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魅力12精華 > 正文

  

欲振憑風 傳媒助民歌奮飛

  【珍珠耳釘】很多年輕人在追捧流行音樂,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不是很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魅力十二的猜想益智板塊是不是為此設置的,從而起到了穩定收視率的作用呢?

  【嘉賓:李欣】你的判斷很準確,因為現在電視節目的競爭非常厲害,增加一些大家喜歡的元素,又能很好的傳達我們民族的精粹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後天下之憂而憂】我最喜歡“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那一期,它追根溯源,現代演繹,反復吟唱,我淚流滿面,…… 但是,最近幾期節目變了,不再是一首歌曲的全方位展示,變成了綜藝大雜燴,沒有了自己的特色,出於什麼考慮呢?

  【嘉賓:李罡】大家知道民歌是農業文明的産物,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人們的版權意識和著作權意識在加強,因此在作品的署名上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就不再像原生民歌那樣拿來就可以用。兩年來,我們已經做了近百首民歌,這些民歌多半是有源頭的,比如剛才你提到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源頭就在帕米爾高原,民歌的名字叫古麗碧塔。而目前我們的新的選題中能夠找到明確源頭的少而又少,有些改編者不願意承認他的作品的源頭是民歌,因此這裡有一個著作權問題,我們耳熟能詳的民歌資源已面臨枯竭。因此我們不得不對有些歌曲的周邊文化進行挖掘和探尋,因此很多觀眾和網民會覺得不過癮,但我們也無可奈何,希望廣大觀眾和網友能夠理解並進一步支持我們。

  【麥軒】魅力12現在的節目基本是一首民歌的追根溯源是吧?節目中穿插一首歌的多中唱法,這樣的套路一直用嗎?還會不會有新的嘗試和創新?

  【嘉賓:李欣】展示的方法肯定要不斷的推陳出新,但是這種介紹西部文化的角度與層面不會改變。

  【拂袖而來】有人很反感一些所謂的流行歌手翻唱經典老歌,你們怎麼看?

  【漫遊世界】倒胃口!

  【嘉賓:李欣】翻唱的好就是貢獻,你反感了,那肯定他沒翻好。

  【點擊此處查看資料】斗膽給製片人一個建議:面臨選題的枯竭,是否可以用這個辦法:西部民歌大賽的獲獎歌手所唱的民歌雖然並不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但每首歌的背後一定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背景,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就用這些民歌做選題來做節目,不是很好嗎?

  【嘉賓:李罡】你提的建議非常好,目前由於收視率的原因,我們還不能對大家不熟悉的歌曲進行這樣的打造。但我們會對某一歌種進行深入的挖掘,比如雲南楚雄彝族的海菜腔,這樣的歌種做起來就很有意思。

  【點擊此處查看資料】唉!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選題都是因為收視率的關係而被槍斃!悲哀!!這樣如何能真正做到有價值的傳播?如何能真正弘揚民族文化?

  【嘉賓:李罡】日本的國家電視臺的名字叫NHK,這個電視臺是不允許進行廣告運作的,它的民族民間的文化遺産是必須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傳播,而我們國家由於是發展中國家,電視臺雖然也在強調弘揚民族民間文化,但是收視率末尾淘汰也是一個事實。

  【漫遊世界】工業文明時代,民歌可能遠沒有其他題材的音樂作品容易産生影響,因為民歌要經過若干民間歌手的長期加工才能成為經典。

  【嘉賓:李罡】這就是工業文明的悲哀,當一個作品被署了名以後,它或許會在經濟上創作價值,但在藝術和文化上卻會形成一個孤島現象。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舉辦了十屆,每一屆都為原創作品提供平臺,由於歌手演唱的原創作品還會加分,但十屆大賽下來,您記住一首歌了嗎?

  【漫遊世界】如此説來,經典文化只能是屬於一個民族的,而不能屬於某一個人個人的,是一個民族智慧的集體加工。

  【點擊此處查看資料】民歌的特點就是口頭性,集體性,代代口耳相傳才使其反映民眾的心聲,融入了民眾的審美情趣,才使其樸實而凝練,動人心弦。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做到。

  【嘉賓:李罡】強烈同意!

  【珍珠耳釘】民間藝術的土壤是在民間的民眾之中的。所謂的那些被有意而創造出來民歌,有些能夠成為新民歌,但是最終還是要民眾來進行篩選。民間藝術本來就是集體智慧的産物。

  【碧海晴天】請問嘉賓:用電視媒體來表現原生態的歌曲,這個想法實踐起來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嘉賓:李罡】原生態民歌用電視傳播的最大障礙就是它的陌生性,由於我們長期以來對西部和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播出現的一些誤區,使我們對民族民間音樂的了解非常的淺薄。因此它的受眾面就會受到影響,這次民歌大賽我們嘗試著用很多辦法,但仍然在總體收視上和電視劇及流行文化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們堅信通過我們的認真總結和不懈的努力,一定會讓更多的觀眾和網友熱愛我們民族民間的音樂,熱愛我們的民歌,熱愛他們就等於熱愛我們的家園。

  【網絡主持人】製片人是學藝術出身的,又從事相關節目的創做這麼多年,能否談一下您對中國民間藝術,尤其是民歌現狀的觀察、思考。

  【嘉賓:李罡】中國民歌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差強人意,最主要的還是傳播問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中國京劇在建國以來這五十幾年中,可以説是從來沒有被冷落過,我並不認為京劇的曲牌要比民歌動聽。但民歌有多少固定的聽眾,而京劇可以有一個頻道。因此,培養民歌的觀眾和聽眾就顯得非常重要,民歌是孕育了我們中國三百多個民間劇種的母體,它獲得今天這樣的待遇是不公平的,為什麼我們這些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聽到了《信天遊》就會流淚,那是因為民歌本身是從我們生命裏發出的聲音。我認為光靠民歌大賽來推動民歌的發展是不行的。每一個上星臺或者每一個城市臺都應該開辦一個民歌欄目,使我們能夠隨時聽到我們祖先的聲音,感受我們脈搏裏所流動的血液,這才能夠使民歌發展起來,承傳下去。近日,我去內蒙古自治區參加了振興內蒙民族音樂研討會,發現呼麥後繼無人的現象非常嚴重,如果傳播無力,還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這種瀕臨滅絕的民歌演唱形式嗎?

  【碧海晴天】愛之欲深,痛之欲切!我能理解您的心情。經常能看到民間藝術後繼無人,要成絕唱的現象。在其他的藝術領域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我想這個是除了要靠媒體積極宣傳之外,還要國家的立法和國際上的援助等等工作。

  【草露未晞】製片人説得好!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讓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認識我們的母體文化是媒體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是,又有問題了,在電視節目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即使播出了這樣的“負責任”的節目,又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把目光從流行歌曲的mtv轉向民歌呢?

  【斑竹的小蜜】但很多民歌都被西化的體無完膚了。

  【嘉賓:李欣】不能簡單地看西化就是壞事,比如説《魅力12》介紹過一個節目《掀起你的蓋頭來》,它的旋律就被俄羅斯作曲家哈恰圖良運用到鋼琴協奏曲中,結果引發了更大的世界影響。你所説的恐怕是西化的不好。

  【斑竹的小蜜】哦,那現在的民歌我們這麼強調它的原生性啊?有的學院派華麗的唱腔也是對真正民族歌曲的歪曲。

  【漫遊世界】請問西部頻道是不是準備把民歌作為一個品牌來經營,使之不被都市音樂和流行音樂所淹沒而重放異彩呢?

  【嘉賓:李罡】進行品牌化經營是一個理想的目標,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能考慮到的只能是大賽品牌,其他的市場和很深層的問題就不是我這樣一個小小的製片人能夠考慮和決定的。

  【語言烏托邦】當前西部大開發的形勢下,我們對西部的關注越來越大,〈魅力12〉可以説是了解西部的一扇窗戶和途徑,那麼〈魅力12〉在西部民歌大賽後有沒有更新的計劃來宣傳推廣西部藝術。

  【嘉賓:李罡】可以透露一些《魅力12》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小小變化,我們會適當的融入娛樂元素,可能對一些《魅力12》的忠實觀眾和網友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但是我們實在在尋求變化、在尋求生存,因為收視對我們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漫遊世界】其實民歌還是很受人喜愛的,只是因為作為傳播面最廣泛的電視媒體還沒有專門欄目來推廣它,但願西部頻道能夠開此先河,讓我們的民族文化經典能夠燦爛輝煌。

  【嘉賓:李罡】其實推廣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我們只是把原生民歌搬到舞臺上,而不做任何包裝,不做任何改變,也同樣達不到傳播效果。

  【點擊此處查看資料】 我覺得要真正體會民歌還是要到田間地頭去,到生長民歌的山水中去!不是通過揚聲器,而是讓歌者的聲音直接撞擊耳膜!

  【漫遊世界】 揚聲器還是要要的,只不過這揚聲器要放到産生民歌的大山裏、草原上,田野中。

  【漫遊世界】 其實推廣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加工提煉的過程,只是在加工提煉的過程中不失去“民”味,失去“民”味的歌也就不成為民歌了。

  【碧海晴天】民歌大賽這樣的節目形式,挖掘了民間豐富的藝術資源,但是同時,保護民歌的任務,媒體在這方面是不是也應該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呢,這個是否融入了欄目的製作理念過程中去了呢。

  【嘉賓:李罡】 傳播是更好的保護,沒有傳播就談不上保護,不管我們的欄目從形態上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深愛和摯愛是我們骨子裏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會有任何改變。

  【語言烏托邦】如同很多中國民間藝術一樣,西部的藝術也有很多在逐漸消亡,我們的欄目組能否建立專門的檔案庫來保留這些藝術,並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新人亮相呢。

  【嘉賓:李罡】其實媒體的傳播本身就是一個檔案庫,最近我們在四川甘孜做了一期節目,其中很多民間歌手第一次走到電視中來,我們也第一次認識了很多民間樂器,比如牛角琴、旋胡,這些節目已經錄製,就變成了檔案。

  【漫遊世界】 請嘉賓談談魅力的源泉?

  【嘉賓:李罡】 “魅力”的源泉就是深藏在我們民族血液和泥土中的文化,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別的民族的最獨特的最神秘的特徵。

  【漫遊世界】 再談談這種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中國的最獨特的最神秘的特徵吧?謝謝製片人!

  【碧海晴天】 文化普同

  【yiduhui】我們的〈魅力12〉是以考察與挖掘西部藝術為主的,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有沒有相應的搶救和保護的措施呢。

  【嘉賓:李罡】 對於媒體來講,他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們也不可能去完成不適合我們做的事情,但從傳播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會盡全力去做。今年9月份中國第六屆民間文化藝術節在山西榆次舉行,組委會找到了我,希望能夠將開幕式和頒獎晚會錄製播出,我已請示了頻道領導,我們將盡全力將本次藝術節的節目做好,我們也只能做到這些。

  【漫遊世界】 只要能夠持之以恒的傳播下去,民族的經典文化就不會被淹沒掉,作為電視媒體具有最為廣泛的電視觀眾,對於傳播民族文化更具有獨特的優勢。

<<上一頁下一頁>>
第5頁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