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實話實説精華 > 正文

  

余論:有多少話可以實説

  【嘉賓:鹿宇明】有的人説假話,是一種善意;只有一類人説假話,不可原諒,那就是對公眾、社會負有法律責任的人。

  【Supper鵬】其實我們應該什麼時候都不能説假話,其實會傷到別人,其實要不説任何假話真的很難,而且有時很痛苦,可能有些人並沒有體會到:當你的生活不能説假話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你都再説假話,你沒有發現是因為他們都是善意的,所以你覺得你好象並沒有説假話。我為什麼會發現這一點是因為一個原因讓我不能在生活中説假話,這個原因不方便講。或者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你,但不能是公開的方式,如果你真得很想知道原因或不相信我不能説假話的話。

  【“文化人”】希望多請些官員,讓他們實話實説最重要?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浮誇、政績工程和瞞報呢?

  【嘉賓:鹿宇明】我們經常請他們,但..........................................

  【“文化人”】所以要創造一種實話實説(誠信)的文化有多難。環境造就道德與品性,楊老師,你覺得對嗎?其實,在他們都是學生的時候也是很誠實的。

  【嘉賓:楊東平】誠信仍然是全社會的一種追求,説實話仍然是一種短缺的資源,所以《實話實説》還有存在的價值。

  【碧海晴天】培養公共空間討論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是社會成熟的標誌之一,是不是有必要培養民間實話實説的力量,專家解釋一下吧

  【嘉賓:楊東平】的確如此。在民間的話語空間,主要還是在網絡上,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碧海晴天】除了網絡之外,民間話語表達的方式,對於媒體而言,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工作去做,除了實話實説這樣的節目形式之外?

  【嘉賓:楊東平】當然。現在有一批新銳的報紙,如“新京報”言論版都辦的很好,是一個新的民意表達的空間。

  【碧海晴天】嗯,對於媒體而言,特別是電視傳媒,您有何高見呢?支個招

  【嘉賓:楊東平】中央電視臺新創辦的一批新聞談話節目,包括央視論壇等,拓寬話語的邊界方面還是有突破的。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秀世花火】問楊專家,俗話説:“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任何的事實都是一種帶有主觀傾向的表述,那麼實話實説能在多大程度上表現出事實本身的面貌,或者有種説法是無限的接近事實,專家能對這個做出解釋嗎?

  【嘉賓:楊東平】我認為客觀事實是具有確定性的,如嘉賓的個人經歷故事等,但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和評價,應該是多樣化的。有時沒有定論,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真實的表達狀態,所謂“還原一場真是的談話”。

  【秀世花火】請問專家和製片人:在製作節目過程中,怎麼保證自己或者是現場觀眾説的都是實話呢?是誰來評定這個“實話”,實話的標準是什麼?因為看過了很多節目之後,有些懷疑社會上的一些帶有事實性的事件了。

  【嘉賓:楊東平】《實話實説》的節目大多不是案件調查,所以無須確認嘉賓發言的真實性,至於觀點的表達是可以比較自由開放的,即便説的不是他的個人觀點,至少也代表了一種觀點。

  【“文化人”】在中國,榜樣的力量對民眾的感召力非常大。要是榜樣都來實話實説,會不會造成消極影響?請問楊老師。

  【嘉賓:楊東平】不太清楚你所説的是哪些榜樣?説實話為什麼會造成消極影響?

  【“文化人”】比如説楊利偉呀。説實話會把他從一個“神”降為平凡的“人”。

  【嘉賓:楊東平】這恰恰是實話實説的追求,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有什麼不好呢?

  【碧海晴天】我理解的意思是,在一個節目當中,人們可能會將嘉賓或者觀眾的某些觀點斷章取義,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價值判斷。

<<上一頁下一頁>>
第9頁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