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品評 > 正文

試析《中國新聞》的特色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9日 11:32

  

郭景哲

  《中國新聞》是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一個面向海外華僑、華人以及港、澳、臺同胞的一個綜合性新聞欄目。由於它編排注重新聞性和針對性,播音風格體現個性化和親和力,因而受到海外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受到國內教育、文化、新聞等各界人士的厚愛。央視調查顯示: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中國新聞》的收視率在國際頻道眾多欄目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這兩年,我幾乎天天收看晚9點或10點的《中國新聞》欄目,留下深刻印象。欄目特點1.信息量大,內容豐富。據粗略統計,這個30分鐘的欄目每期播報20余條新聞,有國內新聞、國際新聞、社會新聞、體育新聞以及趣聞、珍聞。除動態新聞外,還有背景介紹和系列報道等。可以説這個欄目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準確及時報道國內外重大新聞,又注意適當選用一些既有教益又較為輕鬆的新聞,從而增加了節目的可視性和生動性。今年以來,《中國新聞》加大了對臺宣傳的力度,涉臺新聞和台灣信息比重增大。3月16日《中國新聞》欄目中開辦了系列報道“台灣百問”,每天一集,向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海外華人介紹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情況,介紹中國政府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這個系列報道播出非常及時,抓住了當前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關注的台灣問題這一焦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精編新聞,針對性強。《中國新聞》基本上做到精選精編新聞,比較好地貫徹了“內外有別”的原則。每年的“兩會”報道,《中國新聞》的做法是對會議新聞進行宏觀控制,每天拿出15分鐘的時間報道“兩會”,對開幕、閉幕等重大新聞做到長新聞短做。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言的處理也比較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對“兩會”新聞精選精編,做到簡明扼要,做到準確及時播出。總的説,該欄目比較好地處理了宣傳與新聞的關係、正面報道與輿論監督的關係、會議新聞與社會新聞的關係。

  3.講究編排,突出主題。《中國新聞》欄目的內容基本上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是國內外重大新聞(政治時事新聞),這是每天新聞的重頭戲;二是國際新聞;三是國內新聞。這順序符合海外觀眾的收視習慣和收視需求。編輯同志有較強的外宣意識,基本上是按對外報道的原則和新聞規律編排節目,把海外觀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以新聞事件的重要性來確定次序。《中國新聞》講究編排技巧和藝術,他們常常把內容相似的新聞編排在一起組合成集合信息,形成一個整體,突出一個主題。如6月5日《中國新聞》為配合前一天朱基總理在世界環境日發表的電視講話,集中安排了一組我國環保方面的新聞:“全國人大環資委召開西部開發建設環境座談會”、“中國公佈199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首都高校青年綠色環保活動拉開序幕”和“新聞背景:世界環境日”。這組新聞圍繞世界環境日展開,既有當天的最新消息,又選取了幾個不同的點加以報道,同時配以新聞背景,滿足了廣大觀眾對這件大事的信息需求,形成傳播優勢,加深了觀眾印象。

  4.背景材料用得及時。《中國新聞》重視背景資料的運用,而且用得比較及時,與新聞配合默契,增加新聞價值。如1998年1月26日,在播報首都各界紀念江澤民主席對臺講話發表三週年的消息之後,緊接著口播了江澤民主席對臺講話的八項主張並打出字幕,讓老觀眾重溫了江澤民主席的八項主張,使新觀眾了解了江澤民主席對臺講話的主要內容。又如1999年3月9日,《中國新聞》播報田紀雲副委員長作修改憲法報告的消息後,緊接著播報新聞背景材料“歷次憲法頒布及修改時間表”,同時屏幕上打出字幕。這次報道緊密配合會議的主要議題,所提供的資料翔實,有助於觀眾對修改憲法的了解,同時也增強了新聞的厚度。

  5.現場報道,感染力強。今年以來,《中國新聞》欄目安排播出中央電視臺記者出鏡的現場同期聲報道數量明顯增多。僅5月中旬至6月中旬就播出了駐美國、英國、比利時、日本、埃及、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記者20余次的現場報道。這樣的報道形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電視新聞的流行方式,它增加了新聞的現場感,使觀眾感到如身臨其境,親切可信,增強了感染力。此外,同期聲本身就傳遞著一部分重要信息,如環境、場面、氣氛等,它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它所形成的真實感是播音員費多少口舌也難以實現的。

  幾點建議1.要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以事實為主、以我為主的方針。對外宣傳是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準則。要以正面宣傳為主,注意內外有別,宣傳中國的主流,樹立中國的良好國際形象。所以對外報道我國的社會新聞如暴力犯罪、交通事故以及天災人禍要嚴格控制數量,少報為好;其次要有選擇,不能大小事故新聞都報。重大的涉外事故新聞要快速、連續、準確地報道,同時也要注意策略和社會效應。

  2.加大國際新聞的報道數量,拓寬報道面。《中國新聞》欄目的國際新聞數量少,每次節目只有幾條,有五六分鐘時間。據一些駐外記者反映,發達國家的傳媒播發的國際新聞一般佔全部新聞的三分之一左右。相對而言,我們的國際新聞報道還未達到這個水平,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和改革開放的步伐很不相稱。中央電視臺要成為世界有影響的大臺,必須加大國際新聞的報道數量,在重大問題上發出中國的聲音,提高中央電視臺在世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要掌握好播音速度。《中國新聞》的對象主要是海外幾千萬華僑、華人,以及港、澳、臺同胞,兼顧我駐外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國內的一些固定收視群。目前,播音員的播音速度對我駐外人員和國內的收視群體是合適的,但對廣大華僑、華人來説似乎快了些。因為廣大華僑、華人文化程度不一樣,有的地區華僑、華人文化程度比較低。我們的播音一定要考慮廣大觀眾的實際情況,摸透他們的接受能力,儘量做到通俗易懂,所以,播音速度要放慢一點,以便使他們聽得懂、聽得明白,容易接受。

  4.要認真研究競爭對手。《中國新聞》首播是北京時間21:00,在同一時間播出的新聞節目有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的《時事直通車》以及台灣、新加坡的電視新聞節目,此外還有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的《現在播報》。我們要認真研究競爭對手的新聞節目是怎樣策劃編排的,對我衝擊力較大的是什麼,學習它們的長處和優點,尋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提高節目質量,搞好對外報道。

(編輯:王今一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