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人物》的經營策略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陽光衛視一直致力於以歷史、文化為主的專題節目的製作,目的是吸引有較高學歷和社會影響力以及消費能力的收視人群。但陽光衛視自2000年創辦至2003年,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態,累計虧損超過了兩億元港幣。2003年6月,楊瀾宣佈將陽光衛視70%的股權賣給國內的另一家傳媒集團。 這是否説,類似于《人物》一樣的人文節目並不適合拿來贏利?而應有人像做公益事業一樣來經營?如果缺乏了市場的競爭,人文節目的總體水平如何得到刺激與提高? 【特邀嘉賓:吳琦】我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陽光公司製作方面的情況,我認為可能它的虧損狀態不完全是因為以歷史文化為題材的原因,當然今天的中國傳媒環境還需要培養關於人文類節目市場。 【絕代大俠任魚宇】人文節目在中國很少有成功的,陽光衛視的問題癥結在哪了?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對《人物》不了解,對人文很了解。其實很難,作的太人文沒人看,太隨市場了人家又認為你俗。 【特邀嘉賓:趙淑靜】如果放在《新聞聯播》這個時段我可以贏利。 【特邀嘉賓:陳騫】 跟陽光不好比,我對他們不了解。《人物》這樣的節目不是不能贏利,這取決於廣告市場進一步細化。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後,使得人文類的電視紀錄片節目層出不窮,但欄目化的很少,因為在收視上承擔一定的風險,在一次紀錄片研討會的論壇上,劉景琦曾説,紀錄片欄目化有點像錢鐘書先生説的“圍城”,沒有欄目化想欄目化,欄目化以後,就不想欄目化了。各位有何對此有何感受?《人物》欄目化的利與弊在哪? 【特邀嘉賓:趙淑靜】欄目的利很顯然是合法的天天見面,容易形成品牌。弊是每天下地勞動,容易積勞成疾。 【特邀嘉賓:吳琦】對於紀錄片類的節目來説,欄目化播出為我們提供了相對穩定的資金投入的可能性,也便於培養相對穩定的受眾,但顯然固定的播出週期勢必一定程度的影響創作的自由度。 【特邀嘉賓:陳騫】電視臺現在基本是按欄目劃分經費,沒有欄目,很難生存。 【絕代大俠任魚宇】你們的收視率怎麼得來得?有線電視能得到人家收看哪個頻道嗎?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拋去橫向比較,讓《人物》去和當前娛樂性強的欄目比收視率似乎有失公允,那麼,《人物》縱向自我相比,開播以來收視人群是否有所擴大? 【特邀嘉賓:趙淑靜】 《人物》的特點是收視率一般,忠誠度很高。在央視十套這樣的時間段裏,想在短時間之內提升收視率很難。但是我觀察它的收視率是在穩步上升。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有的學者認為,紀錄片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的趨勢肯定不能阻擋,但是紀錄片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也是紀錄片的必然屬性,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對立的東西。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甚至是相互交融發展的。幾位嘉賓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陳騫】 完全同意,你來我們這工作吧。 【特邀嘉賓:趙淑靜】近兩年來,整個國際紀錄片的創作就是在向娛樂化方向發展,我們認為紀錄片只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本身應該不承擔有更多的使命和責任。只是我們受蘇聯模式的影響,一直把紀錄片當成槍,當成武器,所以政論色彩的紀錄片一直在中國很走紅,但紀錄片的本來面貌只是一種形式。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北京電視臺《紀錄》製片人史兵曾説,欄目化運作和真正的紀錄片的意義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欄目化運作有很多特殊性,最重要的就是收視和投資。對於這兩方面,《人物》欄目是如何處理的? 【絕代大俠任魚宇】呵呵,好像沒有你不知道的。 【特邀嘉賓:趙淑靜】 紀錄片成為欄目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它在一種不完全正常的狀態下創作,也就是説,它要解決週期問題,它還要解決快速反應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拍出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有難度。紀錄片其實不代表低收視率和高投入,我們看到BBC的製作贏利是很可觀的,收視率也是相當可觀的。只是我們現在的現狀態是要研究一下紀錄片的贏利模式,如果大家都像過去那樣使勁花錢不管産出,只能做出個人作品式的東西,口碑都在自己身上,那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就要受到威脅。當然現在DV的出現可能使紀錄片出現了一種新的景象,甚至出現低成本高産出的狀況,這起碼也是現在可以補充的一個渠道。
【特邀嘉賓:張弛】請問陳騫:錢這麼少,拍完片子還剩得下嗎? 如果剩得下都做什麼用去了?是投入下一部片子製作,還是私下幾個人分了? 【特邀嘉賓:陳騫】基本不夠花,偶爾剩下一次,剛要分,你就來了,還要加一傍,結果不夠分了。 【s秋水伊人s】《人物》的編導們要堅持住啊,娛樂節目過幾天人就忘了,你們做的節目不會忘! 【特邀嘉賓:吳琦】 理解萬歲啊!感謝您! 【特邀嘉賓:趙淑靜】上次在線的時候我就記住了你的名字,那是一年以前了吧,向你問聲好。一下午了,還是好聽的話聽著舒坦。 【論壇版主:青葉】其實網友們對你們欄目寄予很高的期望,因為央視綜藝節目的滑坡更襯托了人文節目的厚重,大家都是支持你們的,更希望你們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特邀嘉賓:陳騫】豈敢,豈敢。 【s秋水伊人s】我會繼續關注你們的節目,支持你們的,希望你們做出更多更好的節目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有的媒體人認為,中國的工業産品和精神産品都缺乏品牌意識,品牌是無形資産,不能輕易的把它拋棄。《人物》是否有意打造成中國人文類紀錄片的品牌欄目?對於品牌,幾位如何認識? 【特邀嘉賓:吳琦】隨著中國電視傳媒産業化的進程,品牌問題確實是擺在我們每一個電視人面前的必修課程,《人物》目前在受眾中小有名氣,基本還靠口耳相傳的簡單方式,這顯然是不夠的,我們目前正有計劃做一些品牌推廣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