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指南
電視指南頻道首頁
央視人物首頁
央視人名錄
記錄央視人
央視人在線
人物互動
>> 電視生活更多頁

故園情思(文:趙仙泉)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5日 10:56


  年少時渴望遠走他鄉,浪跡天涯;等到塵埃落定,躁動的心漸漸安寧,故鄉情結就越來越濃厚了。也許,人的生命歷程就是如此,“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珍貴的和最親切的,竟然就在熱鬧之外,在那曾被自己忽略或逃離的地方。回故鄉見到親人故友,聽到自己熟悉的鄉音,回憶往事,把盞敘舊,不覺情意濃烈似酒,讓人陶醉。進入中年以後,方能感受歲月的厚重和情感的分量。看到鄰居的那位農民兄弟在屋前的稻場上曬穀子,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擁抱了他,一個當年的青年農民已經明顯地瘦弱了,他就這樣年復一年地勞作,命運似乎沒有發生巨變,而他也沒有抱怨;在母校附近的中學同學家裏見到八十多歲高齡的老奶奶,我一下子就握緊她老人家的手,激動地説起當年我高考前夕曾受到老人的關照,讀書肚子餓了,老人就像對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樣讓我吃一碗“蛋炒飯”,那香味一直存在我的心裏,一飯之恩終身難忘;與已經嫁作他人婦的女同學見面,坦然地話説過去的種種趣事;同悉心教導過自己的老師面談,溫故而知新,體會“飲水思源”的含義,感悟“生我者父母、教我者恩師”的人生況味,我知道一個人的成長原來與那麼多人的心血有關……這一切,人在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的時候,在沮喪落寞、煩躁不安的時候,都是難以深刻感受的。只有達到心靈澄澈透明、波瀾不興的境界,才能夠發現其中的真善美。站在已經廢棄的老屋面前留影,把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記憶挽一個結,帶往繁華的都市,這使得原來顯得輕飄的步履多了一份穩健。不論自己走到哪,往昔的清貧和苦難都是最好的老師,諄諄教導我不要忘本,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我是農民的兒子,血液裏流動的是真誠、質樸、善良、厚道的元素。這些元素是我的底蘊,不管環境如何改變,我依然是我,哪怕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蒼天有眼,憨厚的人必得福報,中國有很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説都表明了這一道理。比如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田螺姑娘的故事,都寄託了好人必得好報的理想。當然,這些故事與傳説僅僅是對“窮得娶不起媳婦”的老實人的安慰和鼓勵,是一種田園式的憧憬。我早已超越了這一層面的生活理想,不再為“單身”發愁了。我想到的是俗語所説的“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人有了“貧窮”這一碗老酒墊底,還怕失去什麼呢?還有什麼過不去的檻呢?哦,在老屋生存的那些日子,我曾經打著赤腳下地幹活,上山砍柴,忍饑挨餓,衣衫破舊,可是也有過夏夜捉螢火蟲、望滿天繁星的愜意,有過雨天“貓”在家裏讀書的舒心,有過和小夥伴們恣意玩樂的野趣……鄉村的童年還伴隨著柳笛、爆竹、紙做的風輪,以及田野上稻花的清香和油菜花的燦爛。哦,故鄉的風,故鄉的雲,故鄉的情,是我生命的意象,是我永遠的眷念與懷想!拂去心頭的塵埃,找到真實的自我,也許這就是回到故鄉給我的精神饋贈吧。我願時時拋棄都市的喧囂,去尋那一份赤誠,一片溫暖的天空……(《電視生活報》2004年第3期第8版)

  

  ***************************************************************************

  

作者小檔案


  

  姓名:趙仙泉

  本名:趙先權

  生日:1962年12月

  籍貫:湖北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現為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心新聞採訪部主任編輯。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3年獲文學學士學位;然後在中共沙市市委黨校任教一年,1984年考取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研究生,1987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並到華中理工大學(今名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任教師;1993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全日制脫産博士研究生,1996年獲得法學(新聞學)博士,同年作為高校應屆畢業生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採訪部任記者、編輯。在電視新聞採訪第一線經歷了多次重大報道活動,並采編了《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不該終止的山林承包合同》、《湖北宜昌:端掉稅官金飯碗》等新聞節目。新聞論文《中國新聞對外報道的文化策略》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出版有《理性與情感——一位新聞學博士的精神空間》(人民日報出版社)等書。從2001年8月開始參與中央電視臺以及國家廣電總局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E-mail:zhaoxianquan@263.net

(編輯:李閆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