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連線》做有恒久魅力的新聞節目
多角度 、多視點構築評論空間
【木鐸金聲】“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是你們的一個追求,那麼在滿足多元化的同時,是否也會給人們一種無從適從的感覺。
【嘉賓:劉愛民】我們只有學會無所適從我們才能夠獨立思考。
【目不拾釘】其實我覺得《時空連線》既然請不同地域不同專家談同一個問題,一定要把一件事情説徹底、明白,而且選題應該是大家比較關心但比較困惑的事情。
【嘉賓:張泉靈】你説的只是我們的一部分選題,很多時候我們除了討論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之外,更關注正在發生的新聞,這樣的事情連基本的背景和新聞本身觀眾都不很清楚,還談不上對它困惑。所以我們首先要把新聞的本身儘量真實和詳細的呈現給觀眾。
【卡奇魚♂】時空連線的每一期的話題你們是怎麼想到的,如果哪天實在沒話題講了,你們將怎麼辦呢?
【嘉賓:張泉靈】那一定是我們所有工作人員腦子都進水了。這個社會裏只有説不過來的,哪兒有沒話題講的事情。
【目不拾釘】我覺得還應該讓不同階層的人談同一事件!往往大多數人不能上電視,説自己的看法,角度不一樣關心的就不一樣!
【嘉賓:張泉靈】同意。這就是我們儘量讓新聞當事人和新聞相關者進入連線的最主要的理由。不都全是專家和政府官員。
【Bealiveformydream】《時空連線》反映了那麼多問題,可現在還有那麼多問題有待解決。是不是只要社會上還存在著問題,連線就不會結束?
【嘉賓:張泉靈】世界上永遠會有不公平問題存在,連線只不過是一個電視欄目,它消亡的速度肯定比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消亡的速度要快。但是請你相信,正義的力量、媒體的監督、公眾的眼睛和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一樣,是永存的,是共生的。
【中國大歷史】製片人眼中的《時空連線》在近三年的發展中,有沒有可圈可點的情節,我們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曲折和不平凡的經歷。
【嘉賓:劉愛民】如果你注意到最近兩個月《時空連線》的節目,你會和我一樣為這個欄目感到驕傲。5月份我們連續4天報道了湖南嘉禾非法拆遷事件,不僅把一個非法行政的縣政府“拆除”了,而且國務院為此專門召開了規範拆遷的常務會議,對於拆遷這個極為民生的社會現象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再比如,報道瀋陽的野蠻拆遷,不得不使遼寧省和瀋陽市撤銷了一些野蠻拆遷規定,逼迫他們尊重人權和財産權。我覺得這都是我們記者生涯中難忘的經歷。
【種高梁的人】我認為《時空連線》的欄目做得深度還不夠。作為評論性欄目,它應該是一面旗幟,但《時》的評論內容有立不起來之感。直言吧,《時》欄目缺一位寫評論的高手。
【嘉賓:張泉靈】你是那個人嗎?如果是的話,非常歡迎加盟。
【種高梁的人】我水平太差,只是説説吧。不過鳳凰臺的一些評論員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嘉賓:張泉靈】目前的情況下,你很難在央視看到像鳳凰臺那樣的評論員,不是找不到評論員,而是評論員在這裡可以有多大的語言空間。
【嘉賓:張泉靈】我説了,關鍵不在於評論員的人才是否存在,而是當你不可能給一個評論員以很大語言空間的時候,評論員的存在是一種悲哀。
【目不拾釘】評論員的言論只代表他自己,並不代表cctv的觀點!
【漫遊世界】觀點碰撞就是需要來自己不同方面的觀點啦,如果大家觀點都一至,何以能産生撞擊的思想火花。
【漫遊世界】為什麼不能給評論員更大的語言空間,讓他們盡情歡樂沒有悲哀啊?
【種高梁的人】對,評論嗎?有時語言是需要犀利和一針見血的。話不在多,而在精,要給人一種語道破天機之感。
【蘇珊的舞鞋】新聞評論員時需要希缺資源,也是需要保護的資源,更大的問題在於央視能否容忍這樣的資源。
【珍珠耳釘】 強烈同意!
【TurboVi】有了會寫的人反而不好,大是大非叫觀眾自己琢磨去。 喜歡不動聲色的風格~
【種高梁的人】 夥計,你沒區分開新聞和評論的區別吧!新聞是寓觀點與事實中,評論就要一語切中要害。
【種高梁的人】雜文,你知道嗎?是評論的一種,它要求像匕首和投槍,怎麼能不動聲色呢?
|
|
|
專家 涂光晉 |
【嘉賓:涂光晉】時空連線的定位,似乎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視評論性節目,它更接近於一種深度報道,首先是對事實本身的深入調查與訪談,然後是對事實本身的分析和判斷,在某些情況下才對事物做一種更深層次的評論。我想它的定位既不同於央視新聞頻道的《央視論壇》,也不同於鳳凰衛視的《時事開講》和《新聞今日談》,後三者才是較為純粹意義上的電視評論性節目,時空連線更應注重對新聞本身的連續追蹤和深度分析,所請的嘉賓中當事人較多,相關官員較多,專家並不是太多。我想這也是欄目自身的一種定位吧。節目是否有深度,不在於是否請了專家,而在於是否把握住事實的本質和要害,並且讓觀眾能夠順著報道和訪談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結論。
【蘇珊的舞鞋】不過,在眾多的當事人的對話中,要讓觀眾保持清醒的頭腦最後得出一個自己的觀點,媒體設置一個評論員的位置也是有作為的,我認為這僅僅是個時間的問題。也是欄目自身發展的問題。
【漫遊世界】“讓觀眾能夠順著報道和訪談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結論。”是讓觀眾在看電視新聞的同時學會思考嗎?
【嘉賓:涂光晉】對。電視不僅是一種消閒娛樂的媒介,也是一種可以啟迪人們思考的媒介,有些新聞是不可能作為娛樂節目來“欣賞”的,如果節目沒有提供深層次的分析和判斷,觀眾是會在電視機前表達不滿的,這種不滿的産生就是思考的結果。
【目不拾釘】這就成了誤導!不能引導觀眾的思維,只能給譚門提供不同的觀點,和各自觀點的理論依據。
【嘉賓:劉愛民】我不認為評論就是記者或者主持人發表評論,引導嘉賓展開爭論或者評論,這是我們特別缺乏的。
【蘇珊的舞鞋】看看時間有快要到了,趕緊再問嘉賓一個問題。畢竟這樣“時空連線”的機會不多。 :P 這檔欄目提升的空間還有多大?
【嘉賓:涂光晉】時空連線今後可以提升的空間一是選題的分量,前一段有關強制拆遷的系列報道就體現了這種分量,在每個月的20幾期節目中能夠有相當比例這樣有分量的選題,它的影響力就會得到提升;二是節目的製作質量,包括嘉賓的選擇、主持人的表現、談話的方式、爭論的空間都需要也都有可能進一步提高;三是有可能的話,《東方時空》應像過去那樣有一個晚間準黃金時段的重播機會,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擴大它的傳播效果。
【中國吉祥0】時間快到了,談談您們心中的《時空連線〉的發展前景?
【嘉賓:劉愛民】有位專家説,一個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它的壽命不過三年,第一年成長,第二年成熟,第三年死亡。我不認同,為什麼不是30年呢?《時空連線》必須改變中國電視新聞業界的膚淺,改變從形式到形式的追求,真正走出一條永保節目內容魅力的道路。
【北京南京天津】這個欄目對新聞的快速反應很好,但是深入採訪方面我覺得做的不夠!你們在今後的節目中會有什麼新的舉措嗎?
【嘉賓:劉愛民】同意。兩個月來我們一直在改變著,我們要求前方記者有深入的調查式採訪,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和智慧,但你想想,兩三個月對於培養一支有經驗的記者採訪隊伍,是不是太短了一點?請你再給我們一點時間。
【南天一柱也】能不能展望一下,半年後、一年後、幾年後,輿論監督是會嘎然而止?還是會乘風破浪?
【*了望者*】太有可能!!!!!!!
【嘉賓:劉愛民】中國的政治生態一定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變得更加樂觀。至於輿論監督,過去只有《焦點訪談》一家,現在恨不得大家都在做,你説會停止嗎?
【我比米盧神】看到節目播出過醫療衛生類,突發事件類等等節目.節目以後在選題方面會比較側重哪些題材?
【嘉賓:張泉靈】事實上,我們在選題的設計上非常注重民生性,也就是説儘量和老百姓的生活貼近,而不是和大而空的東西貼近。
【HaHa75】其實我覺得在這點上《時空連線》作的不是很好吧!北京臺的《第7日》更加貼近生活一些!當然可能節目的定位不同。
【“文化人”】中央大臺走的是品質路線,不能太瑣碎。
【嘉賓:張泉靈】《時空連線》的貼近百姓和《第七日》的城市節目是非常不同的,城市節目更關注本地範圍內的社會新聞,而我們要放眼全國,更多的是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重大事件。所以《時空連線》的選題和《第七日》的選題雖然都強調民生性,其範圍有很大的差別。
【北京南京天津】請問嘉賓這個欄目對新聞題材的選擇有什麼標準嗎?謝謝!
【嘉賓:劉愛民】重大突發事件、高關注度、民生性強、不同觀點爭論強烈。
【木鐸金聲】 你們的方式是借鑒西方節目形態嗎,能否介紹一下國外相關欄目的情況呢?
【嘉賓:劉愛民】連線是國外新聞專題節目中最常見的方式,它不光能體現速度,而且能夠讓不同觀點,通過不同的視窗展現。應該説,在新聞專題節目領域,形式的變化永遠不是最重要的,我剛才説過,美國三大電視網許多專題節目三四十年都沒有改變過形態,他們改變的永遠是內容。
【網絡主持人】專家能否再詳細補充介紹一下國外類似欄目的狀況呢?
【嘉賓:涂光晉】連線訪談的方式在國外新聞類節目和談話類節目中是經常採用的。比如CNN的《 拉裏 金現場訪談》就是一個運用演播室和連線方式進行的訪談節目,每期節目中除演播室的一兩位嘉賓外,總有幾位身處美國其他城市的嘉賓,通過連線方式對某一事件或話題展開討論。這些人既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又往往是不同意見的持有者,主持人拉裏.金在幾位嘉賓間串聯提問,適時發幾句不乏幽默感的議論,讓觀眾在相對單調的節目形態下,感受到內容所具有的巨大張力。
【開往春天的地鐵82】提議:能不能請一位觀察家來到現場,對連線內容作一下總結和點評?另外,在北京的嘉賓,就直接請到演播室好了,不要搞什麼室外了。
【嘉賓:劉愛民】這是多視窗的功能決定的,我們希望一個視窗代表一方的觀點和立場,都請到演播室來就成了和稀泥了。
【嘉賓:張泉靈】北京的嘉賓進演播室還是連線,事實上我們也曾經爭論過,但是最後我們認定連線不僅僅是為了讓嘉賓出現的方便,而也在表達一種對嘉賓的角色定位,比如説,如果一個人在連線的窗口裏,另外一個人在演播室裏,觀眾可能會認為在演播室裏的嘉賓更加重要,這就破壞了觀點的平等交流。所以,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我們希望嘉賓平等的出現在窗口裏。
【20030315】央視有沒有在地方專設駐站記者,就像央視華盛頓、巴黎等駐站記者一樣。像你們《時空連線》,不能等哪兒出了什麼事再派記者,應該是記者隨時全天候找新聞。
【嘉賓:劉愛民】這的確是央視的悲哀,你知道嗎?在德國,歐盟最主要的國家,央視居然也沒有記者站,就不像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電視臺。所以我們在做國際節目時,常常為這種現狀所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