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人物.故事
兩會代表系列專訪之二
馮驥才:守望民間
發佈時間:2005年03月25日 08:26 作者:《東方之子》
在今年的政協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作家馮驥才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加緊搶救少數民族的瀕危文化,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民間文化搶救的關注。自從兩年前馮驥才領導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啟動以來,每次兩會,馮驥才提交的提案都離不開民間文化的保護和搶救。
李小萌:今年這個開政協會議您帶來的一個提案,就是要加緊搶救少數民族瀕危文化,是不是在這兩年的保護普查當中,這是您一個新的感受?
馮驥才:對。少數民族文化瀕危的非常嚴重,我認為比漢族的文化瀕危得還要嚴重。
李小萌:為什麼呢?
馮驥才:少數民族和漢族不一樣,漢族人很多,地域很遼闊,另外文化也很深厚。有的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有些少數民族是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文字就沒有記載,只是口頭的,他就相對比較脆弱,另外人數少,住得又分散,一旦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如果消失了,他們民族,民族的那個依託就沒有了,所以他的嚴重性要比漢族的文化這個消失的嚴重情況大得多。
2003年2月正式啟動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計劃用十年的時間對全國56個民族、2800多個縣市的民間文化進行地毯式的普查、搶救、整理和保護,工程實施兩年來,進展順利。普查的學術標準、規範化的手冊和範本已經建立,全國有26個省市已經開始了普查工作,木版年畫和民間剪紙這兩個單項的全國性普查已經過半,民間故事全書的整理出版已經開始,大批瀕臨滅絕的民間藝術得到了及時搶救和保護。然而,讓馮驥才感到揪心的是搶救的速度還是遠遠趕不上民間文化消失的速度。
李小萌:您曾經説每一分鐘就有一項民間文化遺産在消失,經過兩年的普查和保護工作對您之前的判斷是得到了印證呢還是有所改變?
馮驥才:我現在的感覺是每一分鐘都有大批的民間文化在消失,我説的每一分鐘我一丁點不誇張,因為我們的民間文化最大的一部分是民居。如果你坐著車今年你要把中國的一些各個地方千姿百態那種不同的民居的群落看一遍的話,明年你再這個時間坐火車再看,絕對有一部分已經不存在了。這兩年普查的時候,我們認為還有一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馬上保護的,是民間傳人,他和我們的畫家、作家是不一樣的,他們都默默無聞。但是他們是這個民族的活生生的傳人,那些民族藝術就在他們一代一代的傳人的手裏面發光、閃光,然後又薪火相傳的然後傳給了後一代。如果他們沒有了,這個東西就永遠消失了。
李小萌:那麼您所做的所有的事情,能夠真正地制止或者説延緩這種大規模的消失嗎?
馮驥才:制止這個消失我覺得絕對不可能是我們個人,我們一個人絕對沒有這種力量,我們非常渺小,有的時候我在下走的時候,我覺得我很孤單,而且覺得好像勢單力薄,沒有力量解決,擋得住這麼巨大的潮流,這個潮流又是一個正常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一種物質,其實它是混在一起的,你怎麼辦?我覺得只有一個,就是通過我們的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做,能解決多少問題解決多少問題,--用我們的行為感動世人。
兩年來,馮驥才跑遍了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一邊指導文化志願者進行田野普查,一邊勸説地方政府出資扶助搶救事業。經費的普遍缺乏和不到位,已經成為馮驥才遇到的最頭痛的問題。為了走出困境,2003年11月,馮驥才舉辦了一個公益畫展,義賣自己的28幅作品,籌款100萬,用於建立純民間的民間文化基金會,廣泛募集搶救資金。馮驥才是當代著名作家和畫家,他的畫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現代文人畫的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有感於現代化過程中民間文化的嚴重損毀,他放下手中的筆,投入到保護和整理民間文化的艱苦工作之中。他白天要忙於搶救和保護,只有擠用晚上睡眠時間才完成這28幅義賣畫的創作。
李小萌:您在去年為了措經費,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了一個義賣,有人説這個行為本身很有悲壯的意味。對您來講,這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嗎?
馮驥才:是。我覺得我當時感覺到好像已經逼到了那麼一個境地了,沒有辦法。因為經費這麼短缺,國家的經費一直沒有到,我們的三軍一直在下邊搶救隊伍,各省全發動起來了,全發動起來了以後,他們有的人下去,可是呢他們下去以後他沒有經費,怎麼辦?當時想我只有一個辦法,賣畫。因為我是從來不賣畫的,有很多人找我想買我的畫,因為我沒有時間畫畫,我覺得畫是從1月份開始畫,畫到11月份,我告訴你我畫使了多大勁,我告訴你,我的一年裏,就把我腕子畫出了一個疙瘩。
李小萌:就這一年出來?
馮驥才:對對,後來我問大夫,大夫説你這腱鞘炎,你累的。
李小萌:您的義賣除了一百萬的具體目標之外,還有弦外之音嗎?
馮驥才:沒有。我就想解決那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開始我有一種悲壯感,因為我覺得走投無路了。現在我覺得是一種辦法。是一種什麼辦法?是一民間自救,我們的文化本來就應該自救,我們是民間的文化,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自己不救誰救?
李小萌:之前您就已經把幾十萬的稿費拿出來在這個保護的事業上,現在畫也賣了,如果有一天發現錢還不夠,您還能獻出來的是什麼?
馮驥才:我覺得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生命,儘管我在我們的文化裏面只是一個短暫這麼一瞬間,但是已經完全,我的血液,我的血肉跟我們的文化完全融在一起了。所以我個人無所謂
李小萌:在兩年前,我們欄目採訪您的時候,您比自己比作唐吉訶德和武訓,現在您覺得您自己還像他們嗎?
馮驥才:有的時候還像,特別是是我覺得無助的時候,我覺得有時候在到地方找不到的幫助者的時候,仍然有這樣的感受,我從來不懷疑我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掂量我這麼做值不值得,我這點非常堅定。但是我看我們的文化,我沒有辦法的時候,我費了很大勁還沒有辦法的時候,我經常有失敗感。
李小萌:那在這種矛盾困難交織當中,前進的動力是什麼?
馮驥才:我覺得是一種愛,恐怕這種愛人們不理解,我覺得這是對文化的愛,我喜歡這種愛
李小萌:如果過些年搶救保護的工作達到您心目中的一個水準一個目標了,所謂功德圓滿了,您準備去做些什麼?
馮驥才:我認為不可能功德圓滿。如果我們真正我們到了那一天,到了過了幾年的話,全民都保護自己文化的時候,我們只會後悔一點,就是我們今天動手還是太晚了,我們還有大量的東西我們沒挽留住,我們留下的東西太少。
<<返回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