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52)
 
“e網”情深

發佈時間:2002年11月07日 16:21 作者:藍躍炳


    蓄勢待發的種子,奮力破土而出,成長為樹苗,吸收陽光雨露,歷經狂風暴雨,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初戀“情網”——霧中花,水中月,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緊張的高中時代,為了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進行有效的釋壓,我常常在學後之餘忙裏偷閒的看些課外讀物。諸如什麼《參考消息》、《中國經營報》、《讀者》等。當時這些報刊上已經悄然出現的一些看起來似懂非懂的詞彙諸如"PC"、"國際互聯網"、"軟體"等等晦澀難懂,但覺得很新鮮。

    記得高三那年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與當時尚在念大學的表哥閒聊,談著談著竟然聊起了有關計算機和網絡的問題。聽著表哥繪聲繪色的描述,我聽得如癡如醉:“貓” 、“撥號上網”、“486”、“國外網站”……只可惜學業緊張,又因為當時縣城並沒有商業性的網吧,而表哥求學的地方是在省城,故只能作罷。這時上網的費用還是有點昂貴的,至少都要4-5元/小時,而網絡發展已經開始引起了國人的關注,一些敢吃螃蟹的人紛紛下入“網海”。

    
初經“網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南民族學院法律系(現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經過長期蘊蓄的中國網絡經濟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中關村仿佛一夜之間成了中國的“矽谷”,而IT行業也成為新興的朝陽産業,人們都以自己是一名IT人士而自豪。與此同時,大一上學期學校裏開了一門《計算機基礎知識》,在學校理科樓的網絡中心機房裏,我開始了上機實踐操作,第一次與電腦零距離接觸,過了把癮。只記得那時自己的唯一想法就是:好好掌握好計算機知識,駕馭好眼前這個“傢伙”。此時關於“電子商務” 、“B to B” 、“B to C” 、“網絡經濟” 、“比爾蓋茨”式的網絡神話人物的報道更是鋪天蓋地。

    第一次發E-mail,上聊天室,用oicq,上BBS“灌水”,第一次通宵上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整天Q來Q去晃悠于虛擬空間,溺于“網海”而不能自拔。

    
“網海”淘金——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大二的時候學校大學生活動中心招募網吧管理員,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應聘,結果成功入選。學校的網吧與華中科技大學聯網,速度還可以,就是電腦差點。上網票價是1.8元/小時,而外面的商業性網吧都已經是專線上網,速度快很多,每小時2.5元-3元左右。這段網吧的工作經歷,使我的計算機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ghost”、“網絡螞蟻”、“java語言”……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會“隔行如隔山”呢?原來,專業性的東西是要深入其中進行領略的。

    那時學校新聞網招編輯,由於對文字比較感興趣,我報名參加考試,結果被錄用了。既當記者又當編輯的我跑稿子、校對、整理,而有一大部分就是依靠pc和網絡來完成的。"Ctrl+c"(複製)、"Ctrl+v"(粘貼),讓自己感覺到網絡e時代的快捷與便利。當看到自己的文字在虛擬空間佔有一席之地的時候,感覺很不錯,特有成就感。而歷經網絡嚴冬的考驗,中國的網絡及其相關産業走得更踏實,更理智。

    一晃就是大三,想考研了,上網查查資料,給老同學發個Mail,給朋友Q上留個言,不會再昏天暗地如墜雲霧之中了, 很懂得掌握度的問題,有點曾經滄海的味道。體會仍是有的,方便、快捷、實惠,五湖四海近在咫尺,現代意義上的“地球村”已略顯雛形了。利好消息重新迭出的中國計算機和網絡業正朝增值服務方向健康有序的發展,希望能形成良性循環。

    
結束語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自己的觸網史、戀網史、用網史與中國計科網絡業的興起史、壯大史是同步的,在這裡,我衷心祝願中國的網絡業蒸蒸日上,走向輝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