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17)
 
一樣的月亮不一樣的生活

發佈時間:2002年09月25日 16:26 作者:王海珍




    又值中秋,望著天空中懸挂的皎潔明月,我忍不住思潮起伏,想起兒時與現在過節的天壤差別,心中不勝感慨:真是“月輝年年都一樣,人間歲歲景不同”啊!

    我的家鄉在新疆省天山北部,準葛爾盆地腹地的一個傍著瑪納斯河,靠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美麗村莊,父母都是以種田為生的農民。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就有一頭大黑牛。秋收時,一牛車就可以把整個秋天收穫的糧食拉回家。有時能多打一袋糧食,媽就高興得合不攏嘴,我那時小,過著無憂的童年,根本體會不到家裏的貧窮。直到有一年過中秋……

    那年我五六歲吧,中秋節到了,我和哥早就盼著這一天啦,小孩子都盼望過節,因為有好吃的啊!媽媽一早就囑咐我和哥哥,不要出去串門子,家家都要團圓呢!我和哥聽話地坐在自家門檻上,托著腮幫子盼爸媽早些回來能帶回來些好吃的。要是家裏再藏著些東西,媽媽給我們變出來,那就更有意思啦。

    我們等啊等,從太陽偏西等到月亮躍上樹梢,直到天麻麻黑了,才看見爸和媽趕著牛車進了院子。我和哥忙不迭地迎上去,媽笑吟吟地遞給我們一個大西瓜,就進廚房做飯去了。我和哥看著大西瓜,心裏充滿了喜悅。媽還會變出什麼呢?一碗雞肉?一條魚?當然有月餅了,再有幾個蘋果就更好了。我和哥帶著美好的想象,開始在院子裏瘋跑,直到被爸爸捉去吃飯。

    桌子擺在院子裏,正對著月亮,就著月光,我們一看,傻眼了,哪有什麼好吃的,還是和平時一樣,只是多了一小碗魚湯,那魚一定還是爸爸下河撈的呢!我和哥哥鼓著腮幫不吃飯。終於哥説話了:“月餅呢?我要吃月餅。”我趕忙跟著喊:“我也要。”媽説:“今年忙,沒有出去買,明年給你們吃大個的。”哥不吭聲了,我還是哼哼唧唧要月餅,爸惱了,碗一摔:“這麼大了,一點不懂事。”爸這一兇,我哭得更厲害啦,挨罵的委屈加上吃不上月餅的失望一股腦兒放在哭聲裏。

    要吃月餅的喊聲響徹院子,鄰居一定聽到了,站在院墻邊喊:“妮妮不哭,妮妮乖,大叔給你拿月餅。”我哪好意思去接。直到媽媽過去拿了月餅回來,我才漸漸止住哭聲。媽把月餅從中間掰開,我和哥一人一半。哥懂事些,分了一角給媽媽,媽捨不得吃,遞給爸爸,爸嘆著氣,蹲到一邊抽煙去了。媽抿了一小口,把剩下的又塞到我嘴裏。月餅怎麼不如想象的好吃呢?澀澀的……

    1983年我上小學了,也認得幾個字,那幾年,過春節的對聯上,最常出現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字樣。我不是很懂,不過知道那是好事,因為我知道家裏的糧食打的越來越多,我們家一頭牛不夠,又添了頭溫順的騾子。

    後來我上初中、高中,都要在縣城過寄宿生活,一直沒有在家裏過中秋。直到1997年,我大二,學校統一放假,我才有了在家過中秋的機會。那時,家裏的牲畜都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拖拉機和一個小四輪。農民種田都現代化了。

    月餅當然不再稀奇了,買了整整一櫃子,媽説,年年中秋人都多,所以多預備些。我知道,這幾年,政策鼓勵開荒,我們村裏打井種田的比比皆是。愣是把方圓百里的荒園變成了良田,家家都是幾百畝的田地,糧食收割每家都是一二十噸的收成。最令人興奮的收穫是棉花,每家一百多畝的棉田,自家人根本忙不過來,所以都要從外地雇些短工幫忙採摘,每家都是十幾個。中秋佳節,正值秋收奮戰,所以沒有人回去,就一起留下來過節了。

    這麼多人,可怎麼過節啊?我真替媽發愁,媽可是一點不急,頭天叫哥上縣城買回雞和魚,青菜自家院裏都有。中秋節那天早上,爸和哥又一起宰了家裏的一隻大山羊,我看了直叫浪費,不就是過中秋嗎?哥瞅著我笑:“瞧你那小樣,我們年年都是這樣過的。”説完,照例領上一幫子人摘棉花去了。媽則在家忙碌,半下午光景,摘棉花的人都早早回來準備過節了。十來個人,有人搬桌子,有人端飯,熱熱鬧鬧的在院子裏擺了兩大桌。大家吃著月餅,啃著羊骨頭,喝著啤酒,大聲議論著豐收的年成。皎潔的月輝灑在充滿歡聲笑語的農家小院,看著這場景,我的眼睛忽然濕濕的,嘴裏的月餅卻是甜的……

    一晃又是五年,我上學、工作,又是好幾年沒有在家吃月餅了,打電話回去,爸對著話筒喊:“今年棉花又是大豐收呢……”

    抬眼看看挂在天幕中玉盤似的月亮,我知道,今年家裏的中秋一定比那年的還熱鬧。嫦娥姐姐一定也笑吟吟地望著祖國千千萬萬個充滿歡聲笑語、欣欣向榮的農家小院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