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節目 > 正文
7集特別節目《味道中國》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3日 10:26)


  “吃了嗎?”這恐怕是中國人見面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它以一種喜滋滋的口吻,渲染著中國人對於吃這件事情興興頭頭的情緒。上升到理論層次上,這叫“民以食為天”,它是中國人關於吃的理性定位。如果從“吃”這個角度來看看中國,將會是什麼情形呢?在農曆春節到來之際,CCTV-1將在2月1日至7日每天中午12:43推出一套飲食文化套餐《味道中國》,將從獨特的角度來表現“味道裏的中國”,做足關於“吃”的文章。

  關於吃的重要性,關於想家想什麼,關於吃與愛情,關於中西方不同的吃法等等,孫小梅、大山以及香港美食家蔡瀾將在演播室裏為您作輕鬆有趣的闡釋。每集裏主持人都將教您做一道永遠不會失敗的菜肴,豐富您的春節餐桌。

   第一集《您吃了嗎》:這一集裏您將看到“吃”始終是生命光鮮的組成部分。小孩子生下來,大家就忙著分吃紅雞蛋,然後吃滿月酒,接著是周歲宴,此後這種每年一度的生日餐會就一直持續著,等到小孩長大成人,又來了喜宴、壽宴。而更多逢年過節的盛宴,尤其是春節盛大的吃法,對於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而言,都是寶貴的財富。

   第二集《鄉愁色香味》:一個人出門在外,究竟為什麼會想家?阿成先生撰文稱,思鄉與某種個性化的蛋白酶有關。因此,關於口味,多數人有一種固執的偏好。最令人懷念的,莫過於故鄉的味道。蔡瀾先生所推崇的則是媽媽菜的味道。

   第三集《飲食男女》:“吃”和愛情如此親密:解決吃飯問題,乃婚姻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謂“要抓住他的心,先抓住他的胃”;而成就婚姻之前,請吃飯則是男女約會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正如沈宏非先生考證,鬱達夫在追求王映霞的時候,日記裏關於吃飯次數的記載最為可觀,大大超過擁吻的次數。方方説,有時候我覺得中國男人看到一頓好的酒席,和西方男人看到一堆美女,那眼神都是一樣的。


   第四集《當筷子遇上刀叉》:這一集討論的是中西方食文化的有趣差異。筷子甚至某種程度上成了中國文化的道具,有人曾研究使用筷子還是使用刀叉,對於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影響。李鴻章教老外吃麵條的故事、洋媳婦的故事等,這些關於中西餐的種種趣話使得本片裏的中西方衝突頗具戲劇性。

   第五集《我愛廚房》:描述了廚師的生活,以及許多熱愛烹飪者的故事。

   第六集《吃的虛構》:吃名著,吃武俠,影視劇裏的吃吃喝喝,小説裏的觥籌交錯,在許多虛構藝術裏,“吃”的可口程度及隆重色彩和現實裏是大不一樣的。一些雲裏霧裏的菜名,也像藝術一樣不可捉摸。

   第七集《吃並快樂著》:表現了祖國各地菜係、吃法的不同,以及近年嗜辣口味的趨同。

   播出時間:2月1日至7日 CCTV-1 12:43

責編:李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