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97)
 
書寫我們的歷史

發佈時間:2002年12月19日 16:18 作者:陳淮貴


    
致網友


    歷時三個多月,“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已接近尾聲,于下周正式結束。在這三個月裏,我們收到了1000多篇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投稿,每天與這些文字相伴,感受著平凡生活的真與美,感受著世界和中國的變化,我們時時被感動著,被溫暖著。2002年,的確有這樣的瞬間可以永遠記住。

    徵文的評選活動隨即開始,我們將採取根據網友的投票數和專家意見相結合的方式,最終評出20名優秀獎,公佈獲獎名單,寄發精裝禮品。同時,所有獲獎作品及作者還將以專題專輯的方式向外發佈,而且擬一起推出獲獎網友的個人主頁,敬請廣大網友關注,並把個人照片或漫畫像、個人簡介包括一段風趣幽默的自述一起寄給我們。

    感謝所有關心關注我們《線上故事》欄目的朋友,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裏你我還能相伴同行。

    
——《線上故事》編輯部


    那一天晚上,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一個人來到街上,沿著江濱默默地走。

    到了丁字路口,往左一拐,正是南湖。沿著湖邊走不一會兒,面前忽地出現了一片寬闊的草坪,四週布著整齊的腳燈,亮閃閃的。草坪中央,是一面高大的圍墻,那草坪與腳燈,一大部分隱在了圍墻的後面。

    我不由吃了一驚,這裡原來不是這樣的呀,記得原來是破矮的民房,是破損的路面,何時出現這樣氣派、美麗的景致?這裡是什麼建築?我好奇地沿著小道走了進去。眼前呈現出寬敞的墻面來,那倣古的墻頭,幽幽的氛圍,依稀間,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金戈鐵馬的遙遠的歷史。

    佇立墻頭,抬眼望去,面前卻是一片闌珊燈火,一片輝煌一片朦朧的直指向無盡的天際。微風飄來,一縷細語一段雨聲隨之而至,間或夾雜車輛飛馳而過的熱鬧。眼前是湖,一排透著光亮的樓房臨水矗立,那倒影便在水下發著朦朧的光;湖間是路,如此寬闊、筆直,一直伸展向那遙遠的去處。西邊是江,燈火長龍般沿江而列。東邊是水,是橋,細語輕訴,人行如夢。


    仰起頭,是一片青黑的夜色,立於墻頭,仿佛離天空近了許多。就在這深邃的夜空下,我深深感到了這個城市的美麗,深深感到了這個城市的巨大變遷。

    衢州是個具有1800多年曆史的浙西古城,幾年來,這個小城的發展堪稱日新月異。不知不覺中,上下街街面拓寬了,原來的小弄變成了繁華的全國文明大街;東中西三座立交橋全面貫通了,原來的積水與堵塞迎刃而解;巨型的車站廣場,美麗的城市雕塑提前竣工,城市的品位迅速提升;南湖改造,鬥潭湖整治,坊門街、五聖巷拆遷,西區開發,東港開發區建設……一環扣一環,一筆接一筆,人們怎能不為衢州的迅猛發展而歡欣鼓舞!

    而我自己卻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最打動我的,竟是不經意間走進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院。

    這是羅漢井5號,走過破舊的墻、潮濕的天井,一塊高大的書形建築突兀于眼前,上面赫然寫著——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區遺址 銘記碑

    市區羅漢井是侵華日軍細菌戰爭受害區遺址之一。一九四0年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和南京“榮”字一六四四部隊策劃實施細菌戰。……鼠疫長期為禍,罹難者無數。十一月十二日,柴家巷三號居民吳土英(八歲)首先發病,並在三日內痛苦死亡……一九四二年,……侵華日軍在撤離衢州時,再次從空中和地面撒布鼠疫、傷寒、以及霍亂菌等,給衢州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今雖時殊勢異,仍當“前事不忘”。爰立此碑勖勉後人:牢記歷史,振興中華。

    字字血淚,句句揪心。日軍的暴行,馨竹難書!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沒齒不忘!這個碑,就是永遠也無法抹殺的歷史!它時刻在提醒我們,牢記傷痛,發憤圖強,維護正義!它讓我們流淚,使我們悲慟,促我們思索,催我們奮進!這個地方,沒有隨著城市改造的拆遷而消失,卻隨著城市的改造而凸現,而張揚。居委會的幹部介紹,這一院子的兩邊舊房可能都將拆去,唯獨這裡,要留存、修復。這一切,會使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的珍愛腳下的這塊土地,珍愛我們的南門城墻,南湖美景……。

    一個城市,也就是這樣才有了活生生的過去,有了有血有肉的現在,也有了可觸摸的將來。一個城市,就這樣以其古老的歷史文化沉澱,與高樓大廈、與色彩斑斕的現代氣息交相輝映,放射著歷史文化名城的光輝。

    是的,歷史不能抹殺,文化必須尊重;歷史的價值,無法估量,文化的價值,難以評判。在保護、梳理中,我們挖掘、思索、發展,我們殷切的希望在城市的改造建設中,能將歷史、將文化保存得更好、更完善。

    其實,我們現在不也是在書寫我們自己的歷史創造我們自己的文化嗎?後人同樣也會像我們這樣來留存我們的痕跡,來研究我們的社會,來探究我們的思想,那麼,就讓我們自強不息,努力拼搏,艱苦奮鬥,奮勇向前,用各自手中不同的筆,努力畫出我們時代的美麗畫卷,留給後人一個美麗的歷史、一份美好的記憶、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