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音樂電視的民族特色
【等待戈多!】兩位嘉賓好,《中國音樂電視》應該顯示什麼樣的民族特色?你們覺得現在該欄目表現得如何你? 【特邀嘉賓: 曾田力】所謂的民族特色,應該放在當代大文化的視野當中來看,也就是説更應該強調我們自己的個性,而且尋找一個能夠讓世界人們理解的表述方式。目前,欄目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我認為還不夠,關鍵在於我們對自己傳統的東西的藝術美的精神,怎樣去理解,怎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廣大觀眾。比如一些原生態的民歌,它所關聯到許多風土人情,地貌風光,甚至於可以關乎整個地球環境的生存,這實際上是我們民族很多優秀作品的源泉,節目當中如果能夠有更廣的文化視野,反映更豐富的現實生活,我們的節目可能更具有生命力,也就更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另外,中國傳統的文人音樂,比如民族器樂,古琴、琵琶之類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精神,這些音樂文化中的精品,如果能通過音樂電視的方式讓廣大觀眾了解可以使這個欄目增加豐厚的文化性。 【等待戈多!】非常同意曾老師的看法,我個人覺得,《中國音樂電視》播出的節目應該經過嚴格的篩選,因為你是代表國家電視臺的節目水準,通俗點説就是要好看,也就是説要滿足觀眾的審美期待!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早在1999年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維亞康母公司的MTV音樂電視頻道就已經獲得了在三星級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區的落地權,2003年則成為了在廣東落地的第一家國際電視媒體,覆蓋收視用戶100萬。隨著中國對境外媒體政策的開放,境外媒體將越來越擴大在中國的地盤,有人預測,MTV音樂頻道之所以還未成為中國的強勢音樂頻道,是因為落地問題,但隨著落地問題的逐漸解決,它的勢頭將不可阻擋。《中國音樂電視》作為國內強勢媒體中央電視臺的惟一一個MTV音樂節目是否有危機感?兩位欄目主創及兩位音樂學者認為我們的欄目應該如何應對境外強勢音樂節目的挑戰? 【特邀嘉賓: 曾田力】關於傳媒集團維亞康母公司的MTV音樂電視的落地問題,可能帶來的對中國音樂電視的衝擊。對於境外強勢音樂挑戰的問題,我認為如果音樂電視運用大眾傳媒鋪天蓋地進入大眾生活,勢必帶來競爭機制,也勢必突出階層文化的需求。實際上,就中央電視臺近幾年不斷增設新頻道,已經注意到階層文化在大眾傳媒當中的影響,比如,中央十頻道出現了很多具有高文化品質的專題和欄目,相當一部分知識階層願意增強和滿足對文化追尋有興趣的人,對這一頻道的節目十分滿意,但是可能從總的收視率上無法超過某些更加大眾化的節目,但是已經反映出一種階層文化的需要。MTV的競爭,我認為也會走入這樣的一種發展渠道,就像電臺的音樂頻道一樣。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認為應如何打造《中國音樂電視》的民族化?使民族音樂佔總體音樂電視的一定比例就是民族化嗎?歌曲內容突顯“主旋律”就是民族化嗎?Channel[V]在兩年前曾經提出過“中國製造,沒你不行”這樣一個概念,期望讓觀看這個片子的年輕人感覺到中國本土音樂,幾位嘉賓對此怎麼看? 【欄目主創:施翌】中國音樂電視本身就具有民族化,無論它是通俗的還是民族美聲,當我們現在在聽一些通俗歌曲或者民族美聲歌曲的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之間音樂元素的相互滲透。人們也常説音樂是無國界的,我們也會在國外的歌曲當中聽到具有中國民族元素的歌曲,也有一些外國的歌唱演員把中國民歌進行改編。比如説卡瑞拉斯,他就曾經把《在那遙遠的地方》經過重新演繹,作為中國的音樂電視,我想它的本土氣息是不會改變的。
【出汗了】流行歌曲就沒有民族性嗎?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曾老師怎麼看? 【特邀嘉賓: 曾田力】你的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為什麼會設定流行歌曲沒有民族性?其實,流行的歌曲肯定是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的,大眾喜愛的東西就是民族的東西。至於民族性,也許在學術上有一定的界定,比如指具有地域特點的民族音樂,或者從音樂術語上講,應用特定民族調試的音樂。但是談到流行歌曲中的民族性,我們還是運用開放的思維比較適當,我認為流行歌曲反映當代主要是青年人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和感受。
【火腿-老法師】請問曾老師:你喜歡什麼樣風格的民族音樂? 【特邀嘉賓: 曾田力】我喜歡有泥土芳香的原生態的民歌,比如蒙古長調,還喜歡古琴、古箏、琵琶、二胡等民歌樂曲和獨奏曲。民族管弦樂隊的作品,我不太喜歡,我覺得他們想倣照西方交響樂隊,但是並沒有解決樂器聲部間的配合和平衡問題,我覺得還不如一個單旋律更能讓人體味到中華民族飄逸、清幽的韻味。
【崔磊】曾老師,您好!請問MTV與MV有什麼區別? 【特邀嘉賓: 曾田力】MTV指音樂電視臺,是一個音樂頻道,MV指音樂錄像帶。 【綠色小精靈*】能解釋得再詳細些嗎?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這裡存在著一個概念上的誤解,可以請詩翌再解釋一下。 【欄目主創:施翌】最初的時候我們把MTV(music televition)理解成音樂電視,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正確的。MTV是一個專門播放音樂電視的頻道,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Chanel V是一樣的。而MV(music vedio)是指音樂電視,可以説在MTV裏我們可以看到MV。 【出汗了】哦,確實我們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主要是英語濫用,就像現在的服裝品牌,大大小小的都弄個英文。
【崔磊】我是學聲樂的,所以比較關注一些民族,美聲的一些作品,但這類音樂電視中有一部分好像概念化比較重,編創者有時挖掘的不深,不感人。流行的反而好些。這種現象是因為流行的音樂編導發揮空間大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對民族音樂電視作品有何看法? 【欄目主創:施翌】您提到的這個現象我和你也有同感,我想這可能是觀念吧,因為我們看到一些民族的美聲作品,主旋律的更多一點,而每當這些作品,音樂電視導演比較習慣用傳統的創作手法進行拍攝。而流行音樂相反給人的空間更大一點,所以人們在演繹它的時候,顯得更為親切、自然。從另一方面來説,就是演員的觀念,可能是因為以前的一些民族美聲作品都是這樣拍攝的,所以也給一些新人設定了一個模式。這樣的模式,有時候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像是舞臺上聽民歌、看民歌的時候,都像是出自一個人似的。要改變這些,首先演員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其次,編劇、配器要改變他們的觀念,音樂電視導演更要改變他們的觀念。一部優秀音樂電視作品,可以用許多不同的説法去展現。
【火腿-老法師】請問曾老師:我國的民族音樂發展的是不是太少了,而流行音樂是不是太多? 【特邀嘉賓: 曾田力】關於這個問題我很願意和你談談。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的民族音樂發展很不夠,這其中的原因是歷史造成的,從我這一代對自己的歷史就有很多的誤讀,比如我們批判了在世界享有很高聲望的孔子。從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中有很多有價值的創新,但是在對待傳統的問題上,我覺得就像潑一盆臟水一樣,把孩子一起潑出去了,我們失去了自己民族精神發展的根,失去了自己的禮樂傳統,失去了自己的道德水準,扔掉了知識分子的士人格。在一個虛空的文化氛圍中,如何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我一直以為民族音樂離不開民族文化,琴棋書畫一直是人格修養的必備。近代史中,中華民族的多種屈辱又增加了我們深層的自卑感,所以,很遺憾,在我的學生當中,絕大多數對西方音樂的熟悉、喜愛,甚至於理解都超過對自己傳統音樂的理解。你覺得是這樣嗎?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上,流行音樂當然就沒有自己民族的根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隨著近年中國音樂電視的發展,有的學者認為“對於音樂電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對於音樂、對於影像,以及對於音樂與影像配合關係的分析,而是逐步拓展為對於音樂電視所代表的大眾時尚文化特質、音樂電視所連帶的娛樂産業發展的關注”。幾位嘉賓對此觀點是否認同? 【特邀嘉賓: 曾田力】你説有的學者認為“對於音樂影像及其關係配合已經不太重要,更多的是時尚文化”。我認為這些學者恐怕沒有做過音樂電視,實際上,無論是時尚也好,傳統也好,要想讓人看的下去。音樂和音像的關係,他們之間的形式創造一直是非常重要,無法窮盡的創造領域。至於,音樂電視所代表的大眾時尚文化特質,是由於媒體的性質所帶來的。娛樂産業的發展的確必須借助於大眾傳媒,而且就現在的電視節目製作方式來講,正在逐漸與文化市場接軌,它們之間相關,但不等於是一種等同的關係。 【欄目主創:郭強】音樂電視不是一種簡單的影像,它實際上只是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一群熱愛音樂的人,他們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音樂電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想一想線在街頭哈韓哈日一族,與歐美流行風,日韓流行風,那麼如出一轍,那麼同步流行,你就會感覺到音樂的力量,影像的魔力。音樂電視是一種時尚文化,也是一種年輕人的文化,它所連帶的娛樂産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