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論壇》需要哪些人參與
【白沙 海浪】新聞評論也是一種民主權利,為什麼《央視論壇》沒有社會各階層的人來參與? 【特邀嘉賓:孫 傑】事實上,我們央視邀請的嘉賓裏麵包含著社會各階層的人士,比如説有學者、有政府官員、也有一般的知識分子,當然因為電視表現的特殊限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在電視上做評論。
【2004台歷】今天到場的嘉賓都曾受到欄目的邀請了吧,做《央視論壇》評論員的感受是怎樣的?都需做哪些準備? 【特邀嘉賓:陳小川】《央視論壇》評論員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沒有太年輕的人,可能閱歷在這裡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清華大學有一位很著名的新聞學教授叫李希光,他要求他的研究生在40歲以前不要做新聞評論,我聽了以後説:李教授太嚴了,35歲以後可以做了,這就給我這樣的人一個機會了,可以在《央視論壇》做評論員了,否則會有很多年輕人跟我競爭。我是去年新聞頻道開播時和白岩松一起在《央視論壇》做評論員的,其實這一年多我們也是和《央視論壇》一起走過來的。如果要説準備的話,恐怕就是大量的獲得資訊和自己的知識準備和閱歷準備,當然表述方法也很重要,最近有本書叫《細節決定成敗》。做新聞,不管是做評論、消息還是寫通訊和做專題,都存在細緻決定成敗的問題。在《央視論壇》中的細緻,我認為就是表述。所以,表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成敗;另外還需要把自己的偏執放到一邊去。 【特邀嘉賓:張國慶】參加過若干次的專家評論,如果説感受,經常感到很有挑戰性的,為什麼有挑戰性呢?因為評論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新問題,而每一個新問題,它的生成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涉及的因素也錯綜複雜,所以,受到邀請做每一期節目其實都要做許多“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包括進一步的收集各種相關的信息,思考主要評論的角度,那麼在現場的評論過程中,還需要與合作者和主持人一起激發許多新的思考的角度,所以感覺還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而這種挑戰性從心理的壓力來講,就是怕對不起觀眾,如果觀眾花了時間,而沒有任何的收穫,就是對不起觀眾了。
【2004台歷】《央視論壇》邀請特邀嘉賓的標準是什麼?需要嘉賓發揮哪些特色與優勢? 【特邀嘉賓:孫 傑】第一,我們的嘉賓要有對問題獨到的看法;第二,我們的嘉賓要有豐富的知識積澱;第三,要有良好的電視表現能力。我們會根據嘉賓的興趣和特點選擇合適他們發揮的題目。
【牧言再生】既然是論壇,我們就應該給它一個更貼切的定位,論壇是活潑的,是多方位的,是來自各處的各種聲音的總結。在做論壇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一些公共場合請各界人氏參與討論呢? 【特邀嘉賓:孫 傑】 我們常被誤認為是網絡的欄目,其實我們是個電視欄目,它是要活潑的,但是跟網絡的論壇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牧言再生】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把場外一些普通平民對一個論題的觀點也納入論壇裏來呢。 【特邀嘉賓:孫 傑】做過一些嘗試,比如説有一個關於暑期孩子怎樣過的節目就在街頭進行了一些調查採訪,請孩子、家長、老師發表意見,但是這方面做的還是很不夠,我們其實有很多的題材是可以讓公眾參與的。 【“文化人”】節目還是應該關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事情上。暑假孩子該怎麼過的節目應該留給其他欄目。保持央視論壇的理性與分析非常重要。 【特邀嘉賓:孫 傑】但是我們確實應該關心當下人們最關注的事情,他有可能是國計民生的,也有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事情。
【“文化人”】我來説兩句:雖然它不是一個網絡類節目,但是完全可以把網絡具有的多方互動的獨特優勢運用到電視製作上去。 【牧言再生】可以提前把一些論題發佈到網絡上,收集網民對此論題的看法和意見,在做節目的時候也可以旁以佐資呀。 【“文化人”】鳳凰衛視就已經這麼做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是啊,有沒有考慮借助網絡的資源和功能? 【特邀嘉賓:孫 傑】我們現在正在醞釀著改版,如果節目變成直播狀態,那麼一切都不成問題。如果是像目前這樣錄播,那麼網絡互動的內容就很難及時充實到節目中去,因為每個節目的播出日期並不是一定的。
【漫遊世界】面對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總免不了要正襟而坐,因為這些問題大多是令人沉痛的,不怒目而視則無以發人之憤慨。 【牧言再生】這也未必,有時以輕鬆言語説沉重話題反而會收到更好的振聾發聵的效果。 【特邀嘉賓:孫 傑】兩位説得都有道理,關鍵是表達的方式和表達的內容、角度是否能一致和諧,一個沉重的話題如果用另外一種角度去表現是可以相對輕鬆的。 【漫遊世界】既然是論壇,能夠震顫人心才是目的,讓觀眾看過節目之後能夠有所沉思,使之産生新的也是自己的思想。 【特邀嘉賓:陳小川】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中央電視臺有《焦點訪談》和《新聞調查》去承載這部分內容。社會熱點和焦點有時候不一定都適合做評論節目,我覺得取決於一個問題的議論空間,比如説有一些大的腐敗案件,新聞對它的處理應該是披露,評論的空間並不是很大,除非有很多特殊性,比如説某張市長腐敗或者某李市長腐敗並沒有太多的議論空間,這些未必就適合評論,大家都是痛恨、痛斥、痛批,也沒有什麼好論的了。網友“牧言再生”説的非常好,評論語言的舉重若輕是評論員需要追求的,如果只會正襟危坐,那就像老京戲裏面的言論正生了。言論正生不僅是自己正襟危坐,而且説的話都是代聖賢立言,未必好聽,也未必招人愛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