産業剛剛起步,它需要我們少一些非議,多一些支持。 【Minnai】模倣是好事呢,但模倣的東西值得商榷,是劇本模倣日本的偶像、科幻、校園;還是畫風模倣精緻的、寫生的;還是運作方式商業的、文化的、科普的;不要弄到最後什麼也不是。 【欄目主創:趙穎新】我同意。 【牧言再生】正是基於此,我的《大》劇才想與央視合作,因為其他的製作單位無法保障這部劇所衍生出的巨大的可開發市場和知識産權等一系列的經濟空間不受侵犯。 【Minnai】獨立製作考慮過可能水平有局限呢? 【欄目主創:趙穎新】剛才我們的專家已經談到了,我們從來就不缺乏動畫人才,我們的設備也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Minnai】那按現在的想法,創造力和想象力又從何而來呢。感覺現在好多作品都有嚴重的模倣跡象。 【欄目主創:趙穎新】比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在解讀藝術作品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方法、角度和態度。 【牧言再生】我不喜歡《梁祝》,做作的成份太多,有趣的設計太少,人物形象不玩偶化,動作模倣有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之感。 【小點兒】起初偶看到動畫版《梁祝》海報的時候還以為迪斯尼又出動畫片了呢!和迪斯尼的《花木蘭》太像了! 【Minnai】比如《梁祝》畫風像迪斯尼,水中望月又像FF,主題曲又像台灣偶像劇。
【牧言再生】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動漫形像是非常圓潤的,有棱角而成為倍受寵愛的動漫形象不算太多,所以在形象的設計上,我們還是欠缺一些的。請問諸位嘉賓,我們現在是用FLASH還是用傳統手繪逐格拍攝的方式製作呢? 【特邀嘉賓:龐邦本】在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大學動漫專業的一二年級同學比較熱衷於學習掌握電腦,對這方面有興趣,到三年級以後開始進入原創的階段,一些同學對漫畫的原創重視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動畫專業看起來是一個相當前沿的、尖端的、具有一定先進的電腦知識的學科,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動漫創作的優劣歸根到底還在作品的原創性,這不是單純依靠先進的軟體所能解決的。我們的動畫工業是20多年來建立在加工這樣一個環境上,一開始就容易忽略作為動畫藝術的原創性,而動畫的原創性最好的手段是去創作漫畫作品,我希望學習動漫專業的同學們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漫畫家,而且是有自己個性的、有自己風格的,並且經過社會的檢驗的漫畫家。我們現在會做動畫的不少,會創作動畫的不多。在近幾年學院的短篇作品的展播上,最可貴的應該是屬於這樣的一些作品。這是中國動畫的希望所在。
|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據説,全國動畫從業者不足1萬人,只及韓國的1/3;實際生産不到2萬分鐘,缺口達25萬分鐘;人均擁有只有區區0.0012秒,而日本人均則達5—8分鐘;進口卡通曾一度創下90%的市場佔有率。請兩位專家談談,我們目前的漫畫人才現狀如何? 【牧言再生】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toy007】咱們國家人多嘛!但能搞動漫創作的人不多嘛! 【特邀嘉賓:龐邦本】我看到網友們的一些問題和討論,也有同感。大家關注的重點大多數是在動畫上,目前動畫播制節目的緊缺是一個現實狀況。解決這個問題,我看還應該從原創漫畫入手,只有涌現出一定數量優秀的原創漫畫作品,才有可能從中産生好的動畫作品。作為從事漫畫出版的人,我是很慚愧的。原創漫畫是動畫的基礎,任何一個動畫大國都是漫畫大國,從目前原創漫畫作品中是很難物色到為動畫提供改編的作品。就是央視目前正在製作的《夢裏人》動畫片,它的原創也是一個結構很鬆散的故事,並不是太適合動畫片改編的。我希望中國的漫畫家們,切切實實地在創作故事漫畫上努力。就日本動漫的製作方式,一個漫畫家的作品首先是在週刊上發表,發表之後反響好的就會得到雜誌社的支持,使作品繼續發展和優化,使作品得到廣泛的傳播。 然後,雜誌社會將連載作品以單行本的方式出版,漫畫家在連載的時候拿稿費,出單行本的時候拿版稅,單行本流行,出版社會再精加工作品出版精裝本、珍藏本。同時,漫畫家的人物造型、服飾、故事以知識産權的轉讓形式向産業化發展。同時,作品就被動畫製作人收購,進行動畫片的再加工。所以,成功的漫畫作品絕不只在平面媒體上發表,而是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包括:動畫、遊戲和流行音樂、改編電影等等…正因為如此,日本成功的漫畫家在社會的影響上是和流行歌手、影視巨星一樣的成功,一樣擁有知名度和社會地位。而我國目前的原創漫畫,漫畫家大多是孤軍奮戰的,從創意、編劇到造型都是如此。作品也都止步于期刊的發表,很難産生流行的效果,往往有的具有潛質的作品沒有獲得很好的支持和引導。而一部成功的漫畫是一個工程,這方面漫畫期刊的編輯部正是要擔負這樣的重任。 【特邀嘉賓:傅鐵錚】從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動畫業當時很多人都去做加工片,中國動畫加工隊伍迅速地發展膨脹。當時動畫加工業主要是在珠三角,以深圳、廣州、珠海最發達,這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因為這個地方離香港近。當時的動畫加工活都是從香港出去的,接的活也是從香港接的,大部分接的都是三手活四手活,當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有很強的勞動力價格優勢。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價格優勢已經越來越大了。但是外加工片為我們培養了很大的一批動畫加工隊伍。90年代中後期,由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動畫加工從手工很快地過渡到以計算機加工為主體,那麼它的重心也開始向長江三角洲轉移,北京、東北、四川都發展了動畫加工業。外資的動畫加工公司也開始在我們的沿海地區建立,比如説日本大家都知道的最強大的手塚治蟲,它的分公司就在北京的昌平。我們熟悉的《鐵臂阿童木》就是在北京昌平小湯山完成的。據説這部片子很快就在中國播。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部片子就是在中國完成的。所以中國不缺動畫加工人才,我們缺的是什麼?缺的是創意和創作。 前幾年,我自己想親力親為地做一部動畫片,我當時非常苦惱的一件事兒就是在中國很難找到合格的動畫導演。現在有很多動畫導演充其量只是製作導演,沒有一個人能夠對一部動畫片進行整體的文化把握、整體的風格把握,這種導演我們非常缺乏。現在所謂的導演都是一些製作導演。所以我認為動畫片首先是電影、電視劇,然後才是人畫的電影和電視劇。首先我們國産的動畫片特別需要掌握電影電視語言的人,而不是説會畫不會畫,這本身並不重要,我們缺乏這種能夠掌握電視電影語言的人來做導演。另外,我們沒有真正意義的專業的動畫片編劇,動畫片編劇要熟悉三個問題,第一,熟悉電視電影語言;第二,知道動起來的畫它的表現特長是什麼;第三,掌握卡通語言,能不能掌握卡通語言非常重要。卡通語言是什麼?是快樂的、誇張的、充滿想像力的。所以我們缺乏掌握這三門技術的動畫編劇。我曾經請過很多人寫動畫劇本,寫出來的都是電視劇劇本,或者是電影劇本,而不是動畫片劇本,它裏面的卡通語言卡通情節非常少,所以我們的片子不好看。所以主持人談到人才問題,我覺得首先不是缺乏畫畫的人,而是導演、編劇,這是第一位的。 事實上,經過這十幾二十年來,剛才我説的這兩種人,也並不十分缺乏。比如説我們中國視協動畫短片獎,已經評了三屆了,我們每年都能徵集到大量的作品,我請很多外國評委看,他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中國人拍的嗎?説明我們民間蘊含的導演們,並不差。而且我們在我們的獎項裏,專門設立了一個動畫連續劇的樣片獎,每年都是我們都守紀30幾部非常好的動畫樣片,但是這些樣片由於沒有投資,由於種種原因,它只能是樣片,無法擴展成作品成商品讓大家看。我們也在努力地推動這件事情,包括咱們《動漫世界》的製片人和導演,都對我們的活動給予過肯定,他們也親自參與過我們的活動,這一點我對央視的《動漫世界》的導演和製片人表示感謝,我們需要許多人達成共識,來推動我們國産動畫片。我看到很多的東西,給圈外的人看了,看到的一些年輕人也説這是中國人拍的嗎?我説是,我可以告訴你是什麼人拍的。這些沒能跟電視機前的觀眾見面的動畫片,是蘊藏著很大的能量的。我們就是要對於這些動畫片,走上熒屏,讓它成為一種産品,跟大家見面。但是這種推動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