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品評 > 正文

楊東平談《實話實説》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09:52

  觀眾為何不再為“實話”激動?

  《實話實説》的收視率正在滑坡,這是無庸諱言的事實。

  楊東平先生認為這一現象産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檔節目創辦至今已有7年曆史了,在這7年間,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年前,這個節目剛創辦時,電視還屬於是一種不容易接近的東西,一般百姓是很難上電視的。電視鏡頭是規整的,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因此,當談笑風生的《實話實説》冒出來後,觀眾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原來節目還可以這樣做,這是他們沒想到的,他們産生了強烈的參與感,收視率隨之直線上升。形式大於內容是這個節目的初衷,也即是希望首先在形式上刺激觀眾,激發他們的觀賞慾望。事實證明,這是很成功的一招。

  然而,事物是發展的,有高峰也有低谷,《實話實説》走過了四五年的輝煌期之後,漸漸喪失了衝擊力。此時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各地談話類節目紛紛涌現,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出現了大約70多個類似節目,這不僅僅是競爭的問題,也使觀眾喪失了原先的那種好奇心,他們不再為這樣的節目激動了。這是很正常的,好奇心是耐不住時間消遣的。

  和晶是恰當的接班人

  記者問楊東平先生,和晶接替崔永元是不是也是造成收視率滑坡的一個原因?對此,楊東平沒作正面回答,而是非常謹慎地對兩人的特點作了分析。

  他説,崔永元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幽默機智,善於駕馭場面,而且還有10年的記者經歷,這是一筆很大的財富。他見多識廣,對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這就使他能從容不迫地週旋于各種場面。

  去年9月,崔永元因為健康原因決定退出節目,之所以選擇和晶做接班人,節目製作組是有自己考慮的。崔永元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而觀眾的欣賞目光也有了定勢,選誰接班,觀眾都會將其跟崔永元相比較,為了儘早結束觀眾的這種慣性,就必須找一個同崔永元反差較大的主持人重新確定主持風格。

  男性自然不在考慮之列,他們同崔永元存在太多的可比較性,一比就很可能被比下去了。於是,節目組選中了和晶。

  和晶敢於接崔永元的班,是要有相當自信的,也是很勇敢的,觀眾們慣用崔永元的標準衡量她,她必須擺脫這種束縛,確定自己的風格,才能走向成功,這是要有個過程的。楊東平説,和晶已經工作了3個多月,事實證明,她是可以勝任的,有專業水準,比較成熟,能夠輕鬆地駕馭話題。現在,有不少觀眾也已經接受了和晶,他們常常來信,稱讚和晶有親和力,也較從容。

  同崔永元相比,和晶確實還有許多不足。崔永元的幽默感就不是人人都學得會的,還有,崔永元有10年的記者經驗,閱歷豐富,相比之下,和晶在閱歷上就比較淺。不過,楊東平一再強調,和晶很努力,她是一個恰當的人選。

  低俗化傾向值得警惕

  楊東平承認,現在談話類節目的製作速度太慢。像《實話實説》,製作完成大概需要兩到三周,有時竟至於1個月,時效性實在太差了。“在台北,有檔叫做‘全民開講’的節目,很講究時效,哪個地方發生了突發事件,製作人員便往那裏奔去,立即進行討論,非常刺激,很能吸引觀眾。現在他們又開出了‘全民亂講’,是針對“全民開講”而來的,更加瘋狂。我們未必要跟著他們走,但講究時效是值得我們學的。”

  他還認為,雖然談話類節目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有些不良傾向值得業內警惕,比如有些節目出現了低俗化傾向,長此以往,將會産生不良後果。而上海的《有話大家説》,能將製作重心由社會問題轉移到實用信息,是無可厚非的,將來電視節目不斷細化,這方面也是很需要的。

  楊東平最後告訴記者,目前《實話實説》又面臨著一個新的轉型——從今年5月1日它將改周播為日播,每天8點到9點在中央新聞頻道播出。這個改變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增加了工作量,內容形式方面也可能會有所改變,會側重節目的新聞性,更多地討論一些有關民生的實際問題,主持人也不會是和晶一個了。

  楊東平看談話類節目:

  一鍋大雜燴 是不能滿足觀眾需要的

  國內談話類節目的收視率滑坡,有些地方節目已經喊停,記者問楊東平,這是否就代表了談話類節目已經進入了衰落期。他對此持否定態度,認為談話節目不僅不會消失,將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因為“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

  “有人説,説話説話,説了幾年了已經無話可説了。這種觀點是很愚蠢的,世界在變,不斷有新鮮東西出來,每天都有可説的事兒,怎麼會無話可説呢!世上有這麼多報紙,每天都填得滿,這就很能説明問題了。

  “有些談話類節目辦不下去,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受到的干擾太多。現在的社會環境在不斷寬鬆,不同意見能夠自由表達,這就為談話類節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談話節目不僅是娛樂性的,它還是社會民主化的外在表現。

  “國內這幾年談話類節目雖然發展很快,但遠遠還未達到理想境界,仍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除了一些很難克服的困難外,形式上還是比較粗糙的,仍舊是綜合性的大雜燴,沒有將內容層次細分,這就是不成熟的表現。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齡和文化層次,會有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趣味,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是大不相同的。一鍋大雜燴是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

  楊東平介紹説,國外談話類節目的細分已經進入到很深的層次了,年輕人、家庭婦女還有知識分子都能各取所好。比如美國,有許多談話節目是垃圾,專揭人隱私,曝料整人,説些通姦之類的低俗的故事,這些是為了迎合低層觀念的口味。但同時也有高雅的談話節目,其中一個叫“面對面”,專就國際重大問題進行討論,除請到的嘉賓是一流的專家,就連到場的觀眾也都是術業有專攻。這檔節目就連總統也必看無誤,即使有公務外出,也會叫人錄下來回來再看。而我們現在缺少的,正是這樣高水準的談話節目。

  各方實説《實話》

  “直線”論

  現在我也想實話實説。和晶的主持有她優勢的地方,她自然,她落落大方,她以她女性的角度去關注這些話題。然而她也有明顯的弱點——她的平淡,她的不幽默。在她主持的《實話實説》中,沒有了以前的波瀾起伏,如果説崔永元的《實話實説》像波浪線的話,現在和晶的《實話實説》就是一根直線,平平而過,永遠在一個狀態。甚至許多時候,我們料想的可以抖包袱的地方,她都輕易地放過,平淡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問句將這個可出彩的地方淹沒。(北京娛樂信報)

  個性論

  一個欄目要生存,自然要不斷變化和發展,但也要保持和發揚自己的優勢。《實話實説》的優勢在於小崔特有的個性和風格,然而此次換人,正是徹底地把自己欄目的風格埋沒掉了。我們不能説和晶沒有自己的優勢可言,至少她主持的節目輕鬆自然,很有親和力。然而仔細想想,哪位大牌主持人的主持不是輕鬆自然、很有親和力呢?如果連這基本功都沒有的話,早就從央視走人了。這樣看來,和晶沒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可言。……作為談話類的《實話實説》,更應該保持自己的風格和個性,不應該因小崔有病就改變了自己的風格,至少在換主持人時,應該找一個和小崔風格近似的,做一個過渡,而不是放棄自己原先一些好的東西,讓一個王牌欄目從頭再來。(南方都市報)

  “復辟”論

  我們很懷念崔永元帶給我們的快樂,自從他離開《實話實説》後我依然保留著星期天晚上等待9:25分的習慣,但是熟悉的音樂,熟悉的場地,再也見不到熟悉的主持人,便再也沒有繼續看下去的慾望。不是現在這個女主持(和晶)不好,而是我們無法習慣,根本無法習慣,永遠無法習慣,就好像大年三十晚上,我們習慣吃餃子,換了牛排,一樣可口,但怎麼也不像春節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心聲,是千百個以前喜歡而現在彆扭的觀眾的心聲,我相信崔老師也是不喜歡離開那裏的,不管多大困難多少不便,不是説觀眾是上帝嗎?我們期待崔永元的回來,我們期待《實話實説》。(網友)

  革新論

  《實話實説》要想重新振作,吸引人氣,我看首先還是要在增強話題的敏銳性、先鋒性、思辨性,也即增強話題的吸引性上著手,話題的選擇可以發動群眾,群策群力,擴大智囊團的範圍,要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嘛!(網友)(上海壹周)

(編輯:王今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