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29)
 
大石壩

發佈時間:2002年10月10日 09:49 作者:譚馳


    我的家鄉在廣安——川東壩子,丘陵連綿起伏,就會露出大塊大塊的石壩。石壩是家鄉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也記錄了故鄉人一代代的生活。故鄉親人的淳樸善良記錄在那裏,故鄉親人的勤勞勇敢記錄在那裏了,故鄉親人的熱情好客記錄在那裏了,故鄉親人的自強不息記錄在那裏了。

    我的家門口就有一塊大石壩,光禿禿的,有些地方凹凸不平,有的地方又是平整如鏡,有的地方卻又是斜斜的一大片。別小看這塊地方,每年隊裏的幾十戶人家的糧食就得靠它來曬乾了,關係到收成問題的,是大家共有的生産資料。

    後來土地承包後,這石壩也劃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塊了,每戶人家一塊,曬糧曬谷也就不會有什麼爭執了。不過我記得小的時候還是聽到了吵架,那時土地承包不久,石壩邊的土地擴展到壩子了,就吵上了。不過現在誰也不會在為那一畝三分地爭吵了,不少人家自己蓋上了平房,在房頂上曬糧了。

    每年曬糧食有兩季,一是收小麥、油菜時,稱為“小春”;另就是秋收玉米、稻穀時了,稱為“大春”。油菜是小圓珠似的,所以只能在平處曬,邊上在鋪上些麥草,以免灑走,黑黝黝的一大片,散出耀眼的光芒。

    不過現在已經難於看到這樣的場景了,由於外面運來賣的菜油便宜,就沒有人自己種了,小麥也是這樣,大家已經習慣了買價廉物美的白麵了。現在土裏面種上蔬菜運到城裏面賣十分划算。不過每年秋天的好景依舊在,金黃色的玉米鋪滿整個石壩,亮晃晃的金光四射。黃澄澄的稻穀曬在石壩又是另一種風情。

    其實最有趣的是曬糧食的婆姨在樹蔭下乘涼,西家長、東家短地攀談了,那粗曠的笑聲在風中飄得很遠。

    不過每年曬糧時總會遇到天公不作美的時候,突然的雷陣雨讓人防不勝防,家鄉人稱“搶偏東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家鄉人那善良的本性才會顯示出來,不論那家曬有糧食,岩上岩下的人家都會齊上陣,幫著忙一起收糧食。哪怕剛剛吵了架的兩戶對立的人家也會不記前嫌,幫著收糧食的。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小的時候在石壩看露天電影了,那個時候還沒有用電燈,更別説電視了,這電影是最有人氣的休閒方式了。不論誰家有紅白喜事、滿月做壽,都會花幾十塊錢包上一兩部電影請大家看,當然最榮耀的莫過於考上學後村子裏送的兩場電影了。小的時候我就想,什麼時候我也能夠得到這樣的免費包場,可是最終沒有實現。當我要踏進大學校門的時候,包場電影已經成為了歷史了。不過至今還是很喜歡那種露天電影的氛圍,一家人扶老攜幼帶上凳子,在石壩裏找個地方坐下,有的乾脆扯一把乾草在地上坐。一邊聊天一邊看電影,還一邊磕著從家裏帶來的炒老南瓜籽。東一堆,西一堆的,誰也不影響誰。當然小山村裏有些動人愛情故事也就是在這裡産生的。

    在不曬糧食的時候,石壩變成了村子裏的“閒話中心”。年輕的姑娘們會在這裡聊天,不過都是竊竊私語,只有她們自己能聽到。中年的婦人們也會在這裡擺談著她們的男人們,不時的笑聲驚飛了的一旁的鳥雀。這兒同樣少不了那些老太婆們,她們談論的當然是誰家的姑娘與哪家的小夥子般配了。不少花邊新聞在這裡加工傳播,就象春天裏蒲公英的小傘一樣飄了開去。鬍子拉扎的男人們也會在這裡一邊吸著廉價香煙,一邊談論莊稼的長勢,估算著今年的收成。當然村子裏的許多事務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商訂而成的。

    現在的石壩已經沒有了昨日的喧囂與熱鬧了,變得冷冷清清了。曬場搬到了自己的屋頂,閒話露天電影成為了歷史,“閒話中心”也移到了新修的院子裏。我記得的只有上大學那年,一家人在石壩乘涼時母親留給我的話:“正正直直地做人,不要忘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