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央視人物 > 正文

情係草原文化 與內蒙古“零距離” 
————記“博士服務團”成員趙先權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9日 09:53)


  趙先權博士是一個複合型的人,既具有文學碩士和新聞學博士的專業背景,又有過大學教師、新聞記者、人事幹部的職業經歷,他還是一個真性情的詩人。由於草原文化的吸引,他參加了中組部、團中央選派的赴內蒙古“博士服務團”。

  鍾情草原文化,詩話內蒙古

  2004年10月15日,他到內蒙古的第二天就為他的湖北“老鄉”王昭君即興寫了一首詩《昭君吟》:“漢家奇女子,瀟灑塞上行。一人安天下,千古傳美名。”第三天又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寫下讚美詩《雨中謁成陵》:“勝跡何處尋,煙雨籠成陵。誰言君射雕,華夏一崑崙。”此後,他不斷迸發出靈感,熱情謳歌內蒙古。在新體詩《馬頭琴》裏他寫到:“馬頭琴的琴聲醉了,醉了草原的風景,醉了遠方遊子的心”;36行的詩歌《真情男人牛玉儒》在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配樂播出,並在《人民日報》“黨的建設”專刊發表了其中的幾個段落。即使是在“博士服務團”開展集體活動到烏海進行調研、座談時,他也忘不了寫一首詩《咏烏海》:“黃河婉轉復徘徊,塞上明珠數烏海。桃李無言自成蹊,春風八面入城來。”他當場朗誦後,帶給了大家精神上的共鳴。就是這樣,內蒙古的一切在他眼裏都是詩,於是有了《聽“混聲無伴奏合唱”》、《塞上人家》、《賀少兒頻道開播》、《贈內蒙古師大》、《登大青山》等詩作。

  趙先權博士説,內蒙古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自治區還制定了建設草原文化大區的戰略目標,他作為一名文科類的學者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一個博士服務團成員眼中的內蒙古》,由中央電視臺“央視國際”網站製作成網頁,配以內蒙古的美麗風光,向世界全面介紹內蒙古。他在文章中寫到:“內蒙是一本內涵豐富的大書,讓人不忍釋卷。這裡既有“昭君墓”、“成吉思汗陵”等讓人憑吊歷史人物的名勝古跡,又有現代化氣息濃郁的工業園區;既有遼闊無邊的茫茫草原,又有華燈閃爍的現代都市;既有乾旱的沙漠和裸露的山巒,又有蔥鬱的森林和美麗的“天鵝湖”;既有不斷崛起的新城區,又有十分落後的國家級貧困旗(縣)……這就是真實的、多面的內蒙古,一個歷史厚重、天高地闊、經濟發展空間巨大的地方,也是一個奇跡與夢想並存的所在。”

  傳播新觀念,交流新信息

  趙先權博士認為,博士服務團除了在經濟建設項目、招商引資方面應該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外,還要發揮自身的專長,傳播新觀念和新知識。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決不只是一句口號。為此,他個人已經舉辦了四次講座。一次是2004年底在包頭廣電局介紹全國廣電系統以及中央電視臺的人事制度改革情況,聽眾達300多人;一次是2005年4月20日給內蒙古全區電視采編人員講課,講座主題為《電視新聞改革及問題與對策》,聽眾達400人;一次是4月28日為內蒙古自治區電視新聞評獎會的評委(包括各盟市電視臺臺長)講課,主題為《電視媒體最新發展動態以及電視節目策劃》,受到熱烈歡迎,各盟市紛紛邀請他去巡迴演講;一次是6月29日為內蒙古廣電局舉辦了《關於廣電傳媒若干熱點問題探討》的講座。

  此外, 他作為內蒙古師範大學舉辦的“博士論壇”主講人,先後三次與大學生、研究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這些講座與交流作為一種服務形式,已經成為博士服務團的整體中一個部分。

  作為電視人參與電視實務

  在電視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趙先權博士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因此他經常深入內蒙古電視臺的頻道、欄目和節目之中與有關人員進行業務探討。特別是對內蒙古電視臺衛視頻道大型系列板塊節目《蔚藍的故鄉》他一直很重視,注意與領導者、節目評委、製作人溝通和聯絡,隨時進行節目探討,還動員北京的電視人和電視觀眾獻計獻策。今年“兩會”期間,他在北京擔任內蒙古電視臺與中央電視臺的協調人,兩會以後,還指導、協調內蒙古電視臺的一組記者在北京進行大型系列節目《草原戀 北京情》的採訪活動。

  他説,今後他還要為對外宣傳內蒙古進一步努力,向更多的電視觀眾宣傳內蒙古的新形象。

  (中央電視臺人事辦公室 羅秀蘭)

責編:艾中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