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走近科學精華 > 正文


  《走近科學》的選材及創新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看過《走近科學》的一些節目後,如《三張病危通知單》、《突然消失的山湖》、《移動大樓30米》、《吸脂噩夢》及《狂犬在逃》等,覺得題材廣泛而豐富,有生物醫學方面的、有自然科學現象方面的、有科技創新與發展方面的等等,有的觀眾認為,科普僅僅是對高科技知識的講解,請問兩位欄目主創,《走近科學》的選材標準是什麼?
  【特邀嘉賓:張國飛】我們的選材標準不是按照學科或者研究領域來劃分的。電視節目是做給觀眾看的,觀眾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觀眾的疑惑就是我們的選題。這也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三貼近”的行動體現。科普欄目的重要任務不僅僅是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弘揚科學精神、啟迪觀眾的智慧思考,因為輸血不如造血,給兔子不如給獵槍。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創新”對科學至關重要,對科普節目的製作也應當是至關重要的,Discovery國際電視網總裁慕珂説,創新對於Discovery來説,就是做不同尋常的事情。幾位嘉賓怎樣理解這句話?怎樣理解科普節目的“創新”?《走近科學》欄目是否注重“創新”?
  【特邀嘉賓:夏曉輝】科普節目的創新可能要分為幾個層面來理解:首先,從節目製作手法來講要不斷創新,隨時給觀眾新鮮感。還有,更為重要的創新就是我們要給觀眾講他所不知道的事,講述那些他關心、關注,但卻無法了解真相的事情。創新的另外個層面,就是對於其他媒體已經報道過的事情,觀眾還想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就要選取獨特的角度進行科學的解讀。這幾類創新對一個欄目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重要,對科普節目更是如此。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Discovery頻道于8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但僅僅是提供內容,他們在中國傳媒市場的願望是能夠成立一個全天24小時的頻道,也許有一天他們的願望就會達成,面對他們帶來的競爭,幾位嘉賓認為我們應如何打造我們自己科普欄目的競爭力?
  【特邀嘉賓:張國飛】對於電視業來説,競爭是永遠要面對的話題,我們不僅要面對不同題材的不同頻道,也要面對同類題材的競爭對手,我相信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依靠這樣兩個條件,一是對對手的充分了解,二是不斷更新的創作能力。只要有了這兩條,我們就有信心面對各種競爭環境。至於談到我們欄目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要通過選題方向、表現手段、欄目包裝等等因素來完成。而且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火腿-老法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特邀嘉賓:郭正誼】李政道説,我只是我當時的設想恰恰是能夠實現的,所以我才能夠成功,但是不是每個人的所想都能成功,不一定你的設想都能實現,所以首先就是要有一個理想,然後是實驗,然後是核實這些實驗,看能不能證實,這是一個科學前進發展的基本規律,但是,這也是科學家們科學精神的體現。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我們的論壇中曾有位網友“精靈U”説,“在當今世界沒有科學創新就談不上科學進步,沒有自己的專利就得向別人‘乞討’”。幾位嘉賓認為科技創新對科技發展意味著什麼?在《走近科學》欄目中是否應當加大對“創新”意識的培養?
  【漫遊世界】“創新”應當是科學精神的靈魂,沒有創新何以有科學發展,科學普及的最高目的就是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精神,《走近科學》應當培養創新精神作為節目的最高宗旨。
  【特邀嘉賓:夏曉輝】“創新”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毋庸置疑,科技創新更顯得尤為重要。科技創新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製作創新等幾個方面。《走近科學》欄目將選擇其中的一些方面給予關注,尤其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體現了人類智慧的進步,展現了科學對於生活的積極影響。《走近科學》欄目會不斷強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走近科學》所關注的話題中將以具體的事件、現象,用電視化手法來表現科技創新。


  【月亮每晚升起】國家地理頻道(國際)的常務副總裁史博恩曾説,他們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總是在尋求更好的故事表達方法,提供更精美的畫面。這裡所説的精美的畫面本人感觸頗深,覺得國家地理節目的電視畫面真的是很精美、專業,比如拍深海魚類,他們能將一些非常細微的細節都捕捉下來,顏色亮麗,畫質清晰,在深海進行這些操作難度很大,可是他們做到了。我們的科普節目這樣的經典畫面還是較少的,是技術條件落後?還是編導缺乏敬業精神?因為要捕捉神奇的大自然,恐怕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的播出制度是否限制了我們對片子的拍攝?
  【特邀嘉賓:李元】關於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所製作的科普節目,應該説我對他們的注視已經是幾十年了。當初在這些形象化的節目還沒有在我們電視上播出以前,我是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國家地理雜誌。這個雜誌就是以大量的科學研究、科學探索寫出非常傑出的文字,提供非常傑出的照片。從60年代起,美國地理學會開始了電視頻道,而取得的成功就是因為它的基礎,既它100多年以來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考察、不斷的追求既是有趣的,又是很美的,又是科學的內容。自從改革開放以後,美國地理學會這些片子陸續在我們的電視頻道上出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們的確是做到了非常漂亮,非常有趣,非常真實,這是他們做了大量工作所達到的。我感覺到他們這些片子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也是對我們的啟發。但是我們現在也不能急於追求和他們完全劃等號,因為他們有上百年的追求和知識的積累、技術的積累,他們做一個片子有時候要上百萬美元,我認為我們不要在這方面和他們比,而是要吸取他們製作的技巧、整個設計的方法、著眼點、科普的思維,在這些方面多考慮。他們百多年的經驗和技術的積累,不是我們20來年就可以追上的。
  【特邀嘉賓:李元】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將來總有一天,我們會和他們平起平坐,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它。比如在我們對熊貓的研究,對熊貓的表述方面,因為只有我們中國有那麼多熊貓。所以整個來説,我們現在的技術力量、經濟力量和他們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認為不必在這方面比,而應該在創作的技巧和科普的手段來比。

<<上一頁下一頁>>
第3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