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78)
 
別了,石磨!

發佈時間:2002年11月18日 13:37 作者:任曉華


    在農村各地,家家戶戶都有石磨。在石磨的“嘎吱嘎吱”聲裏,玉米麵、湯圓面不斷地往外流出。那“嘎吱嘎吱”的聲音,流露出農民的收穫和歡欣,猶如一首歡快的曲子。但在我看來,卻不是一首美妙的樂曲,那“嘎吱嘎吱”的聲音,流露出的是一種無奈。正如俗話説的“湯圓好吃磨難推”。的確,我是有親身感受的。那還是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汗流浹背地轉動磨把,心裏一圈一圈數著,只盼早點磨完。

    近兩年,走到家鄉農村,只見一家又一家的石磨被“請”出房屋,隨意地放到院子裏、地壩邊。小孩在上面玩耍,雞狗在上面蹦上跳下。走進屋裏,只見原來放石磨的地方,已經換上微型電動粉碎機、脫粒機、切豬草機。據不完全統計,僅我的家鄉楊坪鄉楊坪村,用上小電機的家庭就超過了60%。奉恩公路上,一位客車司機告訴我,有時他一天會運三四個“電磨”。

    一位姓李的農民把電動粉碎機、脫粒機、切豬草機這三件都買齊了。他總結了一下,“好處多多,既省勞力,又省時間,很方便。”以前推10斤米的湯圓,兩個人要小半天時間,如今用上“電磨”,不到半小時就磨出來了。他家喂了四頭豬,手工切豬草,每天至少也要兩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疼的。如今,電動切豬草,僅十幾分鐘就完成了。

    家鄉一位農民談到,八十年代初期,一副石磨需要20多元錢,他借了10元錢才買回。去年12月份,他花了700多元買回三件小電機,覺得還真是物有所值。

    今年三月,我回到老家,見到年邁的父母終於請出石磨,請進“電磨”。撫摸著這兩塊做出傑出貢獻的“石頭”,有些感慨,有些留戀,但更多的是欣慰。看來,農民收入增加,日子過好了,那用了數千年的石磨,終於要退出歷史舞臺。幾十年後,等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恐怕只能到博物館見一見老祖宗發明的,用了一代又一代的石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