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的人物——是分散還是系列
【s秋水伊人s】個人挺喜歡《人物》這個欄目的,但是感覺《人物》仲介紹的相對比較零散而獨立,能否有系列人物的介紹,比如天文啊、文學啊,這樣感覺比較厚重些,嘉賓的看法呢? 【特邀嘉賓:陳騫】我們也有,但不多。天文、文學有的人物不太好拍,本人的一些畫面表現起來比較單調,所以可能拍的就相對少一些。 【一千零一頁】是否將來想製作系列的節目呢,像八套曾經推出過《偉大的俄羅斯作家》等。 【特邀嘉賓:陳騫】我們也在試著做一些系列,但是在以什麼標準劃分系列上是我們一直琢磨的一個問題。我們不是特別想,比如説以我們習慣的那些判斷行業的標準來劃分系列,比如説美術家、音樂家,我們希望有一些跟以往不同的系列節目。 【特邀嘉賓:吳琦】可能這位網友看我們的節目不夠多,也許我們的節目播出的時間太晚,但是我們實際上是有一些系列推出的,比如有“作家身影”、“人藝50週年紀念系列”、“新生代建築家系列”、“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系列”等等,之所以以現在這樣的方式呈現,還是出於操作的原因,面對一個每天播出的紀錄片類型的節目,如果我們一直以系列化的這種方式播出的話,操作上的難度是很大的。因為系列化的操作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週期的整體的規劃和拍攝,不是特別適合日播節目。
【等待戈多!】《人物》中的中外人物的比例是怎樣的?對現當代人物的選擇感覺比例較小。 【特邀嘉賓:陳騫】大概是一半一半吧。我們可能要慢慢加大對現當代人物選擇的比例。
【開往春天的地鐵82】《人物》從來都不會缺少素材,關鍵是用什麼樣的素材,請問陳騫參與製作過《半邊天》的“張越訪談”嗎? 【特邀嘉賓:陳騫】 做過很多,但是1998年以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