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央視論壇精華 > 正文

  
《央視論壇》應選擇什麼樣的議題



  【明月夜!】《央視論壇》可以説相當於《鳳凰衛視》的《時事開講》,但是感覺不能及時的對一些國內外發生的大事進行快速的反映和分析,總有晚半拍的感覺,是不是評論的主題要經過各級審批?你們有選擇話題的決定權嗎?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很敏感的問題哦,幾位嘉賓怎麼看?
  【牧言再生】説起時事開講,若是鳳凰衛視的人在,我還要給他們提一個建議,把講臺換一下!真受不了董嘉耀一會兒轉臉一會兒又轉臉的動作,這方面不如央視設計得好,三角臺桌,給觀眾一個面,多好。
  【特邀嘉賓:張國慶】話題的選擇權不在嘉賓,慢半拍的感覺我也是有的,有些時候甚至不只是慢半拍,就個人的感覺,這是本欄目今後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特邀嘉賓:孫 傑】您的意見非常對,有時晚了還不是半拍,而是一拍。這裡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應該説我們欄目對於選題只有選擇權,沒有決定權。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每期《央視論壇》的選題如何確定?是否當期嘉賓會參與?在《央視論壇》的選題策劃上應有哪些改進?
  【特邀嘉賓:孫 傑】選題一般是由策劃對每日資訊進行梳理後確定,然後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最後由臺領導確定。目前嘉賓一般不參與選題的策劃,但是他們有時會向我們推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特邀嘉賓:陳小川】有時策劃跟我的觀點不一致的,我就會立辭。比如他們策劃李真的贓物不應該拍賣,但是我認為是最大限度的挽回國家和人民的損失,所以鄙人就沒有參加,省得攪局。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對當前中國國內媒體的新聞評論發展是否有關照?對當前新聞評論現狀怎麼看?
  【特邀嘉賓:陳小川】現在資訊爆炸,獲取獨家新聞已經是媒體的奢求了。所以我認為應該是新聞評論的時代了,就是對一件新聞事實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新聞的價值已經不僅僅是告訴人們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而是還要告訴受眾有多少種觀點來解讀這件事情。所以我和一些新聞系的學生交流時,談過我的一個觀點:我寧願聽很多個不成熟的觀點,也不會第二次去看一件同樣的新聞事實,因為任何評論的觀點都是有價值的。現在很多媒體非常重視新聞評論,正是適應了資訊爆炸時代受眾對新聞解讀的需求。
  【特邀嘉賓:張國慶】我覺得總體上有不小的進步,所謂進步,既包括思想性,也包括技術方法,但是,差距也是不小的,在我看來,由於客觀條件,有些時候評論顯得殘缺不全,穿透力、感染力、邏輯性都有需要改進之處。                                           

    【s秋水伊人s】《央視論壇》開播至今,最注重對哪些主題進行了探討,最受歡迎的節目有哪些?
  【特邀嘉賓:孫 傑】我們關注的就是你關注的,一般來説我們不採訪新聞,但是我們會挖掘新聞中最值得關注的內容,這主要表現在我們對社會一些熱點問題的剖析和評論。比如,腐敗問題、民生問題等等。目前,影響比較大的節目像《非要總理批示三次嗎?》、《李真真值錢》等等。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對於這些頗富爭議的選題,您如何把握探討的尺度?
  【特邀嘉賓:孫 傑】對於一些有爭議的議題,我們的態度是:第一,尊重任何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不要求他們與我們的觀點一致;第二,我們要表達我們自己的觀點,為您的思考提供一種選擇,當然我們在盡力發掘新聞中的新聞,在把握它們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尊重事實本來的面目,至於角度那恰是我們可以發揮的利器。
  【漫遊世界】你們提供給觀眾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告訴觀眾這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你們讓觀眾領略是評論員的思想精華,而不侃侃而談的對觀眾進行教導。
  【s秋水伊人s】在對這些“熱點”問題的挖掘過程中,是否受到一些阻力和干擾?
  【特邀嘉賓:孫 傑】 當然會有,在中國從事輿論監督的媒體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牧言再生】央視作為中國最大的華文媒體,在對國家制度不足的批判上還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對世界人口大國的前途和命運應當再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呢?
  【特邀嘉賓:孫 傑】 不是批判的欠缺,而是我們發現的欠缺。我們對一件事評頭論足,其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是對事件有建設性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所有的媒體做的可能都不夠。
  【牧言再生】發現的欠缺正是渠道的欠缺,我們在信息提供的渠道上是不是太依賴於官方的,而不是我們主動的尋找、或是擴大渠道來源所致呢?
  【特邀嘉賓:孫 傑】新聞評論的特點在於他是對公眾已知的新聞進行評論,換句話説,一般評論不直接採訪新聞。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從重要媒體中選擇話題。
  【牧言再生】我們可以看到,鳳凰衛視總是愛從網友提供的信息和世界資訊網絡中尋找更多的話題,在這方面,我們是不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呢?
  【特邀嘉賓:孫 傑】在選擇新聞上境內的主流媒體都異常慎重,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評論節目,對事實的甄別至關重要,有時候局限也是一種保護。

  【牧言再生】中國在目前的許多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可是在另一些重大的賽事的集體項目的大決中則表現出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精神面貌上,再則是心理素質上,還有就是文化差異上。請問嘉賓,是我們的社會制度造成了這種現象的産生,還是整個國民環境以及文化背景造成的呢?或者是我們的國民體質真的比不上號稱“東洋小蘿蔔頭”的小日本和一直向我們學習文化的韓國呢?
  【特邀嘉賓:孫 傑】您可能是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評論的題目,但是就我們欄目的選題標準,這種題目有些寬泛,我們需要的是對新聞事件發表看法,儘量避免話題類的選題。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邢立雙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